艦艇導彈製導雷達
裝載於艦上,用來引導或控製導彈飛行的雷達。能為艦對艦導彈或艦對空導彈提供發射諸參數,在導彈飛行中提供製導指令,以提高導彈命中目標的概率,並減少導彈受幹擾的程度。
按導彈種類不同,通常分艦艦導彈製導雷達和艦空導彈製導雷達兩類。
艦艦導彈製導雷達,一般均有獨立搜索目標的能力,能連續測定目標的坐標數據。計算機分機根據目標的運動參數解算出導彈攻擊舷角和導彈末製導雷達的開機時刻,通過驅動裝置使導彈發射架轉到指定的舷角,並把末製導雷達的開機時刻指令裝定在彈內控製器中。導彈發射後,不再由艦艇導彈製導雷達控製。
艦空導彈製導雷達製導方式有波束製導(又稱駕束製導,已被淘汰)、指令製導、半主動雷達尋的或複合製導等。
波束製導雷達利用寬、窄兩個波束分別跟蹤導彈和目標,根據兩者的位置誤差,通過指令發射機控製導彈的飛行。
半主動尋的製導雷達在跟蹤目標、控製導彈發射後,立即啟動連續波照射雷達,對指定目標進行照射,導彈接收係統接收照射雷達的回波信號,控製導彈飛向目標。
製導雷達與炮瞄雷達相似,同屬精密跟蹤雷達,區別在於炮瞄雷達是測定被射擊目標的坐標,以控製導彈或火炮進行射擊;製導雷達則是控製自己發射的導彈飛行過程,要在不斷地測定導彈和目標運動軌跡的同時,控製導彈擊中目標。同時要求製導雷達能同時跟蹤多個目標,且其分辨力也較高。這類雷達的天線的掃描方式有其獨有的特點,並隨製導體製而異。為獲得目標的連續數據,要求有高的數據率。對雷達工作方式、測角精度的要求,主要取決於導彈工作的模式。為減少艦艇裝備雷達的數量和品種,有效地發揮雷達效能,采用具有一定角精度和數據率的對海搜索雷達,來兼顧艦對艦導彈的製導任務。
隨著艦對艦導彈射程的提高,為進行超視距攻擊,可用艦載直升機雷達完成艦對艦導彈的製導任務。因艦對空導彈射程較遠,特別是對無末製導裝置的導彈,製導雷達需有適中的探測能力、較高的跟蹤精度,因此,裝備艦對空導彈的艦艇需配置艦對空導彈製導雷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