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不僅是美國的大眾病
卡耐基智慧金言:
對我們來說,如果想要克服寂寞,就不要再自憐下去,應該步人光明中去結識新朋友,與他們共同分享快樂,雖然這需要勇氣,但是很多人都做到了。
寂寞的人永遠不會懂得,愛和友情是不會像包裝精美的禮物一樣被送到手上的。受歡迎和被接納是從來就不會輕易到手的。
5年前,我朋友失去了丈夫,從此,她開始飽受“寂寞”之苦。
“我該怎麼辦?”她丈夫死後一個月,有天晚上她來問我,“我應該住在哪裏?我怎麼重新獲得快樂?”
我回答她,她的焦慮源於降臨在她身上的災難,她應該及時擺脫憂傷。我建議她趕快走出以往的陰影,建立起新的生活、新的快樂。
“不,”她回答說,“我不會再有快樂,我已經老了,子女都結婚了,我無處容身。”
這個可憐的母親得的是可怕的自憐症,而她又對這種病症的治療方法不甚了解。
年當中,我一直關注著我的朋友,結果不容樂觀。
“當然,”有一次我問她,“你總不會讓人家老是同情你可憐你吧?你可以重新開始生活,認識新朋友並培養新興趣,代替舊的。”、
她隻是聽著,但是沒往心裏去。她太自憐了。最後她決定把快樂寄托在子女身上,就搬到女兒家裏去住。
這是—次錯誤的決定,後來母女倆反目成仇。她就又來到兒子家,但也沒有得到好結果。
她的子女隻好給她弄了一層公寓讓她自己住,但這解決不了根本問題。一天下午,她哭著告訴我說,她的家人把她拋棄了。
她想讓全世界的人都可憐她,這樣她永遠也無法快樂起來。她是個不可救藥的自私女人,雖然她有著61年的人生經曆,但在感情上,她還是個小孩子。
寂寞的人永遠不會懂得愛和友情是不會像包裝精美的禮物一樣被送到手上的。受歡迎和被接納是從來就不會輕易到手的。
人要努力贏得別人喜歡。愛、友情和美好時光不能通過談判得到。
讓我們麵對現實!配偶死了,但是法律沒有剝奪仍然活著的另一方享受快樂的權利。隻是,他(她)必須明白,不能將快樂視作救濟金或施舍品一樣理所應得。我們得設法讓自己受喜愛、受歡迎。
想像一下有一艘客輪在地中海航行,許多快樂的夫婦和未婚的情侶在船上度假。在這些歡樂的遊客之中,穿梭著一位60多歲、獨自出門的春風滿麵的母親。
這是她第一次在海上驗證尋找快樂的竅門。她也是一個寡婦,曾像我那個朋友一樣悲傷,但在一天早上,她翻然醒悟,脫去悲傷的外衣,投身於新的生活。這是她經過一番深思而做出的決定。
她的丈夫曾是她的愛和生命,但必須讓這一切過去。她原有的對繪畫的興趣,重新進入她的生活,成了她生活中最重要的活動。繪畫不僅陪伴她度過了那段悲傷的日子,而且還給她帶來了最大的報償——獨立的事業。
最初那段時間,她不肯出門,羞於見人,因為失去了丈夫這個伴侶和力量。她長相平凡,也沒有錢,在那段充滿懷疑和絕望的日子裏,她問自己可以做什麼,怎麼做才會被人們所接受,並對她表示歡迎。
答案找到了——要想被他人接受,她必須肯於付出,而不是乞求別人的給予。
她以微笑代替悲哀,她辛勤地作畫,她出門拜訪朋友,這個時候,她就提醒自己時時露出歡樂的表情,她談笑如常,又從不做過多的停留。不久,朋友們開始爭相對她發出邀請,去參加晚宴,社區活動中心也邀請她去辦畫展。
幾個月後的一天,她在傍晚登上了地中海這艘客輪。她很快就成為船上最受歡迎的遊客,她對任何人都表示她的友好,但又能保持超然的態度,從不介入別人的私人恩怨,也絕不依附哪一個人。
客輪明天就要靠岸了,這一天晚上,遊客們在她的艙房裏舉行了最快樂的一次聚會。她則謙遜地回報旅程中他人的邀請。
後來,這位女士曾經幾次像這樣出海旅行。她已經懂得若想得到別人的友情,自己首先就要去關心生活並奉獻自己。這樣,不管她到了哪裏,都能製造出和諧的氛圍,深受大家歡迎。
盡管醫學和藥物的研究一直在飛速進步,但是在我們的世紀裏卻產生了一種新疾病——大眾寂寞病。
加州奧克蘭米爾斯學院院長李思·懷特曾經就這個問題,向出席基督教女青年會晚宴的聽眾進行了一場精彩的演講。
“20世紀的主要疾病是寂寞,”他說,“如同大衛·雷斯曼所說,‘我們都是寂寞的人’。隨著人口的迅速膨脹,人與人之間可以患難與共的真情已經逐漸消失了……我們生活在五個性的世界,我們的事業,政府的規模,人們的頻繁遷徙等等,導致我們在任何地方都無法獲得持久的友誼,而這還不過隻是令數百萬人倍覺寒冷的新冰河時代的開始而已。”
然後懷特博士這樣總結道:“對上帝和同胞的愛都可以稱得上是純真的熱情。有了愛我們就能對抗腐敗的靈魂的侵蝕和擺脫宇宙的孤寂,培養出精神的氣氛。”
一個人如果想要克服寂寞,就必須努力創造懷特博土所謂的“精神氣氛”。無論我們走到哪裏,都應該靠自己的力量創造出溫暖和友情。
