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神號運載火箭
概述
美國以大力神2型洲際導彈為基礎研製的大型運載火箭。有3A、3B、3C、3D、3E、34D等多種型別,主要用於發射各種軍用有效載荷。
大力神3A和3B都是三級液體火箭,用大力神2型導彈的第一、二級作為前兩級,起飛推力約1913千牛(195噸力)。3A的第三級叫過渡級,長49米,直徑和前兩級一樣,都是305米,重約13噸。過渡級裝2台推力各為356千牛(約363噸力)的發動機,工作時間約480秒。
發動機可以多次起動,能使火箭在較大範圍內機動變軌,將有效載荷送入不同的軌道。3級都用四氧化二氮和混肼50推進劑。製導係統利用大力神2型導彈的慣性製導係統。3A於1964年開始發射軍用衛星。
1966年開始使用的3B用阿金納火箭作為第三級,用無線電指令製導係統取代慣性係統。3B主要用於發射軍用偵察衛星。
3C是在3A火箭的兩側各捆綁一台大型固體火箭助推器組成的。每個助推器長259米,直徑305米,重200噸,通過由助推器旁側的貯箱噴注四氧化二氮的方法來控製推力方向。
3A和3B火箭重160~180噸,可將36~45噸重的載荷送入低地球軌道。3C於1965年開始使用,主要用來發射軍用通信衛星。
火箭重635噸,起飛推力約10498千牛(1070噸力),能把134噸重的載荷送入低地球軌道或把16噸重的載荷送入地球靜止衛星軌道。3C火箭去掉過渡級就變成3D火箭,用半人馬座火箭取代3C的過渡級就變成3E火箭。3D重590噸,從1971年開始用來發射重型偵察衛星。
3E重640噸,從1974年開始用來發射太陽神號探測器、海盜號探測器、旅行者號探測器等行星和行星際探測器,可把38噸重的載荷送往金星或火星。
3C火箭通過增大芯級和固體火箭助推器的長度,並用慣性上麵級取代過渡級,又演變為34D火箭。34D重780噸,從1982年開始用來發射重型軍用衛星。大力神號運載火箭在118次成功的發射中已將150多顆衛星送入不同的軌道。
各型號簡介
大力神又名泰坦火箭(Titanrocket),是美國研製的拋棄式火箭,在1959年到2005年間共發射368次。
泰坦(大力神)一號火箭
泰坦一號火箭發射泰坦一號火箭為泰坦係列火箭的第一枚火箭,如果擎天神火箭未能如期完成,他將做為備用泰坦一號火箭,為一台兩節式火箭,以煤油及液態氧做為動力,泰坦一號火箭及擎天神洲際導彈並沒有快速填充燃料的機製,添加燃料和點火需要30分鍾。
泰坦二號火箭
大部分的泰坦機型都由泰坦二號火箭演變而成泰坦二號火箭洲際導彈可酬載備用核子武器(可達900萬噸級黃色炸藥)的強大威力,如此強大的原因是因為美國正處於冷戰時期而泰坦二號火箭正式備用核彈所有的泰坦二號長程洲際導彈(ICBM)的發射場自1987年關閉到隻保留一座在亞利桑那州土桑市泰坦導彈博物館南方的發射場。
在1960年代中期至1980年代中期,泰坦二號火箭為美國所使用二節式自燃式火箭,在1980年代晚期,美國因撤銷泰坦二號火箭發射核彈的權利,泰坦二號火箭發射時刻改為為美國發射政府衛星,在範登堡空軍基地最後一次在2003年10月8日發射這一類型的衛星(DMSP氣象衛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