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五章 教育孩子的268個錯與對(三十五)(1 / 3)

244.把家變成了麻將窩點

有些父母就知道玩,經常在家裏聚客人打麻將,有時輸了錢還拿孩子撒氣。這樣的家庭環境如何培養孩子成材?

如今打麻將已經成風,從城市到農村,到處都可以聽到萬、餅、條的聲音。許多地方用麻將做賭具,贏錢的胡作非為,輸錢的鬧騰,甚至因為玩麻將妻離子散。特別重要的是這種風已經影響到孩子的成長,進而影響到國民的素質。

人們工作了一天,晚上玩玩,或者星期日朋友聚一聚,玩一玩,也未嚐不可,但是不能玩“瘋”了,更不能將麻將做賭具。如果是有孩子的父母,這樣做勢必影響孩子的成長。

有人說,現在的孩子最先學的字就是“萬、餅、條”。孩子小的時候,就站在父母的身後看玩麻將,有時候還給父母作參謀。有時父母還沒注意,孩子就跳起來說:“和了!”

孩子上學了,父母仍舊這樣做,孩子不是作參謀,就是打個接替,怎麼會使孩子專注於學習呢?

有些父母雖然不許孩子看玩麻將,但是玩麻將的喧鬧聲,和麻將的聲音,聞得孩子根本就無法看書,不想看書的孩子,即使父母把他關起來,孩子的耳朵眼也能冒出腳來。

試問,像這樣的家庭環境如何培養教孩子。

人的成長離不開一定的環境,家庭環境便是孩子首先生存的環境。沒有良好的家庭環境即使很好的孩子也會受到不良的影響。

我國古代就非常重視育人環境,“孟母三遷”就是典型的事例。

孟子母子倆原來住在離墳地很近的地方,村裏死了人經常吹吹打打出殯,孟子經常混在其中玩,並學習一些吹打的動作。

孟母認為,這樣的環境很難把孩子培養成材,於是又遷到了新的地方。

這個地方離市集很近,每當集日,小販的叫賣聲,車馬的喧鬧聲,使孟子不能安心學習,有時候孟子和小朋友玩做買賣遊戲,學習小販的吆號聲。

孟母覺得這個地方也不利於孩子學習,第三次遷到一個離學校很近的地方。這裏隻有朗朗的讀書聲,人們的交往也很有禮貌。孟母認為這個地方可以長期住下去。

古人都非常懂得環境對人的影響,可是社會發展到今天,有些父母並不知道家庭環境對孩子的影響。

當然,有些父母也不在意孩子的成長,我玩我的,你成長是你的事。其實父母這樣做不僅對自己的子女成長不負責任,更重要的是因為自己的素質不良,影響了今後的國民素質。

所以,父母不要把家變成麻將窩點,要像孟母那樣,為孩子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這樣對自己,對孩子,對國家,都有好處。

人都在一定的環境中成長,人又是環境中的重要因素。在家庭環境中,父母的素質不高,很難培養出有出息的孩子。為了孩子的成長,父母應該提高自己,為孩子創造良好的環境。

245.不知道看在孩子的份上

有了孩子的家庭,孩子便是開心的鑰匙,父妻有了矛盾一想到孩子便容易化解。但是,有些父母並不可憐孩子,隻顧自己,不是吵架,就是鬧離婚。所以這樣家庭的孩子說:“父母是自私的,他們心裏隻裝著自己。”

過去,中國家庭的結合,大概高達70%是勉強的,因為那時候的婚姻很少有“談戀愛”的過程,經介紹人一介紹,隻有個表麵認識,便結了婚,婚後才發現對方並不是自己的意中人,但是,生米做成熟飯,隻能吃了。

