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夏日之可畏,是謂趙盾;如冬日之可愛,是謂趙衰。
像夏天的太陽般火辣,是形容戰國時晉國的大夫趙盾令人感到畏懼;如冬天的太陽般溫暖,是形容趙盾的父親趙衰使人感到親切。
齊婦含冤,三年不雨;鄒衍下獄,六月飛霜。
古代東海郡有一個孝順的媳婦含冤而死,那個地方3年沒有下雨;戰國學者鄒衍蒙冤下獄,時值6月,漫天大雪。
父仇不共戴天,子道須當愛日。
殺父的仇人不能與他共存在一個天底下;盡人子的孝心就應當珍惜父母在世的每一天。
盛世黎民,嬉遊於光天化日之下;太平天子,上召夫景星慶雲之祥。
太平盛世時的百姓,能夠在朗朗晴空下自由遊玩;國泰民安時的皇帝,頭上的天空會有景星、慶雲等吉祥的星雲出現。
夏時大禹在位,上天雨金;《春秋》、《孝經》既成,赤虹化玉。
夏朝時大禹治水成功後,天上下起了黃金雨;春秋時孔子寫成了《春秋》、《孝經》後,天上有一道彩虹化成了黃玉。
箕好風,畢好雨,比庶人願欲不同;風從虎,雲從龍,比君臣會合不偶。
箕星喜歡風,畢星愛好雨,就好比人的愛好有所不同;風從虎起,雲隨龍生,就好比君臣相遇不是一個偶然現象。
雨暘時若,係是休征;天地交泰,堪稱盛世。
陰晴調和,時令正常,這是吉祥的預兆;天地萬物都處在一種通暢、興旺、發達的狀態,象征著太平盛世。
大圓乃天之號,陽德為日之稱。
大圓是天的別號,陽德是太陽的代稱。
涿鹿野中之雲,彩分華蓋;柏梁台上之霧,潤浥金莖。
黃帝在涿鹿的荒野中看見五色雲呈現花朵形,就摹仿雲的形狀做成了傘蓋;漢武帝建了一座柏梁台,台上有承露盤用來接仙露,露水經常打濕擎盤的銅柱。
欲知孝子傷心,晨霜踐履;每見雄軍喜氣,晚雪消融。
要知道孝子傷心是怎麼回事,人們就要明了“晨霜踐履”這一典故;每當見到軍隊士氣高漲,喜氣洋洋,人們就用“晚雪消融”來形容。
鄭公風,一往一來;禦史雨,既沾既足。
相傳,東漢鄭弘上山打柴拾到一枝箭,有人來尋,鄭弘送還給他,那人問鄭弘有什麼要求,鄭弘說:背運柴禾很困難,希望早晨刮南風,晚上刮北風,以助一臂之力。後來果然這樣,人稱這種風為“鄭公風”。唐代顏真卿為禦史,平原地方有冤獄,天大旱,顏真卿前來決獄,冤得平反,天下大雨,時稱“禦史雨”。
赤電繞樞而附寶孕,白虹貫日而荊軻歌。
傳說神農氏之末,少昊氏的妻子附寶看見紅色電光圍繞北鬥,因而懷孕生下黃帝;戰國時燕國壯士荊軻要刺殺秦王,臨行前在易水悲歌一曲,當時一道白色的彩虹橫穿太陽。
太子庶子之名,星分前後;旱年雨年之占,雷辨雌雄。
太子和其他皇子的名分,從他們相應的心宿星裏就能分出前後;旱年和雨年的征兆,分辨雷聲雌雄就能顯示出來。
中台為鼎鼐之司;東壁是圖書之府。
中台星,指的是主管樞要的公卿大臣;東壁星,指的是天下圖書的府庫。
魯陽苦戰揮西日,日反戈頭;諸葛神機祭東風,風回纛下。
春秋時楚國的魯陽公與韓國人交戰,激戰到日落西山,魯陽公用戈指向太陽,太陽就倒退三舍,得到繼續戰鬥的時間;三國時,諸葛亮神機妙算,當蜀吳聯合在赤壁和魏作戰時,“萬事俱備,隻欠東風”。諸葛亮登台祭天,施展法術,東風吹起了戰旗。
束先生精神畢至,可禱三日之霖;張道士法術頗神,能作五裏之霧。
晉代人束皙求雨,他的精誠感動了上天,祈禱3天大雨滂沱;漢代道士張楷精通道術,能使方圓5裏的地方升起大霧。
兒童爭日,如盤如湯;辯士論天,有頭有足。
《列子·湯問》說,有兩個小孩談論太陽,一個小孩子說:太陽剛出生時大得像個車輪,到中午時就變得像個盤子,這說明遠的小,近的大。另一小兒說:太陽初升時很涼爽,到了中午就像把手伸到熱水裏一樣,這說明近的熱,遠的涼。兩個小孩去問孔子,孔子不能判斷對錯;三國時,吳國使者張溫來到蜀國,與蜀國秦宓就“天”有無頭足是這樣問答的:張問:“天有頭乎?”秦答:“有。”張問:“在何方?”秦答:“在西方。詩曰,乃眷西顧。”張問:“天有足乎?”秦答:“有。詩曰,天步艱難。若其無足,何以步之?”結果張溫大加佩服。
月離畢而雨候將征;星孛辰而火災乃見。
月亮離開正道靠近畢星,這是有雨的征兆;彗星的光芒掃過大辰星,火災就要出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