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1.教育孩子缺乏“溝通”
父母教育孩子,總是希望以自己的成人觀點、經驗,居高臨下地說什麼,孩子就聽什麼。可是人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高級動物,而不是一個機器零件,想怎麼車削就怎麼車削。
究其一些家庭教育失誤的原因,父母缺乏“溝通”,就是其中之一。
溝通是雙方的聯結,而不是一方在上發號施令,另一方隻有接受的份。
世間許多事情,往往是在相互“溝通”中得到理解和解決。國家領導人的出訪,企業之間的交流,經營者和用戶的反饋等等,有很大成分旨在雙方互相溝通,即使不能取得一致,也不是容易出現不愉快的事情。
俗話說,話是開心的鑰匙。溝通一般是離不開語言或語言的傳遞形式。
人們常說,言多有失,話到舌尖留半句,話不投機半句多。還有外接辭令,會議話,背後話,悄悄話,打開窗子說亮話,等等,都是溝通中掌握的語言藝術。
但是,教育孩子的“溝通”,最主要的是掌握時機,當然也需要一定的語言藝術。
《齊魯晚報》(都市女性·心事版)有這樣一篇文章《孩子,你對媽媽要求什麼?》是一位女性自述她教育孩子缺乏“溝通”,造成了一些失誤。
她的孩子上初二了,由於與老師發生發矛盾,孩子不上學了。
這個孩子從小性格內向,由保姆帶大。上小學時雖然樣樣都一般,卻也不調皮,不搗蛋。
孩子與老師發生矛盾的緣由是,他在上課時與同桌因為胳膊“越界”問題發生了爭吵。老師把他兩“各打50在板”,讓他們每人寫一份檢查。這個孩子不服氣:向老師問個“是非”。老師把他叫到辦公室,沒能說服這個孩子,激動起來推了孩子一把,這個孩子“反應過激”用力反手把老師的手推了回去。
後來,母親向老師道歉,但老師非要孩子自己認錯,而孩子又不肯。
班主任老師處理得比較好,說孩子很激動,不要逼孩子做什麼,叫母親先把孩子帶回家。
誰知回到了家,父母知道以後,撞開了孩子的門,父子兩個亂作一團,孩子便離家出走了,好在第二天一早孩子又回來了。母親和孩子一起上了學校,孩子向老師交了檢討書。
可是老師一看檢查書稀稀啦啦的幾個字,說孩子的檢查沒有誠意,不接受。
這一來孩子該死也不去學校了。
這位父母回想起孩子的成長過程,覺得自己的失誤很多,其中就有缺乏溝通一項。
孩子上小學五年級時,爺爺患了尿毒症,全家人要送他上醫院,老人就是不肯,非要練功治病。結果爺爺不到半年去世了。
這件事對他刺激太大,孩子認為父母沒有盡力,並且孩子在這個年齡段麵對死亡太敏感了。
如果此時,父母與孩子溝通一下,讓孩子理解,孩子可能心理會好得多。
接著,孩子就經常把媽媽的鑰匙、爸爸的眼鏡等藏起來,並在自己房間的牆壁上都貼上了圖片,說他害怕白色。
母親認為,要是這時抓住時機與孩子溝通一下也好,可自己認為孩子長大了就好了,忽略了過去。
接著又發生了一些事情,孩子上學兩次被壞孩子搶劫。孩子惴惴不安,懷裏藏著刀子,並且說:“誰在再搶我的錢,我就紮死他。”
母親這才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和孩子談了一次,把刀子收起來。
這件事也使母親認識到,自己隻重視了孩子的成績,忽視了孩子的心理變化,沒有及時與孩子溝通。”
就眼下發生的事,母親也後悔沒與老師溝通,要是多一句話,讓老師知道孩子交的檢查是在與父母發生吵鬥的不良心情下寫的,或許老師會放過孩子,孩子也就不會失學了。
由此可見,父母要經常觀察孩子的心理變化,有什麼不正常的,就要和孩子溝通一下,把事情平和地化解,不要等到問題嚴重了,後悔也來不及了。
我們還是用這篇文章的“後記”作結尾吧:“我認為最重要的是兩代人要互相學習,成年人應該試著去理解孩子,理解他們的文化和生存背景。沒有理解就沒有教育。如果家長和老師不去與孩子進行有效溝通,而是單方把意見強加給孩子,這種教育最終必然失敗。”
252.讓孩子枕著“榮譽”做夢
榮譽,是一個人上講的成果,是勤奮努力的報酬,自然應該珍惜,激勵自己不斷前進。
但是教育孩子也不可把榮譽看得太重,那樣當他為榮譽而奮鬥時,就容易失去自我。
孩子對榮譽特別看重。因此,為了激勵孩子上進,幼兒園的阿姨會給表現好的孩子一朵小紅花。這樣使得到小紅花的孩子不斷進步,也使沒有得到小紅花的孩子向獲得小紅花的孩子學習,大家共同進步。
我們常聽到一些家長問其他的家長:“你的孩子在班裏當了什麼幹部?”如果孩子有個一官半職,母親會響亮地回答:“他當的是班長!”得意之情益於言表。如果什麼職也不掛的孩子,母親便覺得很尷尬,覺得自己的孩子無能。懂事的孩子聽了阿姨的問話也會覺得不自在,覺得自己是個“熊蛋包”,容易失去信心。
報上披露這樣一則故事。一個3歲的孩子,母親每天到幼兒園去接他時,都會因為離別一天的親情撲到媽媽懷裏。
然而有一天他自己雄赳赳地走到媽媽麵前,並沒有擁抱媽媽。
原來他胸前帶了一朵小紅花。
這朵小紅花是這樣得來的:老師在黑板上畫了個太陽,問哪個孩子也能照著老師的樣子畫個太陽。這個孩子大膽地上黑板畫了個太陽,並且還畫了兩道光線。
老師看了孩子畫的太陽,問孩子:“你畫的是太陽嗎?”孩子看了看自己畫的一點不圓,便老實地說:“不是,是個包子。”老師看著孩子天真可愛的樣子笑著說:“包子還冒著熱氣哪!”
於是,便向這位勇敢的小朋友發了一朵小紅花。
孩子回到家裏很高興,這是他生平第一次得的榮譽,直到睡覺前還不肯把小紅花摘下來。
可見榮譽有多麼大的作用。
孩子因為榮譽而自豪是沒有錯誤的。連成年人,不是也每年都設獎勵嗎?近幾年國家還設立了科技大獎,以獎勵為我國科學事業作出突出貢獻的科學家。眾所周知,世界上還有諾貝爾獎。
榮譽是鼓勵孩子前進的,但是不能守著榮譽作美夢。特別是獲得了榮譽也不要把榮譽作為炫耀自己的資本,不能以平常心對待榮譽,孩子會裹足不前的。
居裏夫人就很會教育孩子正確對待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