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克德在戰場上的進攻,可以說是西方世界最輝煌、最生動的一場戰鬥。畢克德本人就很有個性,他的頭發很長,並且,他也像拿破侖在意大利戰役一樣,幾乎每天都在戰場寫情書。在那悲慘的7月午後,他把帽子斜斜地戴著,快馬加鞭衝向敵軍,令那群仰慕他的士兵不禁為隨著他向前衝去。這真是一幕壯觀的景象啊,連敵軍也不得不喝彩。
畢克德的隊伍輕鬆地穿過草地,迅速向前。敵軍的大炮一直沒有停止向他們轟擊。但他們繼續挺進,毫不退縮。
一瞬間,埋伏的敵軍,對著畢克德那毫無防備的軍隊一陣又一陣地開槍。槍聲四起,火山爆發。幾分鍾之內,畢克德的部隊除了旅長一人,全體陣亡,五千士兵損失了4/5。
畢克德統躍上石牆,把軍帽頂在指揮刀上揮舞,高喊:“弟兄們,衝啊!”
他們跳過石牆,用生命死拚,最終把南軍軍旗插在了墓地山脊的北方陣線上。
但軍旗隻在那兒飄揚了短暫的一會兒。即使是那麼的短暫,但卻是光榮的,也是結束的開始。李將軍失敗了。他沒辦法突破北方,南軍失敗了。
南方的命運決定了。
李將軍是非常悲痛及其震驚的,他將辭呈送交南方的戴維斯總統,請求改派“一個年輕有為的人”。如果李將軍想要責怪別人,他可以找幾十個借口:比如師長失職啦,騎兵到得太遲啦……
但是李將軍沒有責怪別人,當畢克德帶著殘兵從前線退回南方戰線時,他親自出迎,並自我責備:“這都是我的錯,”他承認說,“我,是我一個人,敗了這場戰鬥。”
曆史像這樣有勇氣和情操的將軍並不多見,敢於自己獨負戰爭失敗的責任。
如果我們是對的,我們就要試著溫和地、講技巧得到別人對我們的認同;如果我們錯了我們要立刻承認,這可以產生驚人的效果。當然,信不信由你,但是,任何情形下,認錯都要為自己爭辯好得多。
牢記這句古話:“用爭鬥的方法,你永遠不會獲得勝利。如果你讓步,你得到的會比你期望的高出很多。”
所以,如果你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同,就照以下規則去做:
“如果你錯了,就立刻誠懇地承認。”
委婉地指出對方的錯誤
卡耐基智慧金言:
1.間接批評別人的過失,要比直接說出口有著更神奇的效果。
2.嚐試著了解他們,試著揣摩他為什麼做出這件事情。這比批評更有益處和趣味,並且可以培養同情、容忍和仁慈。
當麵指責別人,這隻會造成對方頑強的反抗;而巧妙地暗示對方注意自己的錯誤,則會受到愛戴。
一天中午,查爾斯·史考伯路過他的一家鋼鐵廠,他看到幾個工人正在抽煙。而在他們的頭上正好有一塊大招牌,上麵寫著“禁止吸煙”。史考伯是怎麼做的呢?他沒有指著那塊牌子說:“你們不認識字嗎?”相反,他朝那些人走過去,遞給每人一支雪茄,說:“諸位,如果你們是在外麵抽這些雪茄,我會非常感謝你們的。”這些雇員當然知道自己犯了什麼錯,老板不僅沒有責備他們,反而送給他們每人一件小禮物,他們都非常敬重他,並主動改正錯誤。這樣的老板,你能不喜歡嗎?
