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如何獲得平安快樂(1 / 3)

永遠保持自我本色

卡耐基智慧金言:

1.一個人最糟糕的是不能成為自己,不能在身心中保持自我。

2.在這個世界上,你是一個嶄新的自我,為此而高興吧!

住在北卡羅萊納州的愛迪絲.阿爾雷德太太曾給我寫過一封信。信中寫道:我是一個極為敏感而且羞怯的女孩,我長得太胖,兩頰豐滿。這使我看起來更胖,我的母親非常古板,她認為把衣服穿得太漂亮是一種愚蠢的行為,如果衣服太合身容易撐破,不如做得寬大一點,她也讓我如此打扮。我從不參加任何的聚會,也沒有什麼值得開心的事。上學後,我不參加同學們的任何活動,甚至連運動項目都不加入。我害羞至極,總感覺自己和別人“不一樣”。

長大後,我嫁給了一位比我大幾歲的先生,但我還是沒有任何改變。我丈夫的家是一個穩重而自信的家庭。我想像他們一樣充滿自信,但就是做不到。我努力地模仿他們,也總是不能如願。他們曾幾次嚐試著幫我突破自己,卻總是適得其反,把我推到了更壞的處境。我越來越緊張易怒,害怕見到任何的朋友。甚至一聽到門鈴聲我都會驚慌!後來我徹底失敗了!我對自己很清楚,隻是害怕有一天丈夫會發現真相,所以每次在公共場合,我都盡量顯得開心一點,有時裝得過了頭。我知道自己表現得過度,因為事情過後的幾天裏我都會累得半死。最後,我實在懷疑自己是否還有繼續生存的必要,於是我便想到自殺。那麼,是什麼事情改變了這位幾乎想自殺的婦人呢?

隻是一句偶然的話。愛迪絲太太繼續寫道:

改變我一生的隻是偶然的一句話,有一天,婆婆和我談到她是如何教育子女時說:“不論遇到什麼事情,我都堅持讓他們保持自我本色……”

“保持自我本色!”這幾個字就像一道靈光閃過腦際,我發現所有的不幸都起源於我把自己套入一個不屬於自己的模式中了。

一夜之間,我改變了!我開始保持自我本色。我努力研究自己的個性,認清自已,並找出自己的優點。我學會了怎樣配色以及選擇衣服樣式,以穿出自己的品味。我主動結交朋友。我參加了一個團體——開始隻是一個小團體——當他們請我主持某項活動時,我很害怕。不過每當我上台的時候,都得到更多的勇氣。這是一段相當漫長的過程——但現在我比過去快樂很多。當我教育自己的兒女時,我一定會把這些曆經苦難才學到的教訓告訴他們:無論發生什麼事,永遠保持自我。

“保持自我本色”這個問題,“與人類曆史一樣久遠了。”詹姆士·戈登·基爾凱醫生指出,“這是全人類的問題。”很多在精神、心理方麵的問題,隱藏的病因往往就是他們不能保持自我。安吉羅·派屈寫過13本書,並發表了幾千篇有關兒童訓練的文章,他曾說過:“一個人最糟糕的是不能成為自己,不能在身心中保持自我。”

這種模仿他人的現象在好萊塢相當嚴重。好萊塢著名的導演山姆·伍德曾說過,最令他頭痛的事,就是幫助年輕演員克服“保持自我”這個問題。他們每個人都想成為二流的拉娜·特勒斯或三流的克拉克.蓋博,“觀眾已嚐過那種味道了,”山姆·伍德不停地告誡他們,“他們現在需要更新鮮的。”

山姆·伍德在導演《別了,希普斯先生》和《戰地鍾聲》等名片前,很多年都在從事房地產,因此,他培養自己有一種銷售員的個性。他認為,商界中的許多規則在電影界也完全適用。完全模仿別人絕對會一事無成。“經驗告訴我,”山姆·伍德說,“盡量不錄用那些模仿他人的演員,這是最保險的。”

保羅·伯恩頓,一家石油公司的人事主任。我問過他,求職者所犯的最大錯誤是什麼?

