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有個女天文學家,名叫王貞儀,字德卿,江寧(今江蘇南京市)人。她是我國科技史上的一顆明珠。
王貞儀出身於封建士大夫家庭。父母對她非常喜愛而又管教甚嚴,使她從小就養成了酷愛學習的習慣。她學習不僅有鑽勁,而且有韌勁,碰到什麼問題,不弄懂弄通決不罷休。她雖身居閨閣,但卻胸懷寬廣,壯誌淩雲,嚴以律己,刻苦治學。
還在十幾歲的時候,王貞儀就對天文學發生了濃厚的興趣。她不顧夏日炎炎的酷暑,或北風呼呼的嚴寒,堅持觀察天象,考察風雲的流動、星座的變幻、氣溫的升降以及濕度的高低。由於長年觀測,她積累了許多第一手天文資料,取得了豐富的氣象知識,較係統地掌握了四季氣候變化的規律。對某些地區,特別是她家鄉地區的氣象預測,其準確率達到驚人的程度。
王貞儀既注重書本理論,又很注重實踐活動。有時,為了驗證書本中的理論,她在自己的家裏,因陋就簡,創造條件,進行一項又一項科學實驗活動。為了驗證望月和月蝕的關係,對月蝕作出正確的解釋,她反複實驗,常在農曆十五日的晚上,在花園亭子間的正中放一圓桌當地球,在亭中梁上用繩子垂係一盞水晶燈當太陽,在桌旁放上大圓鏡當月亮,一次又一次擺置、挪動、轉移三者的方位,一次又一次地仰望明月星漢,焦思苦慮,反複琢磨,終於寫出了很有價值的天文論著《月蝕解》。
特別可貴的是,王貞儀還提出,地球所處的位置是在四麵皆天的空間,地球上任何地方的任何人所站的都是地,頭頂的都是天。對宇宙空間來說,沒有上、下、正、偏的區別。王貞儀的這個相對空間的理論,在當時是一個很有價值的科學發現,澄清了人們對地球的錯誤認識。
“人生學何窮,當知寸陰寶”。這是王貞儀的治學經驗之談。她隨著父親工作的遷徙,走遍大江南北,塞外關內。在旅途跋涉中,她也從不放鬆學習和考察。她曾寫下了“足行萬裏書萬卷,嚐擬雄心勝丈夫”的著名詩句。但是,在“往往論學術,斷不重女子”的封建社會裏,她的淩雲壯誌和真才實學卻毫無施展的機會。
王貞儀善詩會畫,才華出眾,除天文、氣象外,對地理、數學和醫學等多方麵均有研究。她隻活了29歲,在短短的一生中,卻寫下了包括文、賦、詩、詞各種文體的文學著作《德風亭集》二十卷,以及《星象圖釋》、《籌算易知》、《曆算簡存》等十多種科學論著。她還對別人的一些天文論著提出新的見解。不幸的是,她的科學成就當時沒有受到人們的重視,甚至連她的親屬也不能了解她。王貞儀臨終時,隻得把自己的書稿轉交給一位女友保藏。戴震勤思善問
戴震,字東原,安徽休寧人,清代著名的考據家、思想家。
他10歲入學讀書,記憶力特別強,每天堅持熟讀幾千字的文章;而且他讀書喜歡追根尋底,力求弄懂,從不放過一個疑點。
有一天,老師講《大學》一書,這是儒家經典著作“四書”之一。講完了“大學之道”一段以後,老師高聲說:“這一章叫《經》,是孔子說的話,由曾子記述的;以下的十章叫《傳》,是曾子的見解,由曾子的學生寫下來的。”
戴震一邊認真地聽講,一邊思索著老師的每一句話。老師講完後,戴震上前問道:“老師您這麼講有什麼根據呢?”“這是朱熹說的。”老師回答。戴震接著又問:“朱熹是哪個朝代的人?”“宋朝人。”“那麼,孔子和曾子又是什麼時代的人呢?”“都是周朝人。”“周朝和宋朝,相隔多少年?”老師說:“差不多有兩千年。”“既然如此,那麼,朱熹又是根據什麼了解得那麼清楚呢?”老師被問住了,無話可答。他佩服這位學生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精神,讚歎地說:“真是個了不起的孩子啊!”
朱熹是南宋時代的哲學家,他創建的理學被明清兩代統治者奉為儒學正宗。可是小小年紀的戴震並不盲信這位大人物,對他的《四書章句集注》提出了大膽的懷疑。實際上,戴震的疑問提得很有道理。後來有人考證出《大學》並非曾子及其學生所作,約為秦漢之際儒家的作品。
從這以後,老師講課更加認真了。發現自己的知識已滿足不了戴震的要求,就把許慎的《說文解字》和其它字典、詞典交給戴震,讓他自己去查閱。戴震在讀經書時常常查閱這些工具書,又找來漢代經學家解《經》的各種著作,互相參照、比較、考證。對每個字都窮本溯源,貫串群經,給予確切的解釋。經過3年多時間,他把前人彙編的《十三經注疏》等有關著作都研究一番,掌握了非常豐富的知識,終於成了著名的一代考據大師。
戴震博聞強記,除精通經學、語言學外,對天文、數學、曆史、地理均有深刻研究,著有《原善》、《孟子字義疏證》、《聲韻考》等。乾隆年間修《四庫全書》,他被特召為纂修官。這些成就的取得,是同他學生時代的刻苦鑽研分不開的。練恕十一歲寫史
練恕(1821—1838),字伯穎,廣東連平州(今連平縣)人。他16歲就成了清代著名的史學家。
道光元年,練恕出生於一個書香世家。父親練廷璜是一位重視讀書且頗具文采的地方官,練恕7歲就隨父親到江浙讀書。練恕聰敏過人,學習刻苦。9歲讀完了“五經”,又開始攻讀各種史學名著和諸子百家著作。13歲時,已經精通了13種經書,以及《史記》、《漢書》、《後漢書》。這時,他已能用文言文流暢地寫文章了。14歲時,練恕又遍覽了中國編年體曆史巨著《資治通鑒》。這部巨著共354卷,上至周威烈王、下迄五代後周世宗,共記述了1 362年的史實。這部巨著能載一車,14歲的孩子能遍覽,實在令人驚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