約翰·華納梅克每天都要到自己的大商店去巡視一遍。有一次,他看見一名顧客站在櫃台前等待,沒有一人對她稍加注意。那些售貨員呢?他們正聚集在櫃台遠處的另一頭,聊天嬉樂。華納梅克什麼話也沒說,他靜靜地站到櫃台後麵,親自招待那位顧客,然後把貨品交給售貨員包裝,就離開了。
很多大人物常被指責不接待普通人。是的,他們太忙了,但大部分時間,是由於助理們太過於保護他們,不使上司見太多的訪客,以免造成負擔。卡爾·蘭福特當了許多年的市長,他經常告誡他的部屬,要讓民眾來見他。這就是他所施行的“開門政策”。但是,民眾還是常常被他的秘書和行政官員擋在門外。
後來,這位市長終於找到了解決的辦法。他把辦公室的大門給拆了,助手們這才知道了他的真正決心。
很多人在真誠地讚美對方之後,再開始批評,卻總會加上“但是”兩字。舉個例子,我們要改變一個孩子不專心的學習態度,會這麼說:“馬力,你這學期成績進步了,我們真替你高興。但是,如果你在代數上再努力點的話,那就更好了。”
在這個例子裏,原本受到稱讚的馬力,聽到這個“但是”後,他也許會懷疑這個讚許的可信度。對他來說,這個讚許隻是批評他的一個引子罷了。這樣的話,對孩子的勸說起不了任何作用。
可以這樣說:“馬力,這學期你的成績進步了,我們真替你高興。如果你在代數方麵繼續努力,你的成績就會比別人更高了。”
這樣,馬力一定會接受這份讚許,因為它沒有加上任何轉折。我們已經間接地讓他知道要改的行為,相信他一定會盡力地去達到我們的期望。
間接批評別人的的過失,要比直接說出口有著更神奇的效果。瑪麗.羅伯特有一次談到,她是如何讓那些懶散的建築工人,在幫她蓋完房子之後清理幹淨。
最初的幾天,當瑪麗下班回家之後,總發現滿院子亂七八糟,都是木頭屑。由於他們工程技術很好,她不想去跟他們鬧得不愉快。於是,她有了一個不錯的主意。當工人們離開之後,她和孩子們一起把院子收拾幹淨,將碎木塊整整齊齊地堆放在角落裏。第二天早晨,她把領班叫到一邊,告訴他說:“看到你們昨天晚上把院子清理得這麼幹淨,沒有冒犯到鄰居,我真的很高興。”從那天起,工人們每天幹完活後,都把木屑撿起來堆好放在角落,領班也每天都檢查一下狀況。
在後備軍和正規軍訓練人員之間,最大的不同點就是理發,後備軍人認為自己是老百姓,非常痛恨把他們的頭發剪短。
高級軍官哈雷·凱塞認為,如果自己要解決這個問題,當然也可以像以前正規軍的軍官一樣,向後備軍發一通火,或恐嚇他們。但他並不想那麼做,他隻是這樣告訴他的後備軍:
“諸位,你們都是未來的領導者,你們以後也會領導別人。你必須為尊敬你的人做個榜樣。你們都知道軍中對頭發的規定,我今天按規定去理發,雖然它比你們中有些人的頭發要短得多了。你們可以對著鏡子看看,如果覺得需要,我們可以安排時間到營區理發部。”
其結果是可以想得到的,這個問題就這樣被解決了。
想要說服他人嗎?這裏有個規則:
“間接地提醒他人注意自己的錯誤。”
保全他人麵子
卡耐基智慧金言:
保全他人的麵子,使其樂於接受你的建議;讓他覺得自己很重要,使之發揮高度的責任感與榮譽心。
如果你希望別人樂意照著你說的去做,你就必須讓他知道,他在你心裏是多麼地重要,他也會很樂意為你去做這件事的。
在1915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歐洲各國發生了規模巨大的戰爭,這在人類史上從未有過。
美國政府對此感到極為恐懼。人們盼望的和平還會出現嗎?沒有人知道這一點。但威爾遜希望去試試,這就需要派一位私人代表作為和平特使,去與歐洲軍方進行協商。
國務卿勃拉恩一直主張和平,他很想獲得這次機會,如果他得到這次機會,就可以立下大功。結果,他的好友赫斯上校卻被選中了。這對赫斯上校來說是一種榮·幸,但是他知道,他還有一個麻煩,這個消息一定會讓勃拉恩不高興,並且會影響到他們的友誼。
但赫斯上校卻友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他在日記中這樣寫道:“當勃拉恩聽說我要到歐洲去做和平特使時,他顯然非常失望,他甚至說這是他一直夢寐以求的。
