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部分(1 / 2)

第六十四部分

公元1502年,哥倫布最後一次遠航美洲,距離他第一次發現“新大陸”恰好10年。船在洪都拉斯灣靠岸,在當地的市場上,一種製造精美的陶盆吸引住哥倫布的目光,賣主告訴他,這漂亮的陶盆來自“瑪雅”。這個神奇的名字,第一次傳入了歐洲人的耳朵。差不多又過了10年,一艘海船從巴拿馬前往聖多明各,途中遭遇海難沉沒,12個幸存者登陸尤卡坦半島。兩周之後,他們與瑪雅人不期而遇,其中5人成為瑪雅人祭壇上的犧牲品。逃脫的幸存者回到了西班牙占領區,心有餘悸地講述著他們的曆險。歐洲人與瑪雅人的首次相遇,就這樣定格成為曆史的畫麵。1519年,西班牙探險家(強盜)考特斯率領西班牙軍隊橫掃墨西哥,征服正處於文明鼎盛時期的阿茲特克帝國,“鏟除了一個文化,如同路人隨手折下路邊的一朵向日葵”。此時,瑪雅文明已近尾聲,但在尤卡坦半島上,還殘存著一些瑪雅小邦。1526年,一支西班牙探險隊(土匪隊)試圖用暴力建立西班牙殖民地,並強製推行基督教信仰。不肯屈服的瑪雅人展開了長達百餘年的遊擊戰,直到1697年,最後一個瑪雅城邦在西班牙人的炮火中灰飛煙滅。16世紀的歐洲人,雙眼被無知、偏見和貪婪所蒙蔽,除了閃閃發光的金子,他們什麼也看不到。在狹隘的宗教感情的驅使下,入侵者四處搜羅曆史文物,然後堆成一堆兒燒掉,用這種野蠻無比的方式,有係統地消滅“異教”文化,1562年7月,在曼尼城中心廣場上,西班牙神父狄亞哥·迪蘭達親手燒毀了成千上萬的瑪雅古籍抄本、故事畫冊和書寫在鹿皮上的象形文字書卷。此外,他還砸碎了無數神像和祭壇。

燦爛神奇的瑪雅文明沉落在幽黑的曆史深處,從此後世人失去了一個偉大文明。隻有三部瑪雅手抄本,由於流落國外,僥幸逃脫厄運。這也許是古老的瑪雅不甘沉寂,而留給世人的最後一眼得以窺其文明聖殿的“匙孔”吧。16世紀殖民征服的烽煙漸漸平息之後,古代瑪雅和其它的印第安文明一道被世人完全遺忘了。此後的200年間,自居為美洲新主人的歐洲人一麵大肆宣揚“印第安人無文明”的謊言,一麵又把自己毀滅文明的殖民罪行美其名曰為“履行文明傳播的使命”。直到18世紀末,由於啟蒙運動的開展和曆史眼光的提高,西方人才又對200年來他們視而不見的美洲文明產生興趣。瑪雅沉睡的密林深處回蕩起陌生人的腳步,旅行者到這裏尋找傳說中的神奇和美麗,來這裏追懷一個杳然的世界,而考古學家想要尋回一段失落的文明。

從南到北,一個個偉大文明的遺跡不斷被發現:帕倫克、科潘、蒂卡爾……一座座舉世皆驚的千年古城被喚醒;20層樓高的金字塔、遍飾精美浮雕的巨石祭壇,觀測天體運行的天文台……一處處不可思議的宏偉建築屏住整個世界的呼吸。近兩個世紀的瑪雅考古成就斐然,雖仍有無數迷團,但一個失落的瑪雅世界,終於在被一點一滴地尋回。現在我們知道,瑪雅是一個地區,一支民族和一種文明,分布在今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島、危地馬拉、伯利茲、洪都拉斯和薩爾瓦多西部、最北為北緯22度,最南達北緯14度,全部屬於熱帶。在中部和南部滿是茂密的熱帶雨林,北部尤卡坦半島則十分幹旱,灌木叢生,幾乎沒有地表水。

四大古代文明都在大河流域孕育滋長:埃及有尼羅河,中國有黃河和長江,印度有恒河與印度河,巴比倫有幼發拉底河和底格裏斯河;瑪瑪雅紡織者雕像雅文明卻非起源於大河平原,而是崛起在貧瘠的火山高地和茂密的熱帶雨林之中。大自然對瑪雅人是如此苛刻,為了生存他們要不懈地與瘋長的熱帶叢林爭奪土地和空間。他們沒有金屬工具,沒有牛馬豬羊,沒有輪車,生產力水平隻停留在石器時代,卻培育出了世界文明之苑中如此耀眼的一朵奇葩。

然而,在公元10世紀,瑪雅人創造了高度發達的瑪雅文明,卻突然又神秘地消亡了,為人類留下了一個千古之迷。為此,學者們從各個角度,對瑪雅文明的消亡進行了各種猜測和推理:

一種說法是:瑪雅後期,人口的增長和對生產資料的生產矛盾加劇,海上貿易通道的開通,造成了外部民族的入侵;有的人認為,儀式中心的城市人口、特別是手工業人口的激增,造成了糧食的短缺,導致了瑪雅文明的衰敗;也有的認為,人口的增加導致在高地墾荒毀壞了山下農田,生態環境的嚴重破壞使農業衰敗,導致了瑪雅文明的衰亡;有學者認為農民起義或是提奧提瓦堪人的入侵,造成了瑪雅文明的瓦解;近年來,有學者提出,小行星撞擊地球,是造成瑪雅文明毀滅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