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國家的民俗風情(1 / 3)

歐洲國家的民俗風情

一、英國

英國全稱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簡稱聯合王國,簡稱英國。

英國人謙虛、幽默、不喜歡誇誇其談,更不喜歡別人打聽自己的私事。談論天氣是英國人最永恒的話題。

英國人不喜歡大聲喧嘩,也忌諱眾人麵前相互耳語,與他人談話,也注意保持一段距離。

英國人注重禮節, “Please”、 “Thank you”是最常用語, “Lady first”是人人皆知的行為準則。

人們互相約會要提前一周左右,一般先用電話聯係好。英國人對自己的時間,習慣於有條有理的安排,隨便打亂和改變計劃,輕意辭掉約會,是對人的不尊敬和失禮。

英國人喜歡明碼標價,不喜歡砍價還價。

到英國人家裏做客,早到是被認為不禮貌的,準時赴約、餐後一小時告別是最好的方式。赴約時,別忘了帶一些小禮物送給女主人。

吃飯時,嘴裏盡量別出聲響,刀叉盡量輕拿輕放,不要勸酒,也不要不停地與人交談。

很多英國人都相信13日又恰是星期五,是個不吉利的日子。

英國人不習慣過多的感情外露,更不善於做淺薄的調笑、打趣,但可以成為快樂的夥伴。

二、法國

法蘭西共和國,簡稱法蘭西或法國。它位於歐洲西部。

法國人保守而正式,尤其是在較小城市如裏昂,你得表現得格外正式,處處勿忘握手,多握幾次更好,別問對方家事。法國人對“商業機密”也很敏感。法國烹飪譽滿全球,法國人非常講究吃,就餐是法國人的一大快事,一般喜歡晚宴,不喜歡午餐會談。到了招待的時候,主人的用心是無微不至的。比如,晚餐的時候,應該招待夫婦兩人,這是常識。若應邀到對方家裏進晚餐,應先叫花店送些花去。進餐時法國人對味道很敏感,所以,每當有客人誇獎菜肴很好吃的時候,就會很高興。因而,當客人把所誇獎的菜肴吃完的時候,一定會再端一盤新的上來。有這麼一種說法,即法國人“誇獎著廚師的技藝吃”,英國人“注意著禮節吃”,德國人“考慮著營養吃”,而意大利人則“痛痛快快地吃”。的確,這句話把法國人的性格表露得淋漓盡致。法國有句諺語: “酒已取出就得喝”。

在法國,要注意商務禮俗,法國人忌諱“13”,他們不住13號房間,不在13日這天外出旅行,不坐13號座位,更不準13個人共進晚餐。

法國人喜愛花,生活中離不開花,特別是探親訪友,應約赴會時,總要帶上一束美麗的鮮花,人們在拜訪或參加晚宴的前夕,總是送鮮花給主人。賞菊是我國人的一種雅興,但法國人卻不同,切記不要送菊花,因為在法國(或其他法語區)菊花代表哀傷,隻有在葬禮上才送菊花。其他黃色的花,象征夫妻間的不忠貞,千萬別送。另外也忌擺菊花、牡丹花及紙花,在法國,康乃馨被視為不祥的花朵,你如果糊裏糊塗地買一大把康乃馨,送給法國人,碰到脾氣大的,不挨揍才怪呢,法國是個盛產花卉的國家,法國人民將鳶尾科的鳶尾花作為自己民族的國花(歐洲人把鳶尾花叫做“百合花”)。法國人喜歡玫瑰,栽培有7000多種,玫瑰花表示愛情。

在法國,男人向女士贈送香水,有過分親熱和“不軌企圖之嫌”。也別送刀、劍、刀叉、餐具之類,若送了,意味著雙方會割斷關係。送花通常要逢單數,但別逢不吉利的“13”。法國本土出產的奢侈品,如香檳酒、白蘭地、香水、糖栗等等,也是好禮品。在法國,一些有藝術性和美感的禮品如唱片、畫或一些書籍,如傳記、曆史、評論及名人回憶錄等會很受歡迎。法國人除非關係比較融洽,一般不互相送禮。

法國奶酪至少有400多種,是聞名世界的奶酪之國。如果到法國人家中做客,主人不僅拿出各種各樣的葡萄酒來招待客人,而且還會端出各種各樣的奶酪讓客人品嚐。

法國人的衣著一般都十分講究,尤其是巴黎人以服飾的優美和華麗精致而享譽世界。法國婦女是世界上最愛打扮的婦女,其服飾時髦,所用的化妝品也特別多,光是口紅就種類繁多,早、午、晚用的都不一樣,因而法國的高級服飾、化妝品和奢侈品也馳名於世。

