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8

黃宗羲雞鳴就枕

黃宗羲(1610—1695)字太衝,號梨洲,浙江餘姚人。他是明末清初著名的啟蒙思想家。

黃宗羲17歲那年,他父親黃尊素遭奸臣魏忠賢陷害,被捉拿進京問罪。臨別時,父親叫他好好鑽研家藏書籍,從中探求古今治亂得失之道,以便將來為國家做一番事業。黃宗羲聽了父親的吩咐,明確了讀書的目的,從此便在家裏刻苦讀書。每天,天還沒亮他就起床讀書,一直讀到深更半夜,雞叫頭遍時才上床睡覺。僅僅兩年時間,他就把家裏豐富的藏書讀完了。

在他19歲那年,他的父親被魏忠賢殺害了。噩耗傳來,極度傷心的黃宗羲沒有被這巨大的悲痛壓倒,他發誓:一定要實現父親生前對他的希望。

這以後,他回到家鄉,拜大儒劉宗周為師,繼續刻苦讀書。在老師的指導下,他深入地鑽研了十三經,閱讀了諸子百家及曆代史書。並對於天文、地理、律曆、數學等,都下苦功研究。

黃宗羲天資並不聰慧,記憶力也不強,每讀完一篇文章,他常常對內容記不準確。但他並不灰心,能夠做到比常人加倍的努力,來彌補天資的不足。讀書易忘,他就用抄書的辦法來加深印象,強迫記憶,而且每天仍是讀到雞鳴時方歇,數十年不斷。他曾在一篇文中寫道:“年少雞鳴方就枕,老人枕上待雞鳴。轉頭三十餘年夢,不道消磨隻數聲。”意思是:我年輕時,讀書直到雞鳴才就枕,老了以後,躺在床上思考問題一直到雞叫為止。回過頭一看,幾十年的時間隻消磨在雞叫聲中……

這篇文章的確是他一生勤奮苦讀的寫照。就是在他80歲高齡時,仍然夜以繼日地用功讀書,甚至在他去世前的二三天,還讀了好幾本書,並在書上寫了詳細的批語。康熙身體力行學科學

康熙帝(1654—1722)即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他是清朝入主中原後的第二個皇帝。他8歲即帝位,15歲親政,直到去世。他是中國曆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也是中國曆史上罕有的能身體力行學科學的皇帝。

康熙帝愛好自然科學,一有餘暇,就學習自然科學知識,力求把握其中的原理。他興趣比較廣泛,對中國曆史、文學有相當的鑒賞能力,又喜歡美術,推崇程朱理學。在天文、曆史、數學方麵也有比較好的基礎。因此,當他接觸西方科學的時候,態度是積極的,而且自己也渴望學習這些知識。他早年從南懷仁學習歐幾裏德幾何學,每天聽講,孜孜不倦。後來又學習測量、天文、物理和醫學。在宮中設置了研究化學和藥學的實驗室。南懷仁去世後,他又請耶穌會傳教士白晉和張誠在內廷講學。在講授之前,先令他們學好滿文和漢文,而康熙帝自己卻不學外文。傳教士講授的學科有測量、數學、天文、解剖學和哲學等。張誠在到北京的第三年即將幾何、三角和天文方麵的書籍譯成漢文和滿文印出,作為教科書和供皇帝閱讀之用。這時康熙皇帝已經三十多歲了,但學習的勁頭依然很高。

由於努力學習,康熙的自然科學知識,特別在數學、天文學和測量學方麵了解較多。例如他能評論著名數學家梅文鼎的著作,曾召見梅文鼎暢談曆象算法;能計算河道閘口流水,晝夜的多少;能用測日晷表,畫出正午日影的至處,經檢驗一點不差。在他58歲那年,巡視大運河時,決定在筐兒港建築一座攔水壩,隨後就在河西務(今河北省武清縣東北、運河西岸,當時是漕運要衝)登岸步行二裏多路,親自設置測量儀器,確定方向,釘下椿木,來記錄測量結果。

在康熙皇帝的直接領導下,利用耶穌會傳教士科學技術方麵的長處,清朝的學者與他們合作,完成了一係列重大科技項目。除了製定並頒行《康熙永年曆》,編著《數理精蘊》、《曆象考成》外,康熙還親自領導完成了全國地圖的測繪。

那是在中俄締結《尼布楚條約》之後,康熙帝見到一幅亞洲地圖,圖中關於清朝滿洲地區的地理知識相當缺乏,便有開展測繪工作的打算。後來他從廣州購入儀器,每到東北和江南各地巡視的時候,就命隨行的外國傳教士先測定經緯度。在條件成熟之後,他命耶穌會傳教士先測京師附近地圖,由他親自校勘,認為遠勝舊圖,才下令由中、西兩方人員組成測繪隊進行全國地圖的測繪。

全國地圖的正式測繪是從康熙四十七年(1708)開始的,由法國教士白晉、雷孝思和杜德美等人率領。先從長城測起,然後測北直隸,再測滿洲地區。為了加快速度,公元1711年康熙命增添人員,分兩隊進行。因此關內十餘省,包括西南、西北廣大地區,約用五年時間先後峻事,康熙五十七年(1718),一份具有相當水平的《皇輿全圖》終於繪成了。這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當時歐洲各國的大地測量,有的尚未開始,有的雖已開始,也未完成,而中國在18世紀初期完成了全國性的三角測量,走在了世界各國的前列。康熙帝親自領導的全國大地測量,有兩件事是非常有意義的。第一,是尺度的規定。康熙為了統一在測量中所使用的長度單位,規定以200裏合地球經線1度,每裏1 800尺,因此每尺的長度就等於經線的百分之一秒。這種以地球的形體來定尺度的方法是世界最早的,法國在18世紀末才以赤道之長來定米製的長度。第二,是發現經線一度的長距不等。康熙四十一年(1702)實測過中經線上由霸洲到交河的直線長度,以後在康熙四十九年(1710)又在滿州地區實測北緯41度到47度間的每度直線距離。這些測量都可以得出緯度越高,每度經線的直線距離越長的結論。如北緯47度比41度處測得的每度經線的長度大258尺。這是過去的測量中從未得到的結果。這一結果曾遭到歐洲一些學者的懷疑,後來得到證實。這是世界科學史上一件值得紀念的大事,所取得的成就,在當時世界上可以說是第一流的。

由於社會條件和康熙本人思想方法的局限,他對自然科學的興趣和一定的探索,隻能產生有限的積極效果。他執政期間,沿用妨礙科學發展的八股取士製度,大興殘暴的文字獄,又嚴重阻礙了科學技術的應用和發展。盡管如此,康熙帝能身體力行學習科學,利用科學,親自領導具有科學意義的工作,這種探索精神,在中國曆代封建社會中是少見的。如果清朝曆朝皇帝都能繼承和發揚這種勇氣和精神,中國近代的曆史中,恐怕就要少些悲劇。王貞儀“雄心勝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