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繪畫藝術欣賞(1 / 3)

六、繪畫藝術欣賞

繪畫藝術綜述

當“繪畫”一詞在人們頭腦中出現,似乎沒有人對此陌生。的確,繪畫幾千年來的發展史,早已使這一重要的藝術門類深入人心,它與人類的生活建立了密切的聯係,及至對人類本身、人類社會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這無疑確定了繪畫欣賞在人們意識思維中的重要地位。

繪畫欣賞,顧名思義,就是對繪畫這一藝術現象,這一藝術門類和這創造性藝術活動的產物——繪畫作品的認識、分析、鑒別、觀賞和研究。它同繪畫創作一樣,是人類高級的、複雜的,特殊的精神活動。真正的繪畫欣賞給人帶來新的審美經驗、審美愉悅、審美快感以至為審美迷狂。

繪畫的概念

繪畫是在二度平麵上塑造藝術形象的一種“造型藝術”。它同建築、雕塑一起歸為空間藝術(空間藝術是指在一定的空間內,通過相異的物質實體實現自我的精神內涵)。繪畫不同於建築、雕塑用立體造型,而是在二維的平麵空間(布、紙、壁),通過顏料等物質實體,靜態性地實現它的空間感和空間意識。

繪畫的基本要素是形線、明暗和色彩。世界萬物呈現出來的形象,實際上是它們的外貌特征。即:形(形是由點、線、麵三種元素組成的)、明暗、色彩的不同形態和組合形態。繪畫就是通過點、線、麵、明暗、色彩造形因素以及它們的種種組合在視覺真實當中的作用、意義與人們情感之間的種種聯係,來表現現實、表達情感和內涵的。這使繪畫有了自己的語言符號,並獲得了極大的創造自由。藝術家依據美的客觀規律與法則,依據自身的主觀感受、思索和設計來運用合乎表達意圖的任何形態,從而形成不同的藝術觀,隨著曆史的發展也就演變成各種風格流派。

繪畫的產生和發展

大約在二萬至三萬年間,史前人類的審美意識在長期的勞動實踐中產生和成熟。最初的繪畫開始出現,並與人類發展生產,提高生存條件的鬥爭過程相伴隨。此時的繪畫並非為觀賞而作,多為原始的巫術和宗教以及他們的狩獵、戰爭、生產、生活有關的圖騰、岩畫和壁畫。可以說,此時繪畫具有明確的功利目的。

隨著人類步入文明社會,側重於審美意義的繪畫,在世界各地相繼出現,並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獨特的繪畫語言和門類。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兩大體係。即在歐洲產生的油畫和在東方中國孕育而生的中國畫。除此之外,還有受到中國文化深遠影響的日本繪畫。由於它的曆史與中國繪畫一樣悠久,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其發展都從未間斷,並且每個階段都具有光輝的業績,因此也比較突出,這裏就不多講述。

(一)歐洲油畫

歐洲油畫產生於中世紀時期。在此之前,繪畫多以描繪宗教題材的蠟畫、濕壁畫、蛋彩畫出現。但中世紀晚期,才開始用植物油來調配色彩作畫,這就是早期的油畫。

油畫內容隨著人文主義學術和藝術的發展,逐漸擺脫宗教思想的束縛,開始描繪真意大利文藝複興時期,油畫材料和使用技法趨於成熟,成為一個獨立的畫種。人們所熟知的達·芬奇、米開朗琪羅、拉斐爾就出現在這個年代。

自此之後的三四百年間,油畫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與繪畫相關的人體結構、透視、色彩等學科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培養畫家的搖籃——美術學院在這個時候也相繼建立。同時,在歐洲各國湧現出一大批才華橫溢的藝術家,油畫語言在他們手中被發揮到淋漓盡致。這個時期,盡管畫家們在表現內容和風格上不盡相同,但都使用寫實的表現手法,因而人們習慣上稱中世紀到十七八世紀為古典寫實主義時期。

十八九世紀之後,隨著科學的發展,社會的變革和新興藝術思潮的湧現,繪畫風格、形式朝多元化發展,呈現出紛繁複雜的麵貌。相繼出現了印象主義、後印象主義、表現主義、立體主義、抽象主義等風格流派。這些流派無論是美學觀點、還是審美情趣等,都與歐洲傳統油畫不同,甚至是反叛。到19世紀末,世界藝術進入後現代階段,繪畫麵貌變異的速度更快、更頻繁、也更難以捉摸。

(二)中國畫

中國畫,是一種概稱,指中國所有的傳統繪畫。中國早期的繪畫藝術,一開始就帶有強烈的東方感覺與聲息。這主要體現在器物的裝飾紋樣上。另外,尚有壁畫、地畫、岩畫等(主要使用礦物顏色)。

在先秦時期,繪畫以人物肖像畫為主。例如,戰國的帛畫寓有興衰鑒戒、褒功撻過之意,為維護禮教服務。到魏晉南北朝,繪畫作品為藝術創作而獨立,並產生了第一批有曆史記載而在當時又以繪畫才能著稱的畫家。如顧愷之、陸探微、曹不興等。同時佛教繪畫的石窟壁畫也開始興起,具有代表性的有西域的克孜爾石窟壁畫和敦煌莫高窟壁畫。魏晉南北朝也是山水畫和花鳥畫的萌芽時期,繪畫理論著作也開始出現。此時的繪畫多畫在絹素上,以長卷式為主形成了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