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什麼藥品能比工作更有效。得州慕爾休的麗達,瓊斯太太說:正是工作把她從精神崩潰的邊緣拉了回來。
1941年,瓊斯夫婦帶著他們的兩個孩子搬到新墨西哥一處30英畝的農場裏。結果發現那是一個可怕的蛇窟,到處都有響尾蛇的蹤跡,一定是全州各地的蛇都聚集到那裏去了。
“雖然在我們那裏,沒有水、電和煤氣,給生活帶來了不便,但這卻並未讓我擔心。最令我感到恐慌的是每時每刻都要擔心家裏有人被蛇咬了時該怎麼辦。我夢見我抱著我的孩子從家裏跑到鎮上去求救,丈夫下田工作時,幾分鍾不見他,我就會陷入恐懼之中。
“這種不斷襲來的憂慮和恐懼迫使我不得不無休止地工作,否則,就會精神崩潰。由於我們的艱苦生活,辛勤工作顯然是必要的,而且正是它救了我。我在這30英畝地上全部種上玉米黍種子,累得雙手起了老繭;我自己動手為孩子做所有的衣服;裝製足夠吃上5年的罐頭食品……我每天工作到累得隻盼上床睡覺,什麼事都顧不過來——包括沒有多餘的精力去考慮蛇。
“一年的時間過去了,沒有誰被蛇咬過,我們搬走了。後來我再沒機會那麼辛苦地工作過,但是我一直感激那一年的辛苦工作——它救了我,使我逃出了精神崩潰的危機。”
我們應該像瓊斯太太那樣,懂得利用辛苦的工作創造力量,度過危機。單就養成工作的習慣而言,有時候就能使我們脫離一時的消沉、挫折或失望。辛苦的工作經常在災難、個人的悲慘遭遇中或失去所愛的人時成為支撐人們的力量。
愛德蒙·伯克說過:“永遠不要陷入絕望。但是如果你產生絕望情緒時,就去工作。”愛德蒙·伯克的話可不是空談——他是有過親身經曆的。他曾經痛失愛子,他經過悉心研究之後,開始痛苦地深信文明快要墮落了。工作對他而言,就像對其他很多人一樣,成為這個瘋狂的世界上惟一清醒的標誌。因此他不斷地工作,即使在他絕望之時。
是的,工作是生活的一個法則。不管我們出於什麼原因離開工作,都會受苦。工作治療法已經在一些機構被應用開來,諸如精神病院、監獄、療養院以及任何必須有人被隔離起來的地方。
“退休的人早死”——聽起來真實得令人感到悲哀。從活躍、忙碌,有益的活動狀態中轉入到整天虛度光陰或漫無目的地排遣時日的薄暮世界中,破壞了我們的生命力,降低了承受力,以致造成早死。在退休後仍然保持快樂的人是那些把退休當做隻是換個工作的人。
65歲退休製度是舊時代的產物,已經成為所有進步的國家的羞恥。對65歲這個退休年齡標準是借鑒了1870年鐵路員工退休製度,在1937年的社會生活保障製度中首先采用。自從20世紀以來,人類的預期壽命平均增加了20年左右,所以,如今並不是一個人到了65歲,就應該躺到搖椅上或被送進殯儀館了。但是,我們仍在沿襲65歲退休的製度,不顧有很多人在此時正值巔峰時期的事實。
托馬斯·柯林斯是一位研究退休問題的權威人士,他是芝加哥(每日新聞報)的專欄主筆、(黃金歲月)一書的作者,有90家左右的報紙聯合刊載他的(黃金歲月)專欄。柯林斯先生將強迫一個人在65歲退休視作“殘酷的行為’。他說:
“經過7年來對65歲左右的人進行采訪,我發現:在美國,即使把強迫人退休的製度施用於馬或狗的身上,也是一種無法容忍的殘酷行為。至少,馬在臨死時會被領到有草吃的地方,而每一隻狗也幾乎都能自然死亡。
“然而這種殘酷不隻是在於它會對生存造成威脅……它也是對一個活到65歲的人的能力的懷疑,以至於對他們的精神造成不可治愈的傷害。
“因為,一個人一旦被人家認定他已經老得不能做任何事,將是—件非常可怕的事。當我們想到一個人被剝奪了工作、收入和自尊,就更加可怕。除非我們現在就徹底廢除6s歲退休製度。”
政府為什麼從來不向這些極力主張廢除這種退休製崖的人——群65歲韻工作者——征詢意見呢?很明顯的一個事實是,幾乎所有正在工作著的人都不願到65歲時就被強迫退休!單就印第安納州,我們就發現90%的人都希望在仍歲以後能繼續工作;在一些大工廠裏則還要增加五個百分點。
鑒於工商業界對於雇用老年人所持的態度,令人感到欣慰的是他們有很多人都到外麵為自己找份工作。茱麗艾達·K.亞瑟是一位社會福利方麵的權威人土,根據她的調查顯示:“1950年的普查報告有一個最值得注意的就業事實,那就是有幾十萬超過75歲的老人仍在繼續工作,他們之中很多都屬於沒有雇主的自由職業者。”
1954年,首都人壽保險公司公布了一項報告:65-69歲之間的男人有345就業;70-74歲之間的男人也有2/5就業;75歲以上的男人仍有1/5在工作。他們大多從事的是自由職業。
這些數字再一次有力地證明了這樣一個事實——工作的能力和意願並不在65歲生日時突然喪失。
隻要有能力,大多數的人仍然想繼續工作,而不願因為某個養老金計劃製定者說他們應該退休就退休。越來越多的工作者對不公平的強迫退休製度的抗議,已經收到一些良好的效果,一些公司延長了退休年齡年限或使它較具彈性。可惜的是,這樣的公司還是很少。還要多久,人的工作權利才能不再因為年齡的增高,不再不顧他的需要、能力和意願而被無情地剝奪掉?