“我告訴他,總統以為任何人正式地去幹這事都不大適宜,而派他去則會引起注意,人們會覺得納悶,為什麼他到那裏去……”
從這些話中,我們已經知道,赫斯無異於向勃拉恩傳遞著這樣一種訊息,他太重要了,不適宜這一工作。這樣便使勃拉嗯獲得了一種滿意。
赫斯上校在處理這一事情的過程中遵守了人際關係的一個重要準則:讓他人覺得自己很重要,永遠讓對方樂於做你所提議的事。
還有一個很受歡迎的人,有時他必須推辭許多邀請,有朋友的,有來自情所難卻者的……然而他都很巧妙地推辭了對方,又令對方滿意。他是如伺辦到的呢?他沒有說自己時間不夠,或這或那的原因,而是在表示感謝與不能接受以及抱歉後,再推薦另一個人去代替他。
我有一位叫恩尼斯特·傑安特的朋友,住在紐約史卡斯達爾。一群男孩經常跑過她的草地,損毀了她的草坪。斥責、哄騙對他們都沒效。於是她想了一個辦法,試著給那群孩子中最壞的一個孩子一個名號,給他一個權威感。她把他叫做“探長”,由他負責驅逐所有入侵草地的孩子們。這個問題就解決了,她的草地安全了。
一個想要有良好人際關係的人,當需要去改變別人的態度或舉止時,應該牢牢記住下麵的建議:
(1)要誠懇,不要答應你無法兌現的事,忘掉自己的利益,專心為別人的利益著想。
(2)要確切地知道你希望別人做些什麼。
(3)替別人著想。問你自己,別人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4)估計一下別人若照你的建議去做,利益何在。
(5)把這些利益和他的需要配合一下。
(6)當你提出你的要求時,要讓別人感覺,他將會因此而獲益。所以如果你想在不招致對方怨恨與不滿的情形下改變他、指正他的行為,就別忘了這項原則:
“保全他人的麵子,使其樂於接受你的建議;讓他覺得自己很重要,使之發揮高度的責任感與榮譽心。”
善於從他人的角度考慮問題
卡耐基智慧金言:
1.聰明、寬容、特殊的人,會去站在別人的角度看問題。
2.永遠按照對方的觀點去想,由他人的立場去看事,一如由你自己的一樣,這對於你的事業一定會有很大的幫助。
當我們麵對某一問題時,若僅從自己的角度去考慮,而不顧及他人,往往會失之偏頗,甚至傷害他人。凡事設身處地,站在他人的角度想想,原本很難解決的問題可能就變得容易多了。
生活中會經常地發生這樣的事:一個人犯了錯,但他卻不以為然。碰到這樣的情況,不要責怪他人,因為你的這種做法是不明智的。聰明、寬容、特殊的人,會去站在別人的角度看問題。
對方之所以會有那樣的思想和行為,一定是自己的原因。尋找出其中隱藏的原因來,你便得到了了解他人行動或人格的鑰匙。而要找到這種鑰匙,就必須設身處地地站在他的立場。
告訴自己:“如果我處在他當時的困難中,我是怎樣想的,會做些什麼?”這樣能夠為你省去許多時間與煩惱,還可以增加許多處理人際關係的技巧。
許多年來,我已經習慣了到離家不遠的公園中散步、騎馬,這是我的消遣。我對橡樹等樹木有一些很深的感情,因此,我經常為一些小樹及灌木被人為地燒掉感到痛心。當然,這些火不是由於粗心的吸煙者所引起的,而是由於到園中野炊的孩子們所致。情況更糟糕的是,當這些火蔓延得很凶,必須叫來消防隊員才能撲滅。
有一塊布告牌在公園邊上立著——“凡引火者應受罰款及拘禁”。但是,它豎的地方太偏僻了,很少有人能看得到。雖然公園裏有一位騎馬的警察巡邏,但他不是一個稱職的家夥,工作也不認真,所以火仍然是經常蔓延。
有一次,一場火正快速在園中蔓延著,我跑到一個警察那邊,要他通知消防隊。他卻冷淡地回答說,那不在他的管轄區中,所以不關他的事!我很生氣,從那以後,當我騎馬的時候,我就擔負起保護公共地方的義務。
起初,當我看見樹下起火時就非常惱怒,急於想做出正當的事來阻止他們。我上前用威嚴的聲調命令他們將火撲滅。甚至威脅他們,如果他們拒絕,我就要將他們交給警察。
結果,那些孩子們照做了,當然是帶著一種逆反的心理做了。然而,當我離開後,他們又重新生火,並更加恣意,恨不得把公園都燒光。
經過許多年以後,我明白人際關係學,於是我不再命令和威脅他們了,我這樣告訴他們:
“孩子們,你們在做什麼晚餐?是不是很盡興?……當我是一個孩童時,我也喜歡生火,即便是現在,我也非常喜歡。但是,這是多麼地危險啊!
