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書法藝術欣賞(1 / 2)

五、書法藝術欣賞

書法藝術綜述

書法,是指以漢字為表現對象,以毛筆為書寫工具,憑借著點畫的組合,線條的變化和筆墨的運用而成為的一種線條造型藝術。它不僅起著交流思想,傳播文化的作用,還具有獨特的情趣,無窮的韻味和很高的審美價值。

欣賞書法藝術,可以啟發人們的思想情操和審美趣味,還可以為欣賞者提高書寫能力和創作水平提供幫助,是書法學習中不可缺少的實踐活動之一。

馬克思說,“對於非音樂的耳朵,最美的音樂也沒有意義。”對於欣賞書法藝術來說,必須先要懂得一些書法方麵的基礎知識,才能深入領會書法作品中所包含的美學意義。

常見書體介紹

我國的書法藝術具有悠久的曆史。從它的起源和發展來看,可歸納為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楷—行—草等幾種基本字體,簡略介紹如下。

1.甲骨文。甲骨文是刻在龜甲獸骨上的最早的漢字。它的字形大小不一,筆畫大多平直瘦硬,也兼有婉曲的筆畫,結構平衡對稱,疏密相間,呈現出古拙、天真、生動流暢的氣勢。從已出土的一件件甲骨作品之中,都可以感受到書法三要素,即用筆、結體和章法的流露。

2.金文。金文是刻鑄在青銅器上的文字,也稱“鍾鼎文”。金文的筆畫粗壯厚實,廣泛采用了圓筆,使曲線圓暢,直線遒勁。筆畫講究起筆和收筆,充分顯示出藏鋒用筆的特點。結體有大小寬窄、疏密虛實之變化,盡得自然之妙。金文書法的成熟期是西周晚期,其風格是從線條、造形、筆勢、章法等方麵去追求圓滿、和諧、協調的整體。

3.小篆。小篆相當規範,偏旁部首製定了一定的寫法,筆畫都是婉曲與平直的單線,兩頭皆圓,粗細基本不變,較圓渾,筆畫之間的空距非常勻稱,縱向取勢,字形狹長,大小一律,布列工整,字的上半部較緊,下半部分舒展,給人以柔中寓剛、爽朗俊健的美感。

4.隸書。漢代隸書是中國書法藝術中的瑰寶,刻石流傳下來的隸書作品很多,形式與風格靈活多樣,各盡其妙,獨具藝術特征的美感,深受人們的推崇與喜愛。其特點是向背分明,波磔飛動,蠶頭燕尾,體勢開張。

5.楷書。曆史上曾有人把楷書分為兩大體係,即唐碑和魏碑。

唐碑,是唐人書法承隨代餘緒,又多取魏晉,追跡鍾王,兼有新的突破。有的講究從端莊中求其險絕;有的從穩健中求其渾厚;有的從勻稱中求其挺拔;也有的從嚴謹中求其凝重。唐代書法家,大都各有創新,自成一格,如歐、柳、顏、褚等各家的楷書至今仍被後世所推重。唐楷書的特點是筆畫形態平穩,安詳、端正,結構搭配勻稱,章法清朗,整齊。

魏碑的特點是點畫峻利,轉折處多以側鋒取勢,形成內圓外方,鉤力送,撇捺重頓。結體疏密自然,縱橫倚斜,錯落有致。

6.行書。行書介於楷、草之間,伸縮性較大,體變也很多,它借助於楷、草的體勢來運用筆法,也就是起筆如楷,運筆如草,點畫應接,筆斷意連,主筆沉著,連筆輕細,從而形成了俯、仰、正、鼓的各種生動的姿態。其特點是非真非草,不縱不拘,不疾不徐,用筆靈活、生動。行書的實用價值和藝術效果與其他書體比較有優勢地位,一直為後人所喜愛。

7.草書。草書包括“章草、今草、狂草”三種。章草的特點是字字區分,不相連綿,體勢帶有隸意的法式,如橫畫末筆上挑,左撇右捺分明,筆畫連帶處旋轉如今草,有內涵樸厚的麵貌。今草的特點是脫去了“章草”中保留的隸書的筆畫形跡,上下字之間的筆勢牽連相通,偏旁相互假借,即一般所稱的草書。狂草的特點是用筆狂放不羈,筆勢連綿回繞,字形變化無跡,結體與章法布白,不受任何界格的束縛,時疏時密,時實時虛,氣勢磅礴,姿態萬千。

通過對以上各種書體的初步了解,可以加深對書法藝術的認識。

點畫的線條美

漢字是由點畫組成的,所謂點畫,就是指書法藝術中的線條。線條之所以能給人美感是因為它能使人產生相應的感受,如水平線使人感到廣闊、平靜;垂直線使人感到挺拔、升騰;曲線使人感到柔和、流動;斜線使人感到危急和險峻。書法家利用線條的這些表現功能和運用筆墨技巧表現各種意境和情趣,引起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