在不久前於紐約州舉行的一次老年問題研究會中,當場宣讀了一份由傑出的老政治家伯納德·M.E魯克拍給大會的電報。在電文中,巴魯克先生強烈呼籲廢除強迫退休的製度,他說這種製度“對那些雖然年齡很大,但仍然願意而且有能力繼續工作的人來說不是恩惠,是否應該退休不應從年齡而應從能力的角度來考慮”。巴魯克先生說:“年紀越大的人越是已經獲得了無法取代的豐富經驗資產的人。”
已經83歲還在擔任密執安州老年問題研究委員會委員的亨利·S舸特斯博士是美國在這方麵的權威人士之一,他的話直指對老年人就業的歧視:
“強迫退休是存在於工商業界的一項嚴重的失誤,因為它使許多最佳的人才閑置浪費,而且也使受雇者晚年時期想要做好工作的熱情受挫。無論對有能力而且願意繼續工作的人還是對納稅的大眾都是一個嚴重的錯誤。工作的權利是一項基本的人權,65歲退休製度的存在是一項基本的人類錯誤。”
說得精彩,柯特斯博士!願策劃者和官僚們能來聽聽反對“強迫退休法案”的睿智和強烈的呼聲。“65歲退休的製度規定,”柯特斯博士又說,“是獨斷的、專橫的,不管從生理學還是從心理學上來講,都沒有什麼理論能證明一個人的工作能力會在65歲時突然失去。任何年齡都可能變得軟弱,這因人而異。如果我們停止動手工作,雙手很快就會失去它的靈敏;如果我們停止用腦思考,大腦就會很快衰老。每一個工作者都應該自己選擇放棄工作的時間,在他自認不能勝任他的工作的時候。”
工作是年輕人人所無法想像的成熟的快樂之一。不管是體力工作還是腦力工作,都是自然賦予我們的可以不斷成長而不變老的最神奇的一種力量。
想要避免隨一個人為老而變得危險的人,最好能像本章開始那個81歲的女人那樣:退掉搖椅,忙碌起來!
勵誌故事
一幢豪華氣派的別墅
《紐約時報》在醒目處刊登了一則廣告,大意是說某海濱城市有一幛豪華別墅公開出售,靠海、向陽、有花園草地,隻售一美元。後麵還留有聯係電話及別墅詳細地址等等。
廣告連續刊登了一個月,無人問津。又刊登了一個月,還是無人問津。有一天,一個退休老人讀報,又看到了這條廣告。於是想:這城市離自己家不遠,一美元的別墅是啥樣,去看看稀奇。於是就動身去了那座海濱的城市。
老人按地址找到了這幢別墅,簡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這真是一幛豪華氣派的別墅。他按了一下門鈴,一個老太太開門讓他進去了。他懷疑地看著自己眼前的一切,幾乎不敢問這幢別墅是不是廣告上的那幢。但好奇心還是擋不住,他支支吾吾地向老太太講明了自己來的目的。老太太說:“沒錯,這幢別墅隻售一美元!”老人大喜過望,掏出一美元,準備購這幢別墅。這時,老太太指了指桌邊一個正在寫著什麼文件的人說:“對不起,先生,他比你早到了一刻鍾,正在簽訂合同呢!”
這下,老人從剛才強烈的好奇一下跌進了深深的懊悔之中,不斷地責怪自己為什麼不早一點來呢!
故事的結局簡單而又合理——臨別,老人控製不住自己的好奇心,希望房東老太太能告訴自己,為什麼這麼漂亮的別墅隻售一美元?老太太告訴他:這幢別墅是自己丈夫留下的遺產。在遺囑中丈夫交代,自己的所有財產歸老太太擁有,但這幢別墅出售後所得歸自己的情人擁有。老太太聽完遺囑,十分傷心,因為她沒想到自己深愛著的丈夫竟然會有情人,大怒之下將這幢豪華別墅以一美元出售,然後按法律規定將所得交給丈夫的情人。
傳統的觀念和思維定勢讓我們放棄了很多有價值的機會。當我們發現身邊有一絲可能的良好機會的時候,千萬不要輕易地認為不值得冒險嚐試。
卡耐基忠告:在這世上,人人都隻有惟一的一次機會去體味人生這場精彩的探險。何不精心安排,全心全意地活得充實,活得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