“我知道你們都是無心的,但別的孩子們會怎麼樣呢?他們也會學著生火,在回家的時候也不撲滅,以至於火在幹葉中蔓延燒毀了樹木。如果我們不再小心,這裏就會沒有樹林。因為生火,你們可能被拘捕入獄。
“我不是想破壞你們的快樂,我希望你們如此快樂。但請你們能夠將火周圍的樹葉都盡快清理掉。在你們離開以前,也要小心用土蓋起來。其實,如果你們在山丘那邊的沙灘中生火,會安全的多,如何?那裏不會有危險。孩子們,謝謝啦,希望你們快樂。”
這種說法產生了完全不一樣的結果!孩子們沒有怨恨也沒有反感。他們沒有被強製服從命令,因為我在說服他們時,考慮了他們的觀點。
記住,永遠按照對方的觀點去想,由他人的立場去看事,一如由你自己的一樣,這對於你的事業一定會有很大的幫助。
所以,如果你要使人認同你,按你說的去做,你就應該遵守下麵的原則:
“設身處地站在對方的角度看事情。”
別將自己的意見強加於人
卡耐基智慧金言:
1.隻向他人提供自己的看法,而讓他最後得出結論!
2.不要把自己的意見強加給他,要讓他覺得那是他們的主意。
如果你的意見的確正確,事實會證明這一點的;如果你的意見不對,卻硬要強加於人,那不成了一種罪過嗎?所以我們最好這樣做:隻向他人提供自己的看法,而讓他最後得出結論!
阿道夫·賽茲在一家汽車展示中心做業務經理。有一段時間,他發現公司的業務員精神萎靡,作風懶散。他覺得應該想辦法改變這種狀況。
他召集所有的業務員召開了一次業務會議,鼓勵他們說出自己的想法和期望,並把大家的意見寫在黑板上。
當寫完之後,他告訴大家:“我一定會想盡辦法來滿足大家的願望。但是,你們明白我對你們有什麼樣的期望嗎?”接下來,他又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忠誠、進取、樂觀、團隊精神、每天8小時熱心地工作等等。
當會議結束的時候,每個人都覺得精神百倍,幹勁十足,甚至有個業務員願意每天工作14小時。賽茲說,之後公司的業務有了一個很大進步。
“這就好比做道德交易。”賽茲先生說,“如果我實現了自己的諾言,他們也會實現他們的諾言。我隻是征求他們的願望和期待,並不強迫他們,這一做法剛好滿足了他們的需要。”
每個人都願意按照自己的意願辦事,我們都喜歡別人征詢我們的願望、需求和意見,而不喜歡別人把意見強加於我們。所以,我們對待別人也是如此。
韋森先生專門從事將新設計的草圖賣給服裝設計師和生產商的業務。三年來,他幾乎每星期或每隔一星期都前去拜訪紐約最有名的一位服裝設計師。
“他每次都會接見我,但他從不買我帶過去的草圖。”韋森說道,“雖然他每次都看得很認真,但從不買,並且說:‘真抱歉,韋森先生,今天的生意又泡湯啦!”’
終於有一次,韋森體會到,或許自己太過於墨守成規,是否應該改變一種方式呢?
然後,他采用了一種新的處理方式。他帶著幾張未完成的草圖跑去見設計師。“你能幫我一點忙嗎?”韋森說道,“這裏是幾張沒有完成的草圖,你能給我一些建議,以便更加符合你們的需要?”
