布達佩斯議會大廈
從三界山上可以欣賞到布達佩斯美麗的景色。高處是蜿蜒的多瑙河,有很多橋梁穿越其上,右邊是格勒特山,從高處看它隻是個不大的小山包。山周圍茂密的叢林中是布達街區,而多瑙河左麵的平原上是佩斯街區,那裏有寬闊的林陰道、廣場和漂亮的建築。
布達佩斯在曆史古跡的價值、建築的雅致以及博物館藏品的豐富上可以和世界上任何一個城市媲美。多瑙河裏晚霞的波光,街市窗戶裏飄出的恰爾達什的旋律,畫家們無價的傑作,遠古時代的遺址,這一切都令人向往。在多瑙河上發黑的峭壁上矗立著一座古老的建築——匈牙利議會,大封建主們半個世紀以來都在這裏召開會議。它位於萊奧什·科蘇特廣場上,而廣場正是由於議會廳的建成而鋪設的。
匈牙利國家會議很長時期內都沒有自己固定的處所,於是,1843年的波若恩會議決定要建造一個布達佩斯議會廳,但這一計劃卻沒有得到實施,因為1848~1849年國家爆發了革命,革命被鎮壓後實行了恐怖製度。
於是國家會議還是沒有固定的地點,有時在人民博物館的正廳裏,有時在暫時租借的山多爾大街的樓房裏。
1867年,在經過哈布斯堡王朝幾個世紀的統治後,匈牙利宣布獨立,雖然統治者還是那個弗朗茨·約瑟夫皇帝。但是從這時起新的匈牙利國家可以擁有自己的議會,於是在1880年皇帝允許在布達佩斯建造議會大廈。
這個宏偉的建築是根據因佩·施坦得拉(此前一直負責曆史建築的修複工作)的方案並在他領導下完成的。他戰勝了18個競爭對手,此外,他還是新哥特建築風格的先鋒之一——奧地利建築師F施密特的學生,因此在匈牙利議會宮殿的建築風格裏可以明顯地感到幾種建築風格的混合。
建築師因佩·施坦得拉是折中風格的繼承者,因此議會大樓在圖紙上設計成巴洛克式,卻建成了新哥特式,而且還可以感受到東方建築的特點。雖然有人感覺這個建築有點沉重,但它已經成為匈牙利首都不可分割的部分,很難想像沒有議會大樓的布達佩斯。
就像所有19世紀到20世紀初興起的城市一樣,布達佩斯的街道連成一片,即住房是一個挨一個建造的。作為不多的例外之一,議會大樓的位置尤其有利:它占據了多瑙河佩斯岸很大的一塊地方,顯得很自由,尤其是從布達和多瑙河的方向看。
建造這所宏偉的建築耗資巨大,因此開工時間一拖再拖。1884年才開始動工,但隻過了12個月,工程就有了很大的進展,甚至可以在大樓裏舉行馬紮爾人占領匈牙利的千年慶典。為了舉行慶典,開放了圓頂廳,但議會大廈徹底完工卻是在1902年。
考慮到議會周圍的地理環境,建築師因佩·施坦得拉利用了它在多瑙河岸邊的地理位置,把大廈建造得從各個方向都可以同樣看到它的輪廓。議會大廈的外表極富動感,變化多樣,富麗堂皇,而對匈牙利人民來說它的外表似乎表達了建立獨立國家的崇高夙願。而且,議會大廈證明了當時處於經濟增長時期的國家的富有。
在議會大廈雄偉的外表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新哥特式的塔樓和兩個主塔樓之間的雄偉的尖頂。尖頂高96米,象征著馬紮爾人於896年占領匈牙利。
議會大廈是長方形的,長和寬分別為268米和118米。從多瑙河方向看,首先引人注目的是露天拱廊,拱廊采用了新哥特式和新文藝複興式的裝飾主題。正麵的東側有個凹陷,那裏有個寬敞的樓梯,樓梯周圍是石獅。三孔大門後是議會的正門樓梯,通向圓頂廳。樓梯上坡兩側的石柱前,是成對的手拿皇冠象征物的青年的彩色雕塑。
主樓樓梯通向環繞圓頂廳的環形休息室走廊。這個前廳裝飾有匈牙利曆史上卓越活動家的雕像。其中有阿爾帕德大公——征服特蘭西瓦尼亞的馬紮爾騎士的首領;還有斯特凡一世,他建立了匈牙利帝國,把匈牙利人變成基督徒;此外還有其他著名活動家。
圓頂廳的石柱上是古希臘羅馬的蕃葉草柱頭裝飾,交叉拱門間鏡子般的拱頂裝飾有匈牙利繪畫藝術的傑出畫家之一K洛茨的壁畫,從大廳兩側開始,在鍍金基座上是19世紀末不同職業代表的雕像。雕像是由高溫花崗岩製成的,發明者是著名的瓷器廠主B熱爾那伊,這種花崗岩常常用來裝飾其他民族建築。圓頂廳的一麵牆上覆蓋著一幅巨大的、根據畫家D魯德納伊的畫製成的戈貝蘭掛毯。
狩獵廳和代表廳也裝飾了漂亮的壁畫和圖畫,在議會大廈裏還有M蒙卡奇的著名油畫《保衛祖國》。
從圓頂廳出來向北和向南是側廊,通向從前議會上下院的會議廳。這個廳高17米,光線是從哥特式的窗戶和分成幾部分的橡木天花板射進來的。
議會大廈的藝術影響力不斷增長,是因為大廈的裏外有很多雕塑和宏偉的壁畫。大廈的正麵有88個大雕像和450個小雕像。這個匈牙利首都最大的建築在當時也是世界最大的建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