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文藝複興時期的繪畫
法國文藝複興較之意大利相對遲緩,其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麵:首先,法國缺乏政治的統一和社會的安定。14至15世紀末,爆發了英法百年戰爭,戰爭的結果,法國得到了完全的獨立和統一。15世紀的政治缺乏統一導致社會的不安定,從而影響了藝術的發展。其次,法國是哥特式建築藝術的故鄉,它擁有歐洲最優美的哥特式建築。這一中世紀的傳統無論在宗教建築還是在世俗建築中都是根深蒂固的,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藝術的發展。再次,法國人缺乏意大利那種深厚的古典主義傳統和複興古典文化 (建築)的意識。
15世紀,法國美術受到意大利和尼德蘭的影響開始發展起來。產生了亞威農畫派。亞威農畫派的著名代表畫家是活躍在1444~1466年之間的安蓋拉·夏隆東,關於他的生平現在知之甚少。根據他的作品表明,他最初在愛庫斯,是後來才定居亞威農的。現存奧爾良·萊塞農療養院的《聖母戴冠》是他的代表作品。在這幅作品中,畫家筆下的瑪利亞和其他人物都帶上了人間的自然感情,風景的表現也趨向寫實,使畫麵帶有真切和生動的感覺。
以布爾日為中心的盧瓦爾河,14世紀以來和亞威農一樣是法國美術的一大中心。在這裏以手抄本插圖和教堂玻璃畫為基礎發展起來的法國藝術在15世紀下半期成就卓然,圖爾的讓·富蓋(1420年~1480年)的繪畫作品使法國藝術別開生麵。他的成就代表了法國早期文藝複興繪畫藝術的最高成就。
富蓋出生於法國中部地區的圖爾,在那裏度過了青年時期。1440至1445年旅居巴黎,1445年到1447年他去了向往已久的意大利,在羅馬逗留了兩年的時間,曾畫過尤金四世的肖像。1448年他重新回到圖爾,受到查理七世的青睞。1475年,他榮獲了“畫家之王”的稱號。
富蓋的繪畫創作吸取了意大利藝術的理想化和裝飾性的表現,又學習了尼德蘭的寫實精神,形成了自己獨有的民族風格。他既畫《聖經》插圖,也畫貴族和僧侶的肖像。他的肖像畫真實地刻畫了各種不同性格和其內在精神狀態,形神兼備,代表作有 《查理七世肖像》和《居文納·德茲·尤桑肖像》等。他的宗教題材的畫,充滿了人間世俗的情感,代表作有《聖母與天使》。這幅作品中的聖母是按照查理七世的寵妾來描繪的,她袒露著胸部,披著貂皮鬥篷,十足的貴婦人的打扮。
富蓋曾致力於袖珍畫的創作,並取得了極高的成就。他創作的《祈禱書》顯示了他在袖珍繪畫方麵的傑出才能,也是它袖珍藝術頂峰時期的作品。他具有故事性描繪的能力,整個畫麵的空間處理和人物的動態表情的刻畫都十分成功。他的《審判阿朗鬆公爵》也取得了上述作品同樣的成就。
進入16世紀初,活躍在法國畫壇上的畫家大都是富蓋的後繼者,其成就並不很大。 16世紀中期,法國的肖像畫在富蓋的肖像畫基礎上有了新的發展,多少代表了16世紀法國繪畫的藝術成就。重要的代表畫家是讓·克魯埃和他的兒子弗朗索瓦·克魯埃。
讓·克魯埃(1485年~1540年)終身從事肖像畫創作,其代表作品是法國著名的人文主義者《約姆·彼特》以及《法蘭西斯一世像》等,畫麵顏色閃閃發亮,顯示了很高的藝術技巧。
弗朗索瓦·克魯埃是讓·克魯埃的兒子,他為後世留下了許多肖像畫作品。代表作有《藥劑師比爾·居特》《查理九世像》《亨利二世像》和《奧地利的伊麗莎白像》等。
在這些作品中,畫家經過對生活的仔細觀察,把帝王及其家屬及男女貴族形象,栩栩如生地呈現在我們麵前。克魯埃父子的繪畫以造型準確,嚴謹和優雅為其特色。
16世紀末,由於30年的宗教戰爭,法國繪畫藝術的發展受到了一定的阻礙,法國出現偉大的繪畫藝術是在巴洛克時代以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