有了孩子以後,父母或其中一方,便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慢慢地情感也比較好了。

因為中國人特別愛孩子,所以孩子便成了家庭的軸心,即使父妻雙方不很合意,看在孩子的份上,也隻得“白頭皆老”。所以,有人說,舊時中國的夫妻,特別是農村,很少有愛情。

但是,由於孩子的存在,維係了這個家庭,使得中國的社會基本上平穩,不像外國人,喜新厭舊,第三者插足那麼多,家庭破裂是到處可見。

改革開放以後,中國從新聞媒體上讀到外國人的生活,女孩半裸露已不再是有什麼礙眼的,人的思想也發生了一些變化。

我們看到這樣一位工廠的廠長,他已經50掛零了,自己的孩子都上大學了,突然提出來要離婚。我們和他這樣說:你看在孩子的份上,是不是可以將就下去。

其實這對夫婦並沒有什麼不和,隻是妻子不像現在人這麼浪漫。於是,這位廠長便離了婚,找了一個和女兒同樣年齡的妻子。

我們請他談談新婚後的感想,他說:“我的前妻是一個賢惠的女人,我隻是不想在沒有愛情的生活中痛苦一輩子。”

這位廠長失去了女兒,也不管女兒。

這種情況是我們社會中的特別事例,也是我們這個社會人們心態變化的一種折射。

現在的青年人,大多是經過了談戀愛的過程,即使有中介人,也經過了一定的接觸,應該說大體上是互相了解。但是,他們中仍舊有些由於所處的環境,以及其他因素的幹擾,亂了心規,婚後不斷地吵架,發展到一定的程度,便離婚。

其實,夫妻不是有特別矛盾,還是應該看到孩子的份上,把關係搞好。

孩子需要一個溫暖的家,他的成長需要良好的環境。

其實父母應該懂得,親人的吵架和分離,肯定會使孩子的精神受到損傷。一般地說,孩子的年齡越小,越反對父母離婚。因此,在父母有這種想法的時候(父母的行為不可能瞞過孩子的眼睛),他會離家出去,或者不上學了,甚至傷害自己的手腳,以此來抑製父母的離異。

當然,許多父母動了離異的念頭,往往看到孩子的份上,便重歸於好,有時不能說“好”,也畢竟維護了一個家庭。

我們這樣說,是因為就是新立一個家,也未必就會稱心如願。

有些家庭,父妻吵架,孩子一些舉動,也往往使父母看在孩子的份上,平息自己的怨氣。

有一對夫妻吵架,當吵得很凶時,妻子舉起了熱水瓶要砸,丈夫一看妻子要摔暖瓶,便舉起凳子要砸電視。他們懂事的小女兒才5歲,便跑到媽媽跟前說:“媽媽,我渴了,你能倒點水給我喝嗎?”然後又跑到父親跟前說:“你砸我手裏的匙子吧,留著電視我看動畫片。”

夫妻兩個都看了看自己的孩子,掉下了眼淚,看在孩子的份上平息了一場惡戰。

父母要把孩子培養成材,雖然雙方的習慣、觀點不一定一致,最好看在孩子的份上,不要吵,也不要離異。當然,實在過不在一起,也沒有再好的辦法了。

實際上,別人都很難合自己的意,就是自己還有時不滿意自己。有了孩子以後,更應該為孩子著想,平和地生活下去。

《羊城晚報》有這樣的報道,一位離異的女性要為孩子招聘一位男性,不要做丈夫,而是讓其盡一個父親的義務。當天就有450人應聘,從中挑選10人試用,結果無一人合格。因為他們與孩子之間缺少血緣關係,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親情維係。

夫妻吵架或離異,最受傷害的便是孩子,有多少人因此而悔恨自己的衝動。所以,為了孩子的成長,父母還是要考慮一下自己的行為。

246.富爸爸讓孩子太狂

俗話說,“有錢腰杆子粗”。窮人對富人說:“你拔根頭發都比我的腰粗”。說的都是“財大氣粗”。有些富爸爸,自己趾高氣昂,說話壓倒了山,豈不知你的這種氣勢對你的孩子成長並沒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