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1 / 2)

第一部分

科學博士站係列叢書健康中的科學奧秘組成人體的小不點兒

從外表看來,人體不外乎由耳朵、眼睛、嘴巴、鼻子、腦袋、脖頸、軀幹、手腳等部分組成。可是,這些部分又是由什麼組成的呢?由細胞組成。我們身體的任何部分都是由細胞組成的。我們之所以能聽、能看、能吃、能聞、能思索、能寫字、能走路……一句話,人體的任何活動,靠的都是細胞。如果把我們的身體比做一個國家,那麼細胞就是這個國家的公民。它的種族之多、數量之大,是世界上任何國家都不能比擬的。讓我們來數數全身這一大群細胞,有多少種呢?100多種;有多少個呢?更不得了,竟有100多萬億個!

別看細胞的種族、數量多得驚人,可它們都是同胞兄弟,來自一個祖宗,都是從你媽媽體內一個受精卵細胞分化出來的。

人剛出生,細胞的數目還不算太多,大概隻有1萬億個。後來一年一年增長,長到成年,細胞的數目竟增加了100倍以上。

在顯微鏡下看看細胞的長相,真是花樣繁多:有的像皮球一樣圓滾滾,有的似布梭一般兩頭尖尖,有的如同樹丫,有的卻如圓柱。細胞長相雖然不一樣,但與人都長有眼睛鼻子一樣,凡是細胞,都會有細胞膜、細胞質和細胞核。

細胞膜是細胞表麵上的一層半透明薄膜,主要由蛋白質和類脂物質構成。它像人的外衣,保持著細胞的形態和完整性。它還能有選擇地讓鉀、鈉等離子自由進出,從而保證細胞的物質交換和新陳代謝。

細胞質是一種膠狀物質,呆在細胞膜和細胞核之間。其主要成分是蛋白質、糖、類脂物質、無機鹽和水。它對細胞的滲透壓和酸堿度的調節起重要作用。

細胞核是細胞的核心。核的表麵有核膜,核通過核膜與細胞質交換物質。核內的染色質由脫氧核糖核酸(DNA)和堿性蛋白質組成,其中DNA對遺傳有著密切關係。核內的核仁含有核糖核酸(RNA),與細胞質內蛋白質和酶的合成有很大關係。

細胞都非常非常小,用肉眼根本看不到,是名副其實的小不點兒,可這絕不等於說它們彼此的大小很相近。有一位學者為了說明人體細胞的大小不一,懸殊很大,作了個讓人一聽便明白的比喻:如果把最大的人體細胞比做鴕鳥蛋的話,那麼較小的人體細胞甚至在一個針尖上就可以安安穩穩地住下100多萬個!

這樣的小不點兒,如同大自然的一切生物一樣,也有它的新生、成長、繁殖、衰老和死亡的過程。有的細胞,如上皮細胞壽命很短,實際上每過27天,成年人就要換一層新表皮;也有的細胞,如肌細胞和神經細胞,可以和人的年齡一樣長壽,保持終生。細胞的死亡速度和繁殖速度同樣驚人,人體每天大約有10億個細胞死亡,又有10億個細胞誕生。人之所以能夠生長發育,全靠細胞的繁殖,如果細胞停止繁殖,人不但不會生長,而且生命也就隨之中止了。

細胞的繁殖不像一般動物那樣,先要配偶,然後才生兒育女。細胞的繁殖靠分裂來實現,分裂方式有直接分裂(無絲分裂)和間接分裂(有絲分裂)兩種。它們像孫悟空那樣有著“分身術”,能把自己一分為二、二分為四、四分為八……於是,它們的數目成倍成倍地增加,產生無窮的子孫後代。

不過,人在不同的年齡,細胞繁殖的速度並不一樣。成年人的速度較慢,可十幾歲時細胞的“分身”卻十分積極,這階段的人會長得特別快。這時候,大人們往往就會說:“這孩子開始發育了。”

細胞是人體最基本的組成部分,因此人體健康與否,首先會在細胞上反映出來。比如人患了肺炎、癤腫等症,血內嗜中性白細胞會增多;要是患了寄生蟲病,嗜酸性白細胞就增加。若骨髓等造血部件有毛病時,血中常會出現不正常細胞。總之人生病時,細胞就會發生變異,有的變得對抗病有利,有的變得使疾病惡化,往往從血液或分泌物中就能表現出來。所以人們去醫院看病時,醫生常常先檢查一下血、尿、痰、大便等,其實那就是觀察細胞的情況,推斷人體疾病的性質。

人體內的細胞按照一定的方式組成上皮組織、結締組織、肌肉組織和神經組織。幾種不同的組織結合成一定的器官,如心、肺、肝、胃等;幾個器官聯合起來,又組成一個係統,如消化係統、循環係統、神經係統等。各個係統彼此聯係,互相製約,構成一個完整的機體。機體在與疾病作鬥爭中,會組織調遣各個係統的“兵馬”,乃至發動每個“戰士”——細胞,齊心協力抵抗病魔,直至生命最後一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