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逃離雷克星球 基地建設(1 / 2)

平整基地場地是簡單的事情,但在基地建立一個功能齊全的工業生產基地,必須按照規劃設計一步一步地實施。

鐵礦山就在基地上方山坡上,上麵被幾十米後的冰雪所覆蓋。

要開采鐵礦,勢必先清除這些冰雪。看著山坡上連綿不斷厚重的冰層,我是既擔心意外出現冰層斷裂崩潰下瀉,又為有這麼多的冰層而感到高興。基地邊緣的冰層可以給基地帶來大量的水資源,對冰進行分解,將會給以後人類在封閉的房屋內生活提供足夠的氧氣。

首先我將超光速星際飛船內所攜帶的可利用的機械人及設備用運輸飛船運至行星上的基地,接著利用高功率激光器對基地上部的三百米範圍的冰層進行逐層照射,隻見激光所到之處冰層立即揮發為水蒸氣。

五個雷克星球日之後,基地上方三百米範圍內的冰雪及鐵礦上方的冰層被清掃一空。

在鐵礦石礦開采口附近,首先將小型核能金屬冶煉裝置安裝好。小型金屬冶煉裝置分三個主要構件組成,最大的裝置也隻有二十米高,底部麵積在二百平方米。這種設計便於攜帶及安裝,當我到達一顆合適的星球時,便於完成最初的建設需求,就是鋼鐵的小批量生產。

在我的星際飛船中,總共攜帶著三套這種金屬冶煉設備。

金屬冶煉設備安置完成,緊接著就是為這套設備安裝一個金屬頂棚。金屬頂棚是借鑒火星上的經驗而設計,以半球狀倒扣在地麵上,可以承受巨大的外界壓力,比如超級颶風,特大的雨水及冰雪衝擊。

果然,雷克星似乎是並不歡迎我的到來,好似是想把來自外部的東西給驅逐出去。基地的上空出現強烈的颶風,這種颶風估計在太陽係隻有在木星或是土星上空能夠見到。接著就是瓢潑大雨,我記錄了這次的雨量,這場整整下了一個半雷克日的雨夾雪,換算成雨量達到了五點二米。

好在基地本身就建造在這座我命名為鐵山的半山腰上,下多少雨是自然流淌掉多少雨,沒有半點存留。但如果是下暴雪,我可能就沒有這麼淡定了,當然,隻要我有足夠的智能機械人,隨時鏟除積雪也不會造成什麼問題。

我所攜帶的機械人都是多麵手,即什麼工作都能幹,說能幹,關鍵就是將機械人身體上的工具可以根據工作要求進行更換。

清理基地平台場地的十隻機械人在完成了金屬冶煉設備的安裝及防護外罩房屋的建設後,我讓五隻智能機械人在更換工具後,三隻機械人開始掘礦,二隻機械人承擔運輸工作。

剩下的五隻智能機械人繼續安裝我接著運輸到基地的軋鋼裝置。軋鋼裝置也是三件套,個頭與金屬冶煉裝置差不多,都是小型化,但功能十分強大,可以在鋼水注入後,產出所需要的各種鋼材,鋼板也好,型鋼也好。

在雷克星元年一百一十七天,第一批型鋼及鋼板生產出來。這些型鋼及鋼板的產出對下一步基地建設非常重要,因為我需要在這個基地上建造更多的半球形房屋,而這些房屋是建設一棟我是利用一棟。

第一棟金屬房屋建好之後,首先是將生產加工類的二十台智能機械人送到基地。要知道,我可是攜帶著一百多套可以執行各種功能的機械人,僅僅執行生產加工的機械人我就攜帶了二十八台。

這二十台生產加工的智能機械人最大的特點就是機械加工車床,可以將生產出來的鋼鋼坯加工成各種零部件。

第一批加工的部件是采礦機械人身體上的掘礦機械手,因為在開采礦石時,這些部位的損耗極大。

在冶煉鐵礦的過程中多少對雷克星的環境造成一些影響,像冶煉中產生的廢氣直接排放,我也知道這些影響對今後想再恢複可能要花費更大的精力,但現在我還沒有能力收集並處理這些廢氣。比如說,目前冶煉後產生的礦渣就是直接將它們擠壓成球推下山。

最初生產的目標是生產出更多的機械人,而不是環保設備。

說到生產智能機械人,這裏牽涉到其它金屬材料及非金屬材料的生產,因為在生產機械人時,機械人除了身體結構需要金屬構件組成,但動力係統及控製係統需要一些其它金屬,比如像銅,錫,鋁,金,鉛,銀,鉭,鎳、鎢。矽、硼等等。

還有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必需獲得核能的材料,因為想要維持基地的運轉及在雷克星球上擴展,核能對雷克星未來能走到哪個底部至關重要。

這一切都的按部就班地有計劃的完成。

在這一期間,對雷克星球上其它金屬礦物的探查也在進行著,我在雷克星球上發現了幾乎上麵所有的金屬礦藏,很多都是在巨大的隕石坑中發現,雖然各類金屬含量很低,但是隻要有,我就能將它們采集冶煉出來。

Tip:书名会因各种原因进行更名,使用“作者名”搜索更容易找到想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