他麵試過的人超過60闐人,並寫過一本《求職的六大技巧》,所以對這個問題他應該知道得很清楚。

他回答我說:“求職者所犯的最大錯誤,就是不能保持自我。他們常常不能坦誠地回答問題,而隻想說出自己認為你想聽的答案。”但那一點用也沒有,因為沒有人願意聽那些不真實的、虛偽的東西。

“我知道一位公共汽車駕駛員的女兒,她很辛苦才學到這個教訓。她想當一名歌星,不幸的是,她長得不好看,嘴巴太大,還長著暴牙。她第一次在新澤西的一家夜總會裏公開演唱時,直想用上唇遮住牙齒,她企圖讓自己看來顯得高雅一些,結果卻把自己弄得四不像,如果這樣下去,那她就注定要失敗了。

“幸好當晚在座的一位男士認為她很有歌唱的天分,很直率地對她說:‘我看了你的表演,也看得出來你想掩飾什麼,你覺得你的牙齒很難看?’

“女孩聽了覺得很難堪,不過那個人還是繼續說下去,‘暴牙又怎麼樣?那又不犯罪!不要試圖去掩飾它,張開嘴就唱,你越是不以為然,聽眾就會越愛你。而且,這些你現在引以為恥的暴牙,將來可能就會給你帶來財富!’

“這個女孩叫凱絲.達萊,她接受了這個人的建議,把暴牙的事拋諸腦後。從那以後,她隻把注意力集中在觀眾的身上,並開懷盡情地演唱,後來成為電影和電台中走紅的頂尖歌星,現在,別的歌星倒想來模仿她了。”

威廉.詹姆士曾說過:“一般人的心智能力使用率不超過10%,而大部分人還不太了解自己有些什麼才能。與我們應該取得的成就相比,其實還有一半以上是未喚醒的。我們隻運用了身心資源的一小部分。人往往都活在自己所設定的限製中,我們擁有各式各樣的資源,卻常常不能成功地運用它們。”

既然你我都有這麼多未加開發的潛能,那又何必擔心自己不像其他人呢。你在這個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既然以前沒有像你一樣的人,那以後也不會有。遺傳學告訴我們,你是由父親和母親各自的23條染色體組合而成,這46條染色體決定了你的遺傳基因,每條染色體中有數百個基因,任何單一的基因都足以改變你的一生。事實上,人類生命的形成真的是一種令人敬畏的奧妙。

我很有資格談這個主題,因為我自己有過深切的體會,而且是一次痛苦而昂貴的經曆。當我從密蘇裏州的玉米田來到紐約的時候,我報名參加了美國戲居學院。我向往成為一位演員。當時,我有個自作聰明的主意,一條通往成功的捷徑,這麼簡單易行的道理,真搞不懂為什麼別人會想不到。這個主意是:好好地研究當時的幾位名演員,把他們的優點集合起來變成我自己的。多蠢啊!這種想法害我花了好幾年的時間去模仿別人,最後發現我學不了任何人,我隻能成為我自己。

這樣的慘痛的經驗總該讓我一輩子不去模仿別人了吧!

但是,不,我實在是太愚蠢了,我得再經曆另外一次痛苦。幾年後,我寫了一本有關公眾演說的書。我又有同樣愚蠢的想法,就是想借用其他書的—些主意,彙編成一本書,一本包羅萬象的書。於是我弄來了一批有關公眾演說的書,花了一年的時間去吸收他們的想法,變成自己的文章。最後,我發現自己又當了一次傻瓜。把別人的想法變成自己的文章,隻會把文章弄得枯燥而乏味,不會有人去讀的。於是我把這一年的工作成績全都丟進了廢紙簍裏,從頭再來。

做你自己!這也是美國的作曲家歐文·柏林給後期的作曲家喬治·格希文的忠告。柏林與格希文第一次會麵的時候,柏林已經聲譽卓著,而格希文還隻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年輕作曲家。柏林很欣賞他的才華,以格希文所能賺的3倍薪水聘請他做音樂秘書。但柏林同時還勸告格希文:“不要接受這份工作,如果接受了,你最多隻能成為歐文.柏林第二。如果你能堅持下去,有一天,你定會成為第一流的格希文。”

格希文接受了忠告,並逐漸成為當代極有貢獻的美國作曲家。

像查理.卓別林,以及其他所有的人都曾學到這個教訓,而且多數人都得先付出代價。

卓別林開始拍片的時候,導演要他模仿當時著名的影星,結果他一事無成,直到他開始成為自己,才漸漸成功。

鮑勃·霍伯也有類似的經驗,他以前有許多年都在唱歌跳舞,直到他發揮了自己的才能才真正地走紅。

當瑪麗·馬克布萊德第一次上電台時,她試著模仿一位愛爾蘭的明星,但沒有成功。直到她以本來麵目,一位從密蘇裏州來的鄉村姑娘。最後才成為紐約市最紅的播音明星。

吉瑞.奧特利一直都想改掉自己的得州口音,打扮得像個城市人,還對外宣稱自己是紐約人,結果隻能招致別人在背後訕笑。後來他重拾三弦琴,演唱鄉村歌曲,最終奠定了他在影片及廣播中最受歡迎的牛仔的地位。

在這個世界上,你是一個嶄新的自我,為此而高興吧!

