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馬可·波羅自地中海岸 (1)(2 / 3)

大汗命他的三個使臣,韃靼男爵、尼古剌·波羅、瑪竇·波羅三人,齎呈教皇書的內容如此。大汗以金牌賜波羅弟兄二人

大汗畀以使命以後,又賜彼等以金牌。其上有文曰,使臣三人所過之地,必須供應其所需之物,如馬匹及供保護的人役之類。使臣三人預備一切行裝既畢,遂辭大汗首途。

彼等騎行不知有若幹日,韃靼男爵得病不能前進,留止於一城中,病愈甚。波羅弟兄二人乃將他留在此城養病,別之西行。所過之地皆受人敬禮。凡有所需,悉見供應,皆金牌之力也。

如是騎行多日,抵於亞美尼亞之剌牙思(Layas),計在途有三年矣。因為氣候不時,或遇風雪,或遇暴雨,兼因沿途河水漫溢,所以耽擱如是之久。波羅弟兄二人之抵阿迦城

他們從剌牙思首途,抵於阿迦(Acre),時在1269年4月。及至,聞教皇已死,他們遂往見駐在埃及(Egypte)全國之教廷大使梯博(Thibaud de Plaisance)。既見,告以奉使來此之意。大使聞之,既驚且喜,以此事為基督教界之大福大榮。

於是大使答波羅弟兄曰,君輩既知教皇已死,則應等待後任教皇之即位,然後履行君輩之使命。

他們見大使所言屬實,遂語之曰,此後迄於教皇即位以前,我們擬還威尼斯省視家庭。乃自阿迦首途,抵奈格勒朋(Negrepont)。複由奈格勒朋登舟,而抵威尼斯。既抵威尼斯,尼古剌君聞其妻死,遺一子,名馬可(Marco),年十五歲。此人即是本書所言之馬可·波羅。弟兄留居威尼斯二年,等待教皇之即位。波羅弟兄二人攜帶尼古剌子馬可往朝大汗

他們弟兄二人等候許久,教皇尚未選出。於是互相商量,以為回去複命大汗時,未免太遲。於是他們攜帶馬可,從威尼斯出發,徑赴阿迦,見著那個大使,告以這種情形。並請他允許他們往耶路撒冷去取聖墓燈油,俾能複命於大汗。

大使許之。他們遂自阿迦赴耶路撒冷,取了聖墓燈油,重還阿迦。複見大使,語之曰:“教皇既未選出,我們想回到大汗所,因為我們耽擱時間業已過久了。”大使答曰:“君等既想歸去,我亦樂從。”於是命人作書致大汗,證明此弟兄二人業已奉命來此。唯無教皇,故其使命未達。波羅弟兄二人攜帶馬可從阿迦首途

他們弟兄二人得到大使的書信以後,從阿迦首途,擬往複命大汗。行到剌牙思,不久聽說大使梯博業已當選為教皇,號“格裏高利十世”。他們大喜,會大使遣使者至剌牙思,告此弟兄二人雲,奉教皇命,不必再往前進,可立回阿迦謁見教皇。於是亞美尼亞國王以海舶一艘,載此弟兄二人赴阿迦。波羅弟兄二人還謁教皇格裏高利十世

他們到了阿迦以後,卑禮晉謁教皇。教皇以禮待之,並為祝福。嗣命宣教士二人往謁大汗,履行職務。此二人皆為當時最有學識之人。一名尼古勒(Nicole de Vicence),一名吉嶽木(Guillaume de Tripoli)。教皇付以特許狀及致大汗書。他們四人接到書狀以後,教皇賜福畢,遂攜帶尼古剌君之子馬可,辭別教皇,從阿迦至剌牙思。

他們到了剌牙思以後,適聞開羅(Caire)蘇丹(Soudan、Sultan)奔多達裏(Bondokdari)統領回教大兵侵入亞美尼亞,大肆蹂躪,行人大有被殺或被俘之虞。此二宣教士懼甚,不敢前進,乃以所有書狀交給尼古剌、瑪竇二君,與之告別,回投聖堂衛護會長(Maitre du Temple)所。尼古剌瑪竇馬可三人赴大汗所

他們弟兄二人攜帶馬可首途,騎行久之,經冬及夏,抵大汗所。時大汗所駐之城曰上都,大而且富。至若他們來往途中所見所聞,後在本書中詳細敘述,茲不贅言。他們歸程已費時三年有半,因為氣候不時,同天氣嚴寒,所以耽擱如是之久。大汗聽說他的使臣尼古剌·波羅同瑪竇·波羅二人歸來,命別的使臣迎之於四十日程之外。他們來去並受沿途敬禮,凡有所需,悉皆供應。尼古剌瑪竇馬可覲見大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