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舞蹈藝術欣賞(2 / 3)

(二)舞蹈是靠舞蹈語彙,來塑造舞蹈形象、反映社會生活具有較強的動作性

舞蹈是靠人體的動作和姿態來塑造藝術形象的。通常人們就把有節奏的、有組織的、有變化的人體動作和姿態,稱為舞蹈語彙,或舞蹈語言。正因為舞蹈是以人體的動作、姿態、手勢、表情為主要表現手段,依靠表演者的舞蹈語彙來進行表演的,它不同於文學家借助於語言、雕刻家借助於木石、畫家借助於色彩去創造形象,因此舞蹈語彙有自己的一些特點。首先,舞蹈語彙有流動性。由於舞蹈是通過有節奏、有感情的一係列動作來表達思想內容的。因此,一係列表達內容的形體動作必然是在流動中進行的。舞劇《紅樓夢》中的《葬花》一場,它以中國古典舞特有的身段,用圓場步、花幫步等舞蹈語彙去揭示林黛玉“願儂此日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的衝出封建牢籠的願望;又以大的舞姿轉動來表現林黛玉強烈的愛情和為愛情獻身的精神……所有這些,都是用舞姿的流動描繪感情的變化,以感情的變化去驅使情節的發展。它巧妙地把舞姿的流動和感情的流動結合在一起,使這個舞蹈像一幅流動的畫卷展現在觀眾麵前。有人說,“舞蹈是動的雕塑,雕塑是靜的舞蹈”,他們把舞蹈與雕塑作比較,看到了雕塑“靜”的特點,舞蹈“動”的特點。舞蹈形象“動”的特點,是同舞蹈語彙的流動性緊密相關的。其次,舞蹈語彙有連續性。舞蹈藝術,總是通過一係列的、有連續性的相關形體動作,由開端、發展到結束,創造完整的藝術形象,哪怕是簡單的、隻是抒發單純情感的舞蹈,也不可能隻靠一個舞姿所能完成的。每一個成功的舞姿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同前麵與後麵的舞姿都有內在的聯係,成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一點不同於靜態的雕塑藝術。自然,舞蹈動作短暫停頓時,往往具備動人的雕塑形式感,觀眾可以當作美的雕塑欣賞,如舞蹈中的亮相就是如此。但是,某一個舞姿在它那存在於一定空間的造型性,不能同雕像形體上那種高度凝練的意境相比;那一瞬間的舞姿,隻是舞蹈形象中不可缺少的一環,不是一個完整的藝術形象。因此,舞蹈語彙不能孤立存在。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在《霓裳羽衣歌》中,對霓裳羽衣舞的舞姿作了精彩的描繪:

飄然轉旋回雪輕,

嫣然縱送遊龍驚。

小垂手後柳無力,

斜曳裾時雲欲生。

煙蛾斂略不勝態,

風袖低昂如有情。

白居易描繪了舞女相關形體動作的各種姿態:你看,那飄然回旋的身體像飛雪那樣輕盈,微笑著的表情與姿態像遊龍那樣美;那垂下的柔軟的手像柳絲那樣搖曳,飄動著的裙裾像生出了雲霞;那美麗的臉上情態是多麼動人,迎風的舞袖傳送出無限情意。如果有誰把霓裳羽衣舞中的那一瞬間的舞姿,看成是舞蹈形象,那就大錯特錯了。因此,塑造舞蹈形象的舞蹈語彙,具有連續性,隻有那些相關的形體動作才能創造完整的舞蹈形象。最後,舞蹈語言具有節奏感和情感表現力。生活中的事物,都是有規律的發展的,有規律的運動著的。舞蹈語言是對生活事物的提煉和升華,它也要求有規律、有節奏的運動,成為舞蹈化的動作,也就是成為有節奏的、富有表情和造型美的動作。舞蹈語言的節奏感和情感表現力,有著緊密聯係。節奏的強弱、快慢、大小、輕重等,都能很好地增強情感表現力;情感表現常常通過規範化了的有組織、有節奏的舞蹈語彙去表現。與此同時,由於舞蹈的形態動作、表情、手勢,都和音樂相配合,融合了音樂的一些因素,因此更加強了舞蹈語彙的節奏感和情感表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