善用你的天賦,歸根究底,所有的藝術都是一種自我的體現。你隻能唱你自己的、畫你自己的。你的經驗、環境已經遺傳造就了你。不管好壞,你隻有好好地經營自己的小花園,不論好壞,你隻要在生命的管弦樂中演奏好屬於自己的一份樂器。

愛默生在他的短文《自我信賴》中說過:“一個人總有一天會明白,嫉妒是沒有用的,模仿他人無異於自殺。因為不論好壞,人隻有自己才能夠幫助自己,隻有耕種自己的田地,才能收獲自家的玉米。上天賦予你的能力是獨一無二的,隻有當你自己努力嚐試並運用時,才知道這份能力到底是什麼。”

另一位詩人道格拉斯,馬洛奇如是說:

如果你不能成為山巔上一棵挺拔的鬆樹,

就做一棵山穀中的灌木吧!

但要做一棵溪邊最好的灌木;

如果你不能成為一棵參天大樹,

那就做一片灌木叢林吧!

如果你不能成為一叢灌木,

何妨就做一棵小草,給道路帶來一點生氣!

成敗不在於大小——

隻在於你是否已竭盡所能。

想要平安快樂,切勿模仿他人,發現自我,保持自我本色吧!

小結:

1.你在這個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既然以前沒有像你一樣的人,那以後也不。

2.一般人的心智能力使用率不超過10%,而大部分人還不太了解自己有些什麼才能。與我們應該取得的成就相比,其實還有一半以上是喚醒的。我們隻運用了身心資源的一小部分。

3.一個人總有一天會明白,嫉妒是沒有用的,模仿他人無異於自殺。

4.上天賦予你的能力是獨一無二的,隻有當你自己努力嚐試並運用時,才知道這份能力到底是什麼。

不要報複你的敵人

卡耐基智慧金言:

1.憎恨不會傷害對方一根汗毛,卻把自己的日子弄成了煉獄。

2.永遠不要對敵人心存報複,那樣做,對自己的傷害將大過對別人的。

幾年前的一個晚上,我遊覽黃石公園,並與其他的觀光客一起坐在露天的座位上,麵對著茂密的森林,我們期待可以看到森林殺手灰熊的出現。

它走到森林旅館丟出的垃圾前去翻找食物。騎在馬上的森林管理員告訴我們,在美國西部,灰熊幾乎是所向無敵的,大概隻有美洲野牛和阿拉斯加熊例外。但我卻發現有一隻動物,隻有一隻,跟隨著灰熊走出森林,而灰熊卻容忍它在旁邊分一杯羹,那是一隻很臭的鼬鼠。灰熊當然知道,它隻須一掌就能把它毀掉。

但它為什麼不去做呢?

因為經驗告訴它這樣做劃不來。

我也發現了這一點。我在農場長大,曾在圍篙旁捉到過一隻臭鼬。到了紐約後,我也在街上碰過幾個兩條腿的臭鼬,痛苦的經驗告訴我,這兩種都不值得碰。

當我們對敵人心懷仇恨的時候,就是付出比對方更大的力量來壓倒我們自己,給他們機會控製我們的睡眠、胃口、血壓、健康,甚至是我們的心情。如果我們的敵人知道他給我們帶來多大的煩惱,那他一定要高興死了!

憎恨不會傷害對方一根汗毛,卻把自己的日子弄成了煉獄。

猜猜看下麵這句話是誰說的:

如果有一個自私的人占了你的便宜,那就把他從你的朋友名單上除名,但千萬不要想去報複。一旦你心存報複,那對自己的傷害絕對要比對別人的大多。這段話曾出現在紐約警察局的布告欄上。

報複怎麼會傷害自己呢?

