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飛速發展所獲得的物質財富,成為了西方人引以為豪的“物質文明”。當然,因蒸汽機和電的發明所引起的各種生產力的變革也包括其中。有人認為,這一切才是變革中國真正所需要的。能夠昭示中國幸福時代來臨的顯著標誌,就是連接每一座城市的鐵路係統、發達的內河水運、便捷的郵政係統、完善的貨幣體係、作為通訊中樞的電報與電話。
我們不難看出,在張之洞主張修建鐵路的奏折中,就已經融合了這種構想。他認為鐵路的修建會帶來很多好處,而沒有水運的諸多弊端,甚至包括像船員偷盜的現象。既然如此,那麼要通過何種手段來保證鐵路係統的雇員和管理人員的品質呢?物質文明的成果能否帶來中國人精神上的變革嗎?難道我們沒有發現《伊利之章》中的故事嗎?州際鐵路被人無理霸占,而股東們卻一籌莫展,連矛頭應該指向誰都不知道。如果在中國發生這樣的事情,難道會比在英國或美國發生的情況更好一些嗎?這一切到底是因為物質文明自身造成的,還是經過一係列長期相互作用的複雜原因的綜合因素所造成的呢?中國隻要引進投票選舉製度,就能夠使國人成為講究民主的公民,進而實行共和製度嗎?回答都將是否定的。在西方國家發生效用的“物質文明”並不適合解決中國的問題,中國的結症不在物質上,而是在道德上。
既然香港、上海和其他通商口岸的開放十分成功,那麼為什麼不能將“模範租界”的形式引入內地?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中國人不喜歡這樣,引進所引起的變化讓他們感到不適。為什麼中國政府不在其他領域實施中國海關三十多年成功的管理模式呢?因為照中國人目前的狀況,他們在精神上無法接受這種形式的關稅管理。英國現有的品質和道德是經過一千多年磨練的成果,顯然他們的方式不可能被中國人一下子接受和馬上實行,中國人可不是一架埃森的克虜伯大炮,架起來就能開火。
不要對產生盎格魯-撒克遜民族性格和道德的力量產生懷疑,這種力量就像愷撒登陸英國、威廉征服英國的史實一樣可信。這樣的力量源於基督教對人們心靈所起的作用,力量產生了令人欣喜的結果,而沒有產生相反的作用。
讓我們聆聽偉大的文化導師馬修·阿諾德的箴言吧:“希臘是任何受過教育的人心中最為神聖的領域。如同猶太人民是高舉正義的旗手,希臘人民則是高舉世界藝術與科學的旗手,如今的世界時刻離不開藝術與科學。世界人民是如此熱愛藝術與科學,以至於人們常常忽視品行的重要性。曾經輝煌的希臘文化就是因為希臘人不注重品行而沒落了——人類的創造畢竟離不開沉著、持之以恒、誠信等種種美好的品行。不但如此,即便在對美和知識的需求與尊重日益增加的現代,真正意義上獲得勝利與支配整個世界的人不是希臘人,而是猶太人;不是受到追捧的藝術與科學,而是默默堅守的正義。”
中國要進行改革,必須從根源上發掘形成中國人這種特質的因素,要使中國人徹底改觀,就必須做出實際的行動,從推崇做人的良知入手,而不是像日本天皇那樣,整日被囚禁於皇宮。正如一位現代哲學的領軍人物說的那樣:“鐵的特性煉不出金的品質。”崇高的正義才是中國人真正需要的。要獲得這種正義,必須從新的角度認識人類自身,明確人類與上帝之間的關係。任何一個中國人、任何一個中國家庭乃至中國社會,都需要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基督教才是最終完成這一使命的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