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電子幹擾雷達
美空軍高級官員和航空航天工業官員們於2002年11月宣稱,近期替換EC-130“羅盤呼叫”以及EA-6B“徘徊者”電子戰飛機的將是F-22“猛禽”、F-35“聯合打擊戰鬥機”、以及美空軍正在開發的寬機身多傳感器指揮與控製飛機。空軍參謀長江珀表示在F-22以及F-35上可以加裝裝備使其具備電子幹擾能力。江珀將電子幹擾的演變歸結於一種可以加裝於這些飛機上的新式雷達。
不同於以往電子戰的的寬帶、全向幹擾,未來的幹擾作戰將集中於對敵關鍵設施實施快速、高能、區別對待的電子幹擾。其結果就象高級計劃者預想的那樣,對於作戰以及情報人員來說均有利。這兩個團體總是對於在作戰中應該對哪些目標進行打擊爭執不一。全新的幹擾台將通過使敵人喪失關鍵能力,例如防空以及數據傳輸等,來適應作戰需求。但同時仍將保持電子波的使用,以使情報部門可以繼續對敵人通訊和其他電子資源進行監控。
過去幾年有源電子掃描陣列雷達的改進,促進了幹擾能力的發展。每個有源電子掃描陣列雷達都包含有許多發射/接收器,可以執行各種不同的任務,並可以對各個方向同時進行搜索、跟蹤、攝像並實施幹擾。除此之外,美空軍計劃者們認為足夠的新式有源電子掃描陣列雷達可以提供足夠寬的頻率範圍來對雷達以及通訊設施實施幹擾。有源電子掃描陣列雷達的早期型號已經安裝在F-15C戰鬥機上,而且不久之後將安裝在海軍的F/A-18E/F“超級大黃蜂”上。
此外,由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和雷聲公司聯合開發的新一代MP-RTIP雷達也將具備電子幹擾能力。這種雷達是專為多傳感器指揮與控製飛機和“全球鷹”無人飛行器設計的。美空軍計劃者們認為這兩種飛行器可以對地麵移動目標進行監視;並具有拍照能力,在巡航導彈防禦以及加快作戰目標識別方麵具有關鍵作用。江珀表示,有源電子掃描陣列雷達可以使機載平台同時具備發射和接受信號的功能。這正是空軍所需要的。
完成多傳感器指揮與控製飛機的開發工作,並將其付諸生產仍是一個不可知數;航空航天官員們表示為及時裝備部隊首架飛機必須在2003財年得到資金支持。江珀表示空軍需要於2007年獲得首架飛機,並正在為此目標而進行努力。多傳感器指揮與控製飛機的各生產商意見也不盡相同,波音公司想首先開發空中移動目標指示雷達;而諾·格公司和雷聲公司則計劃首先開發地麵移動目標指示雷達。如果將首架地麵移動目標指示雷達納入規劃,則需要在今年為其提供資金支持。空軍計劃到2012年獲得四架此種飛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