設計師不動聲色地看了一下草圖,然後說:“先把它放在這兒吧,過些天你再來找我。”
幾天之後,韋森又去找設計師,聽取了他的意見,然後把草圖帶回工作室,按照設計師的意見認真完成。
“結果呢?”韋森說道,“我一直想要他買我提供的草圖,卻不能成功。後來我要他提供意見,他就成了設計人。我並沒有一定要把東西賣給他,他自己就買了。”
還有一個例子也可以說明了這一道理。
在紐約布魯克林區有一家大醫院,醫院想要新添一套X光設備,這個消息被許多廠商知道了,他們都爭著前來介紹自己的產品。這件事是由正光部門的約翰醫師負責,因此,他不勝其擾。
然而,有一家特別的製造廠商采用了一種很高超的技巧。他們並沒有派人前來,而是寫來一封信,是這樣寫的:
“我們工廠前不久完成一套正光設備,由於這套設備並不是十分完善,為了能進一步改良,我們很懇地請您抽出點時間前來指教。為了不耽誤您寶貴的時間,請您隨時與我們聯絡,我們會馬上開車去接您。”
“這封信讓我感到驚訝。”約翰醫師說道,“很少有這樣的廠商詢問過他人的意見,所以這封信讓我感覺到了自己的重要性,他們並沒有強迫我們去買他的產品。雖然我每晚都很忙,但為了抽出時間去看那套設備,我取消了一個應酬。最後我發現,我愈研究就愈喜歡那套機器了。
“事實上,這個廠商並沒有向我推銷,最後是我自己向醫院提議買下那整套設備的。”
中國有個名叫老子的聖人,他曾說過這樣的話:“江海之所以能為百穀之王,是因為懂得身處低下,方能成為百穀之王;是以聖人若想領導人民,必須謙卑服務;若想引導人民,必須跟隨其後。因此,聖人雖在上,而人民不覺其壓力;雖在前,而人民不覺有什麼傷害。”
所以,如果你要想讓別人接受你的意見,你應該遵守這一原則:
“不要把自己的意見強加給他,要讓他覺得那是他們的主意。”
勵誌故事
過橋的盲人
一個盲人過橋的時候不慎把腳踩空了橋麵。他身體一傾,幾乎栽倒在橋下。幸好橋欄杆上的橫木擋了他一下,於是他用雙手抓住了欄杆,而身體卻懸在半空中。
盲人以前曾不止一次在這座橋上走過。尤其是在那春雨過後、山洪暴發的日子,他過橋時聽到橋下嘩嘩作響的流水聲,真有點毛骨悚然、膽戰心驚。
可是這一次盲人過橋,正值秋高氣爽、小河斷流的季節。一般的人過橋看得見橋下幹涸的河床,走在橋上有走旱路的感覺。然而盲人卻沒法看到河中的情形,他憑以往的經驗判斷,認為橋下必定是水流湍急的深淵。因此,他失腳以後使出了渾身的力氣抓住橋欄杆不放,一邊奮力掙紮著試圖爬上橋去;一邊急切地希望得到他人的救助。
當時從橋上經過的人,看到盲人抓著橋欄杆有驚無險、盲目恐慌的情景,既好笑又憐憫地指點他說:“用不著害怕,你雙腳離地不遠,鬆手就可以著地。”盲人不相信這話。他心裏想:“不肯拉我一把,卻要我鬆手掉下去,這不是存心坑人嗎?”想到這裏,他不禁絕望地大哭起來。
不一會兒,盲人力氣耗盡,兩手一滑,身體墜了下去。出乎盲人想像的是,他還沒有來得及感受空中失重、喪魂落魄的投河悲哀,頃刻之間雙腳就觸到了地。以至於他落地以後身體打了一個踉蹌才站穩了腳跟。原來這橋下真如那路人說的一樣,一點水都沒有。盲人這時才鬆了一口氣。他有點不好意思地笑著說:“早知道這橋不高,下麵沒有水,我就不會吊在欄杆上吃苦頭了。”
許多危險都是在懦弱者的意識中產生的,一旦你決定放手一搏,就會發現,前進的道路,遠比你原以為的寬闊和平坦。
請記住卡耐基忠告:人類最脆弱的地方是他們的心靈,最善良的想法是經受了這一切後,人會更為善待自己和其他人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