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行者無疆 (1)(2 / 3)

第二是“案例”的威力。麥肯錫善於用案例來增加它的說服力。如果你是一家高科技公司,那麼在組織結構方麵,它將建議你參考思科的客戶主導型、惠普的前後端型或者西門子的產品主導型;如果你是一家控股公司,它則將向你介紹混合控股公司、純粹控股公司和戰略控股公司的案例。總之,這些案例絕對是最新的而且絕對是你所不知道的,因為麥肯錫有一個遍布全球、內容龐雜而且不斷更新的案例庫。順便說一句,不管麥肯錫這次給你做的谘詢成不成功,你這個案例無疑也將被收入它的數據庫,成為它以後可以讓別人借鑒的案例。

第三是“國際”的威力。聘請麥肯錫作谘詢的許多公司往往都是希望成為國際化的公司,或者至少是希望別人(這裏包括領導、投資者、客戶等)認為自己在朝國際化的方向邁進,在學習國際先進經驗,在按照國際慣例辦事。既然如此,那除了聘請麥肯錫外似乎別無選擇,因為它就是“國際”的代表,聘請了它也就等於為自己貼上了一個“國際”的標簽。這一點對於那些希望融資的企業來說更是如此,因為沒有這個標簽,國際投資者是不可能讓你上市的。

第四是“科學”的威力。在麥肯錫的眼睛裏,許多企業的管理都是不科學的:組織體係不科學,業務架構不科學,資金控製不科學,管理流程不科學,業績考核不科學……而它正是科學的化身,是當代的“賽先生”。於是,它揮舞著科學的旗幟,以流程、計劃、製度、職責等科學的大棒,一路殺過去,自然殺得許多企業落花流水,佩服得五體投地。

2、缺陷

麵對著用這四種武器武裝的麥肯錫,企業自然隻有任其擺布了。可效果究竟如何呢?目的是否達到了呢?對於那些希望上市的企業來說,因為要上市,就必須要請麥肯錫,在這裏,戰略重組隻是形式,上市圈錢才是目的。所以,隻要能圈來外幣,就任由麥肯錫重組吧,一切矛盾、一切利益都應該為這個目的讓路。這樣的企業與麥肯錫的合作往往是或者至少表麵上是愉快的,也不斷地有企業為了這樣的目的找上麥肯錫,也正是他們造就了麥肯錫的輝煌。

可對於那些希望引進麥肯錫來進行真正戰略意義上的重組(是希望重組出一個內在和諧的係統,而不僅僅是外在結構上的改變),實現真正戰略意義上的發展(是基於長期的可持續發展,而不僅僅是短期的上市融資)的企業來說,他們的效果又如何呢?馬歇爾百貨公司應該就是一個不成功的例子,但是不太為人所知。直到安然公司在獲得麥肯錫谘詢後卻步入了破產的行列,才終於讓這個問題浮出水麵。我們再來看下麵一個笑話,也許你就能夠發現麥肯錫谘詢方法的不足之處。

有一位老人,正在草地上放羊,忽然走來一個年輕人,年輕人走到老人麵前說:“老先生,我可以為您服務,我將告訴您這群羊有幾隻,作為酬勞您需要給我一隻羊。”

老人還未作答,年輕人就開始工作了,年輕人用筆記本電腦無線上網,鏈接上NASA的內部網,調動低軌道衛星,把衛星遙感成像的圖片通過軟件進行分析,數十分鍾後,年輕人再次走到老人麵前:“老先生,您的羊群共有763頭。”說完後他抱起一隻羊就要走。

老人這時叫住了年輕人:“年輕人,如果我能猜出你就職的公司,你可不可以把酬勞還我?”

“可以。”年輕人回答道。

“你是麥肯錫管理谘詢顧問公司的。”老人說。

年輕人很驚訝:“您怎麼知道? ”

老人笑了,說:“因為你具有該公司谘詢人員的所有特點。第一,你不請自來;第二,你告訴我的分析結果是我本就知道的;第三,你抱走的不是羊,而是我的牧羊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