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生活調節免疫係統2(2 / 3)

夏天,一定要將多餘的或暫時不用的家具搬掉,從而使居室擁有較寬敞的空間。每天,將南北兩向的門窗打開,空氣對流而生的自然風,可使居室滿屋生涼透爽。

將向陽的外窗戶上方裝上涼篷,這樣能將烈日直射帶來的熱量阻之窗外。用淡綠、淺藍、瓦灰、乳白等色彩裝飾牆麵、天花板、窗簾、沙發套,可令人覺得清涼爽氣,這是因為冷色調的色彩,可使人心理滋生涼爽感。若在牆上掛一幅《冰山雪峰圖》或《秋山楓葉紅》的油畫,能達到心底生涼的效果。

重視飲食調養

在菜和菜湯中要適量加點鹽,這是由於高溫下,大量出汗,體內有相當量的鹽分隨汗排出。鹽的供給量,包括普通飲食中的食鹽在內,每日30克即可,也不能太多。

其次,要多喝點飲料,但飲水需注意多次少量飲用,每次不超過300~500毫升,清涼飲料溫度以10℃為宜。茶葉、可可、咖啡、綠豆湯、烏梅湯,除能補充水分外,還有輕度興奮作用,有助於解除疲勞,改善食欲。在夏天,最好多吃點西瓜,又解渴,又祛暑。

還有,要適當補充維生素。應首先考慮維生素B1、維生素B2和維生素C等水溶性維生素。一般認為,每日飲食中最好含有維生素B1 05毫克,維生素B2 03毫克~05毫克,維生素C 150~200毫克。

最後,要多食些水果、蔬菜、瘦肉、動物內髒、雞、鴨、蛋等。相反,脂肪的供應量應適當減少,若過於油膩,就會引起厭食。夏天,往往食欲下降,所以,在飲食中要注意色、香、味,並適當吃些粗糧。酸味和辛辣的調味品,有增進食欲作用,可適當多食。

不可忽略睡眠保健

夏天,體內物質和能量一般消耗較大,因此,睡好覺就顯得十分重要。古人雲:“能眠者,能食,能生長。”這一點在夏天對於一些身體虛弱的人、高溫作業下工作的,尤其不能忽視。睡眠保健的另一方麵,是要節製性生活,以免損傷人體陰精。

身體鍛煉講方法

暑天炎熱的氣候往往使人煩悶、焦躁、容易“生火”,因而,這時的健身應以避暑熱而從清爽為主。俗話說:“心靜自然涼”,保持精神上的自我寧靜,便是炎夏保健的一個重要內容。旅遊、避暑、遊泳等諸項活動,是暑天健身的有益活動。這些活動的好處在於:置身於自然之中,精神輕鬆愉快,既能避暑消夏,又可鍛煉身體,確實是盛夏有益的健身活動。

祖國醫學認為,夏天人體陽氣最易向外發泄,故應該“夜臥早起,無厭於日”,迎著初升的太陽堅持室外鍛煉。若在夏季能進行20~30次日光浴,每次15分鍾左右,所得的紫外線能使用一年。

防病保健

夏令酷熱多雨,暑濕之氣容易乘虛而入,造成疰夏、中暑。疰夏的主要表現是胸悶、胃納欠佳、四肢無力、精神萎靡、大便稀薄,此病主要反映了胃腸消化功能減退。故減少食量、少吃油膩、減輕胃腸負擔,是預防疰夏的主要措施。中暑大多因為較長時間的日光暴曬或高溫而引起,預防的辦法是多喝些防暑飲料,如酸梅湯、西瓜汁等,野外作業者要戴帽子,避免暴曬。

3秋季提高免疫力的種類與方法

秋令,天高氣爽,氣候逐漸轉涼,民間有“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要穿棉”之說。

生活起居之道

秋季晝夜溫差大,後半夜氣溫比較低,若防備不好容易著涼感冒或導致腹瀉,故夜間睡覺時,要蓋好被子,尤其是保護好腹部。民間又有“秋不忙加冠,春不忙減衣”之說,即“春捂秋凍”。這是說秋季的著裝不要一下穿得太多,趁天氣不太冷時,適當地“凍”著點,這樣有益於提高身體的耐寒和抗寒能力,改善免疫功能,以適應冬季不良的氣候條件,但也不是說,天氣很涼了還要穿著薄單衣,這樣超過了身體的抗寒限度,反而會導致疾病的發生。

運動鍛煉之道

對於秋季的免疫保健,我國現存最早的醫學經典《黃帝內經》已有專門的記載:“秋三月,此為客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誌安寧,以緩秋刑,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生之道也。”比較詳細地論述了人體必須隨著季節氣候的變化而適當地增換衣著,保持精神愉快、情誌安定,以及順應四時而養生的方法。秋季的鍛煉甚為重要,要常用冷水洗手、洗臉、洗腳,有條件的亦可進行冷水浴,這些都要循序漸進,持之以恒。同時要養成早睡早起的生活習慣,清晨堅持到戶外活動,均能提高人體的耐寒和抗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