這有幾種方式。

《生活》雜誌記載:報複可能會毀了你的健康。

《生活》雜誌如是說:“高血壓患者最主要的個性特征便是仇恨,長期的憤恨造成了慢性高血壓,引起心髒疾病。”

耶穌說:“愛你的敵人。”

他不隻是在傳道,他宣揚的正是本世紀的醫術。

耶穌說:“原諒他們77次”。

他是在告訴我們如何避免罹患高血壓、心髒病、胃潰瘍以及過敏性疾病等。

我的朋友最近得了嚴重的心髒病,醫生要求她臥床休養,並交代她無論發生什麼情況,都不得動怒。醫生知道,如果心髒衰弱,任何一點憤怒都會要了人的命。

真的會要人命嗎?

幾年前,華盛頓的一位餐廳老板就是因為一次憤怒而死的。

一份警方報告說:“威廉·法卡伯曾是咖啡店的老板,因廚子堅持用碟子飲用咖啡,竟一怒而亡,因為他在急怒之下抓起左輪槍追殺廚子,既而導致了心髒衰竭,倒地不起。驗屍報告宣告,心髒衰竭的起因是憤怒。”

當耶穌說“愛你的敵人”時,他是在告訴我們如何改進自己的容貌。

我看過,相信你也看過。一些人的容貌因為仇恨憤懣而布滿了皺紋或變形。再好的整容手術都挽救不了,更遠不及寬恕、溫柔、愛意而形成的容顏。

仇恨使我們連美食當前都食不知味。

《聖經》上是這樣說的:“充滿愛意的粗茶淡飯勝過仇恨的山珍海味。”

如果我們的敵人知道:他可以消耗我們的精力,使我們神經疲勞、容顏醜化,搞得我們心髒發病,你認為他會不會拍手偷笑呢?

即使我們沒有辦法愛我們的敵人,但起碼應該多愛自己一點。我們不應該讓敵人控製我們的心情、健康以及容貌。

莎士比亞說過:“仇恨的怒火,將燒傷你自己。”

當耶穌要求我們原諒敵人77次的時候,其實他也是在談生意。

舉例來說,我的桌子上有一封來自瑞典烏普薩拉的喬治。羅納先生的來信。幾年來他在維也納從事律師工作,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才回到瑞典。此時,他身無分文,急需要找一份工作。他能說、寫好幾種語言,所以想找一個進出口公司,擔任文書工作。大多數的公司都回信說,因為戰爭的緣故,他們目前還不需要這種服務,但他們會保留他的資料,等等。其中有一個人回信給羅納說:“你對我們公司的想像完全是錯誤的。你實在是很愚蠢。我一點都不需要文書。即使我真的需要,也不會雇用你,你連瑞典的文字都寫不好,而且你的信錯誤百出。”

當羅納接到這封信時,氣得暴跳如雷。這個瑞典人居然敢說他不懂瑞典語言!他自己呢?他的回信才是錯誤百出呢!於是,羅納寫了一封足夠氣死對方的信。而當他停下來想了一下後,對自己說:“等等,我怎麼知道他是不是對的呢?我學過瑞典文,但並非是我的母語。也許我犯了錯,而我自己都不知道。真是這樣的話,我應該再加強學習才能,找到工作。這個人可能還幫了我一個忙,雖然他的本意並非如此。表達的也很糟糕,倒不能抵消我欠他的人情。我決定寫一封信感謝他。”

羅納把他寫好的信揉掉,另外又寫了一封:“你根本不需要文書員,還不厭其煩地回信給我,真的是太好了。我對貴公司的判斷錯誤,實在很抱歉。我寫那封信是因為在我查詢的時候,別人告訴我,你是這一行的領袖。我不知道我的信犯了文法上的錯誤,我很抱歉並覺得慚愧。我會更加努力學好瑞典文,以便減少錯誤。我要謝謝你幫助我自我成長。”

幾天後,羅納又收到回信,對方請他去辦公室見麵。羅納如約前往,而且得到了工作。羅納自己找到了一個方法:以柔和驅退憤怒。

我們可能不會神聖到去愛敵人,但為了我們自己的健康與快樂,最好能原諒他們並忘記他們,這樣才是明智之舉。

我有一次問艾森豪威爾將軍的兒子,他父親是否曾懷恨任何人。他回答:“沒有,我父親從不浪費一分鍾去想那些他不喜歡的人。”

有句話是這樣說的:“不能生氣的人是傻瓜,不會生氣的人才是智者。”

前紐約市長威廉.蓋倫就以此作為他從政的原則,他曾遭到槍擊,險些致命。當他躺在病床上掙紮求生的時候,他還說:“每晚睡前,我必原諒所有的人與事。”聽起來太理想化,太天真了吧?

