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視距雷達

超視距雷達主要用於早期預警和戰術警戒,是對地地導彈(特別是低彈道的洲際導彈和潛地導彈)、部分軌道武器(包括低軌道衛星)和戰略轟炸機的早期預警手段。

出現

超視距雷達工作在短波波段,能監視地平線以下目標的地麵雷達,它是一種利用高新技術發展起來的新型軍用雷達,能用來探測和發現隱形武器裝備,反隱形技術發展的產物。由於隱形武器裝備的設計通常是針對厘米波段雷達的,為了對付隱形武器裝備,擴展雷達的工作波段是必然的選擇。將雷達的工作波段向米波段和毫米波段甚至紅外波段和激光波段擴展,會使雷達具有一定的反隱形能力。超視距雷達就是這樣出現的。

分類

超視距雷達按電磁波傳播方式不同,可分為天波超視距雷達和地波超視距雷達兩類。前者利用電離層折射,後者利用地球表麵繞射。

天波超視距雷達又可分為前向散射和後向散射兩種類型。天波前向散射雷達的發射站和接收站相距數千千米,利用目標對電離層的擾動來探測目標,必須多站配置才能求得目標距離,現已極少采用。天波後向散射雷達和地波超視距雷達的發射站及接收站均位於鄰近地點,利用目標後向散射原理探測目標,可提供目標方位、距離和徑向速度。天波後向散射雷達能探測地麵距離為900~3500千米的低空目標。地波超視距雷達必須架設在海岸邊,以減小傳播損耗,對飛機的作用距離可達200~400千米。

超視距雷達一般采用方位電掃±30°的相控陣天線,用單脈衝比幅法測角,用多普勒信號處理技術完成動目標檢測。天波後向散射雷達是低空防禦係統中一種有效的預警手段,是超視距雷達發展的重點。超視距雷達還能進行海洋狀態的遙測及空中交通管製。

優點

超視距雷達的主要優點是能克服地球曲率的限製,探測地平線以下的目標。天波超視距雷達的作用距離為1000~4000公裏。地波超視距雷達的作用距離較短,但它能監視天波超視距雷達不能覆蓋的區域。超視距雷達的工作波長接近或大於目標尺寸,因此它的目標散射截麵比微波雷達大1~2個數量級。

超視距雷達在使用上也存在不少問題,例如隻能探測電離層以下即300~400公裏以下的目標;隻能獲得目標的方位和距離信息,很難獲得仰角信息;測量精度低、分辨率差;電波通道不穩定,幹擾因素多,氣候變化、北極光和太陽黑子直接影響天波超視距雷達的性能,甚至使它不能正常工作;在中波、短波波段,頻譜擁擠,帶寬窄,互相幹擾嚴重。

此外,超視距雷達係統龐大,雷達站內還配建諸如電離層監測站和氣象站等支援設施。為了提高超視距雷達的效能,需要進一步增強係統對環境的自適應能力和抗幹擾能力。

應用

超視距雷達主要用於早期預警和戰術警戒,是對地地導彈(特別是低彈道的洲際導彈和潛地導彈)、部分軌道武器(包括低軌道衛星)和戰略轟炸機的早期預警手段。它能在導彈發射後1分鍾發現目標,3分鍾提供預警信息,預警時間可長達30分鍾。超視距雷達在警戒低空入侵的飛機、巡航導彈和海麵艦艇時,可以在200~400公裏的距離內發現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