法國人素來愛飲酒,他們愛喝葡萄酒、蘋果酒、白蘭地、威士忌、杜鬆酒等。除非餐桌上有煙灰缸,否則別抽煙。法國人不僅在用餐時,而且在平時也有喜愛喝咖啡的習慣。他們通常愛用大杯喝有香味的濃咖啡。因而,尤其在巴黎寬敞的林陰大道邊,熱鬧的露天咖啡座比比皆是。

三、德國

德國位於歐洲的中部。

德國人一般早晨起得比較早,早晨7點左右,大街上就已熙熙攘攘,人們忙著購買食品。他們還比較注意購置家具、布置家以及衣著的享受。他們平時還是較節約的,但在一年一度的旅行期間,則希望盡可能地享受一番。

與德國人交談時盡量說德語,或攜同譯員同往。法國人多半會說一些英語,但使用德語會令對方高興;與法國人見麵或分手時盡量以握手為禮。握手時要用右手,伸手動作要大方。稱呼對方多用“先生”、“女士”等相關詞語。如果對方身份高,須等他先伸手,在與之握手時,對方多半為你穿、脫外套,這時你不妨接受,再說聲“謝謝”。當有機會時,你也可以替他或其他人穿脫外套。

應邀到德國人家中做客,千萬別帶葡萄酒去。因為此舉足以顯示你認為主人對選酒品味不夠好。威士忌酒可以作禮物。餐後,喝完咖啡如果桌上根本沒有煙灰缸,那就別吸。德國人甚至從國家意識出發,視浪費為“罪惡”,討厭凡事浪費的人,所以,一般人都沒有奢侈的習慣,與德國人相處,務必遵守這個習慣,才能跟他們成為朋友。

德國人的口味較重,偏油,主食以肉類為主。他們烹調肉食的方法,有紅燒、煎、煮、清蒸,還有特製的湯等,他們一天的主餐是午餐,而午餐的主食大抵為燉的或煮的肉類,其肉食品以羊肉、豬肉、雞、鴨為主,但是,他們大多數人是不愛吃魚的,隻有北部沿海地區少數居民才吃魚。他們還愛吃馬鈴薯、色拉等。德國人吃起馬鈴薯來簡直不厭其多。他們種出來的馬鈴薯,味道之佳,有口皆碑。德國人之所以拿馬鈴薯為主食,原因就在這裏。

德國人的生活習慣,早餐簡單,喜歡咖啡、小麵包、黃油和果醬,或少許灌腸和火腿。午、晚餐很豐盛,一般家庭都有備有各種和盤子、碟子、杯子和刀叉。

按照德國送禮的習俗,若送劍、餐具,則請對方拿出一個硬幣給你。以免所送的禮物傷害你們之間的友誼。送高質量的物品,即使禮物很小,對方也會喜歡。烈性威士忌比低度威士忌受歡迎。德國人對禮品的包裝紙很講究,但忌用白色、黑色或咖啡色的包裝紙裝禮品,更不要使用絲帶作外包裝。此外,在德國,送上一束包好的花,是不禮貌的。

說起德國人的服飾,民族色彩並不明顯。可是,有幾個地區在服飾方麵卻很有特點。比如男的是小呢帽,帽上插一枝羽毛。在德國,汽車是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東西。人們住得分散,上班、辦事、買東西、看朋友,串親戚都坐車,有高速公路近萬公裏。大學裏的學生上課也要坐車。總之,自己沒有小汽車,在德國生活是非常不方便的。人們注意到,連60歲的老太太出門,也自己開小車。

聖誕節與複活節前後兩周不要去訪問。慕尼黑及科隆嘉年華會也宜避免。

四、瑞典

瑞典王國,簡稱瑞典,是北歐五國麵積最大的國家,主要宗教是新教,洛德教會具有國教性質,擁有約占全國人口90%的教徒。國王是瑞典教會的最高權威。

在北歐從商,流行著一句話:挪威人先思考,接著瑞典人加以製造,然後,丹麥人負責推銷。的確,挪威人是著重理論,善於理出體係,而富於創造性。瑞典人則於應用,而精於產業化。至於丹麥人,則善於推銷,而商業方麵是高人一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