那麼,我們再聽聽德國哲學家叔本華的思想吧,他在《悲觀論》中把生命比喻成痛苦的旅程,然而在絕望的深淵中仍說:“如果可能,任何人都不應心懷仇恨。”

我有一次請教巴洛克,他曾任美國六任總統的顧問。我問他,他遭受政敵攻擊的時候,有沒有受到困擾?

“沒有任何人能侮辱我或困擾我,”他回答說:“我不允許他們這麼做。”也沒有任何人能夠侮辱我們或困擾我們,除非我們自己允許。

棍棒石頭可以打斷我的骨頭,但語言卻休想動我分毫。

幾個世紀以來,人類總是景仰不懷恨仇敵的人。

我常到加拿大的一個國家公園,欣賞美洲西部最壯麗的山景,這座山是為了紀念英國護士愛迪絲.卡韋爾於1915年10月12日在德軍陣營中殉難而命名的。

她的罪名是什麼?

她在比利時家中收留照顧一些受傷的法軍與英軍,並協助他們逃往荷蘭。在她即將行刑的那天早上,軍中的英國牧師到她被監禁的布魯塞爾軍營中看她,卡韋爾喃喃說道:“我現在才明白,光有愛國情操是不夠的,我不應該對任何人懷恨或怨懟。”4年後,她的遺體被送往英國,並在威斯敏斯特教堂內舉辦了一場悼念儀式。我曾在倫敦住過一年,常到卡韋爾的雕像前,讀著她不朽的話語:“我現在才明白,光有愛國情操是不夠的,我不應該對任何人懷恨或怨懟。”

要想真正寬恕並忘卻我們的敵人,最有效的辦法就是訴諸比我們強大的力量。因為我們可以忘記一切的事,當然侮辱也顯得無足輕重了。讓我再舉個例子。

1918年,密西西比州有一位黑人教師兼傳教士瓊斯即將被處以死刑。幾年前我拜訪了瓊斯親手創辦的學校,並向學生作過演說。現在它已成為一所全國有名的學校,但我要說的這個故事是很早以前的事。當時還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時候,密西西比州中部流傳的謠言說,德軍將策動黑人叛變。瓊斯被控策動叛亂,並將被處以死刑。一群白人在教堂外聽到瓊斯在教堂內說道:“生命是一場戰鬥,黑人們應拿起武器,為爭取生存與成功而戰。”

“戰鬥!”“武器!”

夠了!這些激動的白人青年衝進教堂,用繩索套上瓊斯,把他拖了一英裏遠,推上了絞刑台,燃起木柴,準備絞死他,同時也準備燒死他。

有人叫道:“叫他說話!說話!說啊!”

於是,瓊斯站在絞刑台上,脖子上套著繩索,開始談他的人生與理想。

他是陰7年畢業於愛達荷大學。他談到自己的個性、學位,以及令他在教職員中受人歡迎的音樂才能。畢業的時候,有人請他加入旅館業,也有人願出錢資助他接受音樂教育,但都被他拒絕了,為什麼呢?

因為他熱衷於一個理想。他受到布克.華盛頓的故事的影響,立誌去教育他貧困的同胞兄弟。於是,他前往美國南方所能找到的最落後的地方,也就是密西西比州的一個偏僻地區,他把手表當了1.65美元,然後在野外樹林裏開始辦學校。瓊斯麵對著這些準備處死他的憤怒人們,訴說著自己是如何奮鬥的。他教育這些失學的孩子,想將他們訓練成有用的農人、工人、廚子與管家。他也告訴這些白人,在他興學的過程中,誰曾經幫助過他(一些白人曾經送他土地、木材、豬、牛,還有錢),誰協助他完成教育工作。

事後,有人問瓊斯恨不恨那些拖他出去準備絞死、燒死他的人?

