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名作欣賞(1 / 1)

書法名作欣賞

《張遷碑》(東漢、隸書)

《張遷碑》,東漢靈帝中平三年(186)立。明初在山東平縣出土,現存山東泰安岱廟。碑陽字15行,行42字,碑陰刻捐錢人姓名及錢數。漢隸中有方筆圓筆之別。此碑以方筆為主,筆畫的起止處和轉折處呈方有棱角,外貌豐滿而潤澤,內含骨力且有澀進暗轉之妙。結體“因字立形”,其形或長、或扁、或大、或小,極富變化。在名碑林立的漢碑群中,此碑對後人影響甚大。欣賞整幅作品,給人以渾穆古抽,凝重雄強之感,為眾多的習書者所推崇。

王羲之《蘭亭序》(晉代,行書)

晉代是我國書法藝術的高峰期,篆、隸、楷、行、草各種書法均已具備。被後人尊為“書聖”的王羲之(303—361)就是這時的代表人物。他的《蘭亭序》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此帖是作者和友人們的修契時所作詩集的序言。全帖從頭到尾一氣嗬成,開始較規矩,愈後愈隨意。可以想象當時“天朗氣清,惠風和暢”,群賢興會的環境氣氛。字裏行間流露出書家悠閑自然、瀟灑飄逸的精神風貌。整幅章法十分和諧,帖中的行距或字距都不盡相同,或長或短,或直或曲,或大或小,或正或斜,變化頗多。字形有長、短、方、圓、三角形、梯形、多邊形錯綜排列,又能連接呼應,毫不斷“氣”;每字的筆畫流美遒勁,顧盼照應。帖中的20個“之”字、7個“不”字,寫法各異,為人們所稱道。可惜此帖原跡已殉葬唐太宗的昭陵,現在見到的隻是唐人的摹本。

顏真卿《多寶塔感應碑》(唐代,楷書)

顏真卿(709—785),世稱“顏魯公”。其為人忠烈耿直,安史之亂中為盟主抵抗叛軍,德宗時勸諭李希烈,不屈而死。他傳世碑帖有七十多種,是“顏體”的開創者,書壇革新領袖。中國書法史上繼王羲之之後的又一位劃時代人物。

《多寶塔感應碑》唐玄宗天寶十一年(752)刻。現存西安碑林。岑勳撰,顏真卿書。楷書34行,行66字。顏真卿楷書夙有名,此碑尤為人所嗜,學顏法者未有不學此碑。此碑用筆逆入平出,強調藏頭護尾,使點畫格外渾厚飽滿,挺拔有力,剛勁外露。字形端正,兩肩平齊,以正麵對人,並向兩側略帶弧形拙書,顯得端莊雄偉。章法上字距、行距緊湊,更顯得充實茂密,生機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