對我們來說,如果想要克服寂寞,就不要再自憐下去,應該步人光明中去結識新朋友,與他們共同分享快樂,雖然這需要勇氣,但是很多人都做到了。
根據調查結果顯示,夫妻雙方多半是女人比男人長壽。表麵上看,女人一旦失去她的丈夫,就不再容易開拓新生活。男人因工作的關係會強迫自己努力向前,從自然規律上來講,他們比女人強壯,也更富於進取。女人則要盡女性的“職責”:照料好她的家庭和家人。她沒有在守寡後獨自走完她的人生道路並快樂地走下去的準備。但是她能辦到,隻要她肯學會成熟,而不隻是空度餘生而已。
當然,不是隻有寡婦或鰥夫才會感到寂寞,單身漢和選美皇後也有得上這種病症的可能,或許它更青睞都市裏的陌生人和鄉間教堂裏的獨奏者。
幾年前,一個年輕的單身漢到紐約闖世界。他英俊瀟灑,受過很好的教育,而且曾周遊各地。進入這個大都市後,白天他有銷售會議要參加,晚上卻陷入孤獨寂寞之中。他不習慣一個人吃飯,也不喜歡獨自去看電影。他不想去麻煩在城裏的已婚朋友,而且,我們不妨明說,他也不想要自動投懷送抱的女孩。
顯然,他想要的是那種好女孩,但不是“格林威治村”酒吧裏出來的,他不願加入“寂寞的心”俱樂部,或去找社交介紹服務中心解決他的特殊問題。結果他在這企圖尋求發展的城市裏度過了一段難耐的時光。
我知道城市可能反而比任何鄉間小鎮更讓人感到寂寞,也知道一個男人在城市裏就要付出比鄉村更多的心力才容易被接受、受歡迎。他必須事先想好他下班後的生活的興趣何在,然後去尋找那些場所。他一定渴望有趣味相投的人接納他,但這要靠他自己主動爭取。
一個人剛進入城市,有許多事可以做。他可以通過加入教會或與其特殊興趣相符合的俱樂部來尋求友誼;他能在成人教育班上找到同道,但獨自去餐廳吃飯或泡吧是永遠也找不到熱切渴望的友誼的。他必須自己想辦法解決。
幾年前,我認識兩個女孩,她們在紐約市東區合租—層公寓。她們兩人都很可愛,都有一份好工作,當然,也都渴望受人歡迎。其中一個女孩,她的智慧超過了她這個年齡所應具有的,她對待生活很認真。作為一個單身女孩在大城市裏生活,必須計劃縝密。她加入一個教會,每逢活動從不缺席,她參加討論會,還選修關於人格改進的功課。她努力結交那些好人,以汗水換來健康豐裕的生活。
她適可而止地享受娛樂,小心地安排社交生活,避免被人將她與哪個男孩子聯想到一起。
當然,她初來紐約時也曾感到過寂寞,但是,她知道自己不喜歡這樣,所以她采取了行動。
現在我們成了常常碰麵的朋友。她心滿意足地嫁給了一位年輕有為的律師。她親手造就了自己的幸福生活,注意我用了“造就”兩個字。
那麼她的室友呢?她也寂寞,但是選錯了道路。她也交朋友,不幸的是她結交的朋友全都是常常泡在酒吧裏的人。終於,她也不得不加入一個俱樂部——戒酒俱樂部!
至善無敵
卡耐基智慧金言:
隻有擁有了成熟的洞察力才能感知人類善良的根本,才能發掘人性中蘊涵著的資源和能力。
紐約市的瓊妮·李·羅瑞給我來信,告訴我一些有趣的人與事。
“一天上午,大約11點左右,在毫無心理準備的情況下,我的公司被兩個生意人用所謂的法律手段奪走了,我立即驚呆了。向律師查詢之後得知我隻能認命。要知道,我生下來從沒那麼恐懼過。我失去了我的一切。下午2點左右,我到工廠向生產部經理露易斯訴說此事之後,我又與其他員工一一道別。這些人基本上都是從一開始就跟著我一起做事的。
“在新老板來接手的時候,發生了難以想像的事情。全公司上下的每一個人都收拾好東西辭職了。新老板向他們保證如果他們留下來的話,會給他們滿意的條件。他特意找到露易斯說,隻要她肯回去,就給她一份終身職務。但是她回答:‘我並不是非要靠你們這種人才能生活。’新老板都急瘋了。他們有著大量的庫存和機器,卻不懂生產技術,又找不到人肯為他們工作。
“員工們跑去申請失業救濟金,但是公司接到核實電話時,新老板說:‘這些人在我們這裏有工作可以做,叫他們回來上班。’員工們沒有接受,這樣他們當然沒有錢可以領。我不能為他們做什麼,我自己分文全無,一切都歸公司所有。
“連續五個星期,情況沒有任何改變。我擔心那些員工怎麼生活,因為他們總是轉手就花光當月的收入。但是,到了第六個星期,新老板投降了,他們得到的隻是一個空殼,因為他們無法開工。那天下午4點左右,公司合法地回到我手中,第二天一早,所有員工都回來上班了。
“當我失去公司的那一刻,最糟的情況確實發生了。我無能為力,隻剩下員工和我之間真誠的尊重、賞識和理解。危機臨頭,他們剖開最真誠的忠心對我,使得新老板隻好把公司歸還給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