他回答,他當時忙著訴說比自己更為重大的事,已經無暇憎恨。他說:“我沒空爭吵,也沒時間反悔,沒有人能強迫我恨他們。”

當瓊斯說了如此真誠動人的談話,特別是他不為自己求情,隻為自己的使命求情時,暴民們開始軟化了。最後有一個老人說:“我相信這個年輕人說的是真的,我認得他提到的幾個人。他做的是善事。是我們錯了。我們不應該吊死他,而應該幫助他。”

老人開始在人群中傳帽子,向那些想吊死瓊斯的人募了52美元。

19世紀前,愛比克泰德曾指出,我們收成的就是我們所栽種的,命運總不放過,要我們為自己的罪行付出代價。

愛比克泰德說:“就長遠而論,每個人都會為自己的錯誤付出代價。能將此長埋子心底的人,就不會對人發怒、憤懣、誹謗、責難、攻擊或怨恨。

從赫登的《林肯傳》中可以看出,林肯“從不依自己的好惡去判斷人。他總認為他的敵人也像任何人一樣能幹。如果有人得罪了他,或對他不遜,卻是最合適的人,林肯還是會請他擔任該職位的,就像對朋友一樣毫不猶豫。我想他從未因為個人的反感,或因為是他的政敵而撤換一個人。”

林肯委任相當高的職位給曾經侮辱過他的人,包括麥克蘭、史瓦德、史丹頓以及蔡斯。按照赫登的說法,林肯相信:“沒有人應該為其作為受到讚揚或責難,因為每一個人都受到教育的條件和環境所影響,我們所形成的習慣與特征,造就了我們的目前和未來。”

也許林肯是對的。如果我們同我們的敵人一樣,承襲同樣的生理、心理以及情緒的特征,如果我們的人生同他們完全一樣,我們很可能會作出和他們完全一樣的事,因為我們不可能會做出別的選擇。

讓我們以印第安人的祈禱詞來提醒自己:“偉大的神靈!在我穿上別人的鹿皮靴走上兩星期的路之前,請幫助我不要判斷和批評他人。”

因此,與其恨我們的敵人,不如憐憫他們,並感謝上天沒有讓我們跟他們一樣經曆過同樣的人生,與其詛咒報複我們的敵人,何不給他們以諒解、同情、援助、寬容,並為他們祈禱。

我是在一個每晚念《聖經》,而且要作睡前祈禱的家庭中長大的。我仿佛聽到我的父親在孤單的密蘇裏農家中,念著耶穌說過的話,隻要人們還重視這個理想,便會繼續引用這段話:“愛你的敵人,祝福那些詛咒你的人,善待仇恨你的人,並為迫害你的人祈禱。”

我父親一生都在說耶穌的這段話,它們賜給他內心的平安,世上許多有權有勢的人都無緣享有這樣的平安。

要培養內心的平安與快樂,請記住:永遠不要對敵人心存報複,那樣做,對自己的傷害將大過對別人的。

小結:

1.一些人的容貌因為仇恨憤懣而布滿了皺紋或變形。再好的整容手術都挽救不了,更遠不及因寬恕、溫柔、愛意所形成的容顏。

2.即使我們沒有辦法愛我們的敵人,但起碼應該多愛自己一點。我們不應該讓敵人控製我們的心情、健康以及容貌。

3.如果可能,任何人都不應心懷仇恨。

盤算你所得到的恩惠

卡耐基智慧金言:

1.盤算你所擁有的資產,一定會發現,即使給你這個世界所有的財富,你也不會願意出讓自己現在所擁有的這些。

2.世上最好的醫生,就是飲食有度、保持平安以及愉悅的心情。

我認識哈洛德已經很久了,他住在密蘇裏,曾經是我巡回演講的經理,有一次我們在堪薩斯城相遇,他送我回到農莊。在途中我問他是如何克服憂慮的,他說了一個使我終身難忘的故事:

“以前我經常擔憂,而在1934年春的某一天,我在一條街上所看到的一幅景象驅逐了我所有的煩惱。前後的過程不到10秒鍾,但在這10秒鍾內,我所學到的比過去10年還多。我已經經營一家雜貨店兩年了,不但用光了所有的積蓄,還欠下了一大筆債,要7年才能還清。雜貨店是在那天的前一個周六停止營業的。我正打算到銀行去借點錢,好動身到堪薩斯城找個工作。我像隻被鬥敗的公雞,失去了所有的鬥誌和信心。忽然,我看到對街過來一個沒腿的人,他坐在一塊木板上,下麵用溜冰鞋輪做了四個滾輪,兩手各拿一塊木頭在地麵上支撐著劃動自己。他過了街,正要把自己抬高幾英寸以越過馬路到人行道來。正當他費力抬高身下的木板時,他的眼光與我相遇,並向我燦然地一笑,說:‘早安,先生!今天天氣真好,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