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部分
中國最新坦克加載激光武器
高能激光是21世紀最有發展潛力的武器,並以其遠射程和強大殺傷力得到各軍事強國的追捧。中國的軍用激光技術發端於20世紀60年代,如今已取得一定的應用成果。
世界首創
中國大陸研發的激光武器約有七八種,其中又以配備艦艇及陸戰兵器的戰術性激光武器為多。這類“輕量級”激光武器的代表,當屬99式主戰坦克上的“激光壓製觀瞄係統”。
從外觀來看,該係統由主控電腦、激光發射器、熱成像儀和幹擾機組成,通常安裝在坦克炮塔左後方的旋轉平台上,車長與炮長均可操作。該設備能夠持續發射100兆焦左右功率的藍綠激光,其威力足以燒傷2公裏以外敵軍士兵的視網膜,或直接給對方的光電設備造成毀傷。
“激光壓製觀瞄係統”擁有被動和主動兩種工作狀態。當係統處於被動模式時,主要依靠告警設備感知敵軍方位,並由幹擾機射出一束較弱的激光以標定目標位置;經電腦確認之後,激光束的功率驟然增強從而對目標形成“硬殺傷”。
如果開啟主動模式,該係統則首先借助低能量脈衝對可疑區域實施掃描,一旦識別出對方觀瞄儀器鏡頭所反射回的微光便自動開火將其摧毀。換句話說,“搜尋並消滅”就是對其作戰使命的最簡單概括。
基於“激光壓製觀瞄係統”的致盲效用,有些人將其視作有違人道的兵器。
事實上,美俄兩國早就開發了功能類似的激光武器係統,但將其與主戰坦克相結合卻是中國的首創。
“激光壓製觀瞄係統”已相當成熟,技術上居於世界領先地位。不過,受製於激光本身的物理特性,這種武器在實戰中仍會受到雨霧等不良氣候的影響,若對手使用反射塗層、護目鏡等對抗手段,它的殺傷力也會減弱。
衛星失明
如果說頻頻上鏡的“激光壓製觀瞄係統”僅僅具有戰術的意義,另外一種威力更大、更為神秘的武器是中國戰略威懾能力的體現。這就是被軍方譽為“殺手鐧”的陸基反衛星激光武器。
該“殺手鐧”係統采用固定式發射平台,其重量和體積都十分龐大。
這門“激光大炮”的性能與美國的“中紅外先進化學激光器”接近,最大功率達到25兆瓦。
如果利用此種強度的高能激光對“敵國”的衛星實施照射,輕則可以致盲衛星搭載的探測設備,重則能夠直接破壞衛星的主體結構,令其脫離軌道或解體墜落。
“殺手鐧”係統的實用化,使解放軍擁有了除彈道導彈以外的另一種反衛星手段。
高能激光武器在未來戰場上的應用將會普遍,中國大陸在這一領域的進展越來越快,對潛在競爭對手構成巨大威脅。但由於受技術條件限製,目前裝備的反衛星激光武器無法完全克服大氣幹擾、機動能力不足和射擊“窗口”偏小的缺陷,這些問題都在相當程度上製約了其作戰效能的全部發揮。
中國“死光A”重型激光武器係統
激光武器是一種利用沿一定方向發射的激光速攻擊目標的定向武器係統。它具有快速,靈活,精確和抗幹擾等優異性能,由其在光電對抗,防空和戰略防禦領域中更可發揮其獨特的作用,作為武器,它分為戰術激光武器和戰略激光武器兩種,它不僅是一種常規威懾力量,更是戰時重要的還擊與打擊的新型武器裝備。
我國在此領域研究出一款代號為“死光A”的重型激光武器。該重型激光武器係統采用我國專為此研製成功的小型車載‘移動式核子發電機組’作為其能量動力。
我國的“死光A”重型戰略激光武器係統主要用於戰時摧毀敵方的軍用衛星及用於軍事目的的敵“空間站”。二是用來摧毀敵方的地麵固定發射井和機動核導彈及水下核潛艇。
由於激光是沿直線發射的定向光速,不可能拐彎,針對此一難題,我國的科研工作者早在20年前就開始了此領域的預研工作,並用其研究成果成功製造出了現今國際上還是空白的,隻有我國才有的激光衛星接力站或衛星反射站!該衛星接力站采用光線反射原理,將地麵傳來的高能量強激光接收並轉瞬間射向已鎖定了的敵方藏在海水下並快速機動的核潛艇。瞬間即可將敵核潛艇擊穿氣化。
在研製過程中,成功的將其能量衰減控製在千分之一以下。試驗證明:從發現鎖定目標到摧毀擊穿敵核潛艇,總計用了25秒,持續照射52秒後,潛艇才“層裂”溶化至氣化,一共才用了不到一分鍾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