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行動 你已經長大(3 / 3)

“我當時卻擔心起來,”卡斯特羅先生說,“原來做機械工的時候,我感到很快樂,現在我成了可憐的領班。責任就像一股無形的壓力。無論白天還是晚上,在家裏還是在工廠,焦慮如影隨形地跟著我。

“終於,我一直擔心的可怕事件發生了,當時我正走向一個砂石場。場上四部牽引機牽引著四部巨大的挖掘機。現場安靜得讓人感到很不正常,我很快檢查了四部巨大的牽引機,它們全壞了。

“連日來的擔心跟突來的擔憂相比都不值一提了。我向上司報告當時的情況時,整個頭顱都要炸裂了。報告過後,我就等著天塌下來把我壓死算了。

“然而天並沒有塌下來。我的上司滿臉微笑,隻說了一句話。假如我能活1000歲,我都忘不了那句話:‘修好它們!’

“我的擔憂、恐懼和焦慮瞬間消散了,翻轉的世界恢複了原來的樣子!我開始修理機器。那句神奇的話——‘修好它們’——改變了我的生活,改變了我處理工作的方法。從那一刻起,我一直在感謝那位上司,我熱心工作,下定決心,不管出了任何差錯,我都著手解決它,而不是無意義地擔憂。”

得益於那位上司超群的常識,C.W.卡斯特羅瞬間變得成熟,一個人在必要時必須擁有行動的能力。作決定和執行決定是走向成熟的重要一環。當然,還要學會從不同角度對問題進行分析和研究,這樣我們才會對需要解決的問題采取正確的行動。

許多人害怕承擔需作決定、並執行決定的責任。他們寧願躲避出現差錯會受責怪的恐懼,也不去爭取獲取成功的希望。所以他們盡可能不承擔需要負責任的工作,如果必須作決策,他們就把自己置於擔憂、恐慌和遲疑的深淵中。對必要的行動的拖延又會在內心引起衝突和迷亂,直至身心崩潰,造成自己一直擔心的後果。

要克服這種心理,就要強迫自己去做自己害怕的事。一個人在年輕時能有這樣的經曆是幸運的。

印第安納州波利斯市的西奧圖·泰德·斯坦坎普,應該算是一個幸運者。他是一個懂得明確行動的價值的父親,而且他還能以令他兒子永生難忘的方式教導孩子。事情是這樣的:

泰德·斯坦坎普12歲時曾被鄰居一個孩子欺負,所以,他決心不再出門,這樣比較保險。過了幾天,作為他幫忙割草的獎勵,泰德的父親給了他一些錢要他去看電影和買冰淇淋。泰德把錢放進口袋,但沒有去看電影——雖然他是那麼渴望去看電影一陷會遇見那個鄰居的孩子。

“我父親以為我是生病了,”泰德·斯坦坎普說,“我含糊地回答他的問話。第二天傍晚我到巷子裏去玩彈子。這時候我發現了我的敵人——他此時像《聖經》裏被大衛王殺死的菲利斯丁巨人那樣可怕——向我衝來。我嚇得調過頭拚命跑回我家的車庫,誰知我爸爸正站在我麵前。他問我究竟是怎麼了,我謊稱我們在捉迷藏。這時候一個聲音傳進來,:‘出來,膽小鬼。’

“我爸爸手中多了一根兩英尺長的厚厚的汽車皮帶,語氣平靜地對我說,如果我不敢麵對那個大塊頭,就必須等著挨皮帶。我稍一猶豫,皮帶就打在我的屁股上,那種疼痛比打架時挨過的拳頭厲害多了。

“我像炮彈被發射般竄出車庫,出其不意地衝向那個家夥。第一拳打得他沒有心理準備,接二連三地又是幾下,他隻有狼狽逃竄。

“後來的幾天成為我童年最快樂的記憶,勇氣帶給我的報償是一種享受,我重獲自尊,而且我得出一個有用的結論——不要逃避現實,要勇敢地麵對它。一條汽車皮帶和一個睿智的父親叫我明白了一個真理。”

做出決定進而采取行動的能力是做好自我保護的要素之一。雖然多數人在大半生的時間裏都循規蹈矩地生活,但沒有人能預知緊急情況的發生,所以時刻準備行動,權衡利弊。選擇最有利的辦法付諸實施的習性的養成,可能會成為未來某天掌握我們自己以及以我們為支柱的人的生死關鍵。

類似的情況艾爾·拜瑟普也經曆過,他是俄亥俄州春田鎮人。拜瑟普夫婦駕車帶三歲的小女兒去過聖誕節時遭遇大風雪。高速公路上擠滿了車子,他們想調頭回去,但是風雪已將退路阻斷。

“我們在焦躁中等了一小時,”拜瑟普先生回憶說,“隨著黑夜的降臨,天氣越來越冷,風吹著雪落到我們的車子上,越積越厚,我看看妻子和女兒,我知道如果我們不想辦法就難以活命。

“我回憶起我們曾路經不遠處有一幢農舍,如果回到那裏就有救了。我抱著小女兒,在雪地上跋涉,那一段路好難走。雪已下得齊腰深,我們舉步維艱。但我們贏了!

“後來的24小時,我們連同另外33個遭受同樣命運的人一起在農舍裏躲避風雪。陷入困境後,如果我們不敢斷然行動,必將慘死於冰冷的雪堆。”

的確,有些時候,在思考和分析的基礎之上,還要來點別的,也許隻有果敢、堅決的行動才是最有效的。

當需要付諸行動的時候,不能猶豫。不要把時間耽擱在為自己找借口上。振作起來,投入行動!

勵誌故事

仙女帶來的珍貴禮物

一個國王添了一個愛漂亮的王子,在孩子洗禮的那一天,有12個仙女曼上帝的派遣前來祝賀,每一個仙女都帶來了珍貴的禮物。第1個仙女帶來的禮物是智慧,國王很高興地收下了。第2個仙女帶來的是珍寶,國王同樣高興地收下了。第3個帶來的是力量,第4個帶來的是財富,第5個帶來的是英俊,第6個帶來的是情感,第7個帶來的是健康,第8個帶來的是朋友,第9個帶來的是愛情,第10個帶來的是知識,第11個帶來的是關懷,國王都十分高興地一一收下了。但是到了第12個的時候,國王愣住了,因為她帶來的禮物是“不滿”。國王認為,我的兒子什麼都不缺少,要什麼有什麼,怎麼能夠讓他有不滿呢?他毫不猶豫地拒絕了第12個仙女的禮物,國王甚至對這個仙女有些不客氣。

隨著歲月的流逝,王子漸漸長大了,繼承了王位的他英俊漂亮,性情溫和,身體健康。但是,在他的心靈裏,卻沒有那種因為不滿而產生追求未來的雄心大誌,沒有因為不滿而產生的要建功立業的抱負。對已經擁有的什麼都滿意,對自己的國家什麼都滿意,對於再平庸的大臣,也沒有什麼不滿意的,從來都不想著改革創新,從來都不想著勵精圖治。久而久之,因為他每一天都在自得意滿的狀態中,大臣們也都變得不思進取。他的國家落後了、窮困了,很快淪落為一個落後的國家,不久被鄰國吞並了。

在他的國家被消滅的時候,老國王還沒有死。麵對災難,他幡然醒悟,原因是他把上帝送給兒子的最珍貴的禮物拒絕了,不滿的禮物對於兒子來說才是最珍貴的。

“不滿”是最珍貴的禮物。“不滿”會讓你保持不斷奮發向上的鬥誌,在生活中不斷地追求,不斷地進步。

卡耐基忠告:自我省察是與缺點奮戰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