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瞄雷達
總述
炮瞄雷達是用於自動跟蹤空中目標,測定目標坐標,並通過指揮儀控製高射炮瞄準射擊的雷達。又稱火炮控製雷達。它是高射炮係統的組成部分。
現代戰爭中,幾乎所有的高射炮都裝備了炮瞄雷達。在速度快、機動性好的的現代作戰飛機麵前,沒有炮瞄雷達的高炮就如同瞎子一般。
功能
炮瞄雷達一般都具有搜索和跟蹤目標的能力。由於作用距離近,雷達波束窄,通常要根據目標指示雷達提供的情報搜索目標,必要時也可自行搜索目標。它用方向性很強的天線,定向發射針狀波束和接收目標回波信號。發現目標後,轉入自動跟蹤,使天線軸對準目標。當目標偏離天線軸方向時,即產生方位角和高低角誤差信號。誤差信號作用於天線控製裝置,使天線軸又迅速轉向目標。在自動跟蹤過程中,炮瞄雷達連續不斷地測出目標的方位角、高低角和距離,並將這些坐標數據傳給指揮儀,從而控製高射炮瞄準射擊。
工作波段
炮瞄雷達工作於厘米波段或更高的波段,測定目標坐標的精度高,跟蹤速度快,反應時間短,機動性能好。它按角度跟蹤方式,分為圓錐掃描雷達、隱蔽圓錐掃描雷達和單脈衝雷達等。圓錐掃描雷達需要接收一係列的回波脈衝才能實現自動跟蹤,受回波信號幅度起伏影響較大,限製了跟蹤精度。單脈衝雷達則隻需要一個回波脈衝,就可給出目標角度的信息,不受回波信號的幅度起伏的影響,提高了跟蹤精度。按作用距離,分為大中口徑和小口徑高射炮炮瞄雷達。大中口徑高射炮炮瞄雷達,搜索和跟蹤距離較遠,一般在35公裏以上,但角跟蹤速度較小,體積較大。小口徑高射炮炮瞄雷達,搜索和跟蹤距離較近,一般在10~40公裏,角跟蹤速度大,達140度/秒,體積小,重量輕,測定目標坐標的精度較高,多與計算機、高射炮結合成為一體。
曆史
1938年,美國製成了最早的炮瞄雷達SCR-268,用於控製探照燈在夜間照射目標,引導高射炮對目標射擊。1943年,美國研製成第一部圓錐掃描自動跟蹤的微波炮瞄雷達SCR~584,用於控製高射炮瞄準射擊。20世紀50年代中期,炮瞄雷達多用於控製大中口徑高射炮。50年代中期以後,轉向於發展控製小口徑高射炮的炮瞄雷達。70年代以來,發展了單脈衝小口徑高射炮炮瞄雷達,如瑞士“空中衛士”係統中的Var1021型炮瞄雷達。
隨著電子技術的發展,炮瞄雷達將進一步采用電掃描和邊搜索邊跟蹤的體製,從而實現多目標跟蹤;與激光、紅外、電視結合,擴大雷達功能;提高低仰角跟蹤和抗幹擾、抗反雷達導彈摧毀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