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頂-3SL運載火箭(1 / 1)

天頂-3SL運載火箭

概述

天頂-3SL運載火箭多國合資企業海上發射公司用於競爭國際商業發射服務市場的主力運載火箭,是在蘇聯研製的天頂號運載火箭基礎上發展而來的三級型號。火箭名字中的“SL”表示“海上發射”。

天頂-3SL

天頂號火箭是蘇聯在1980年代研製的先進運載火箭,其主要生產設備位於烏克蘭,俄羅斯也提供一些重要部件(發動機)。蘇聯解體後,烏克蘭和俄羅斯希望把天頂號推向國際商業市場,但由於兩國缺乏資金而必須尋找國外合作夥伴。

最後由美國、挪威、烏克蘭和俄羅斯共同出資組成了一家合資企業海射公司來把天頂號發展為商業火箭。各國在海射公司的參與方式為:美國波音公司持股40%,負責項目管理,以及整流罩等部件的研製;俄羅斯持股25%,負責火箭上麵級的生產和發射支持;挪威持股20%,負責建設海上發射平台;烏克蘭持股15%,負責火箭箭體的生產。海射公司最後拿出的成果就是天頂-3SL火箭。

天頂-3SL是一種三級液體火箭,其獨一無二的特點是火箭是從一個位於太平洋赤道附近海域的海上平台(“奧德賽海射平台”)上發射,該平台原來是一個海上石油鑽井平台。因此,火箭必須從美國加利福尼亞州長灘市的海岸用一艘名叫“海射指揮者號”的運輸-指揮船運到海上平台。

實際上,天頂-3SL的研製是有很深的基礎的。雖然蘇聯時代隻生產過兩級型的天頂-2運載火箭,但三級型天頂號(“天頂-3”)的研製早就完成了。

其基本思路是在天頂-2上加裝一個上麵級,這樣火箭就具有了向高軌道(如地球同步軌道)發射載荷的能力。蘇聯時代設計的天頂-3預定使用的上麵級是D組級。雖然天頂-3從未真正飛行過,但它大大簡化了天頂-3SL的設計工作。

天頂-3SL最終采用了更先進的DM-SL組級作為火箭上麵級。此外,它的整流罩形狀與天頂-3的不同。為了能從海上平台發射,還做了其它一些很小的調整。

天頂-3SL在1999年3月28日成功地進行了第一次發射,載荷為一顆模擬衛星。此後天頂-3SL進行了20多次商業發射。2007年1月30日該火箭發射荷蘭NSS-8通信衛星時發生嚴重事故,火箭在點火數秒後爆炸,星箭俱毀。

天頂-3SLB

天頂-3SLB是海射公司用於陸上發射服務的商業火箭,其發射場為拜科努爾(隻有那裏有現成的天頂號發射設備)。從陸上進行天頂號的商業發射的決定是海射公司董事會在2003年作出的,為此成立了一個稱為“陸射”的部門負責這方麵的業務。

天頂-3SLB換裝了更先進的上麵級:由能源火箭航天集團研製的DM-SLB組級,利用該上麵級,火箭可以從遠離赤道的拜科努爾將3750千克的載荷送入地球同步轉移軌道。

天頂-3SLB的箭體與天頂-3SL沒有什麼區別,但整流罩完全不同,該整流罩是由俄羅斯拉沃契金設計局重新設計的。天頂-3SLB於2008年4月28日完成了第一次發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