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別人貪婪的時候保持恐慌,在別人恐慌的時候保持恐慌”是巴菲特麵對資本市場時采取的一貫態度,說明我們在投資時不能僅僅依靠其他人的反應,必須依靠自己的理性進行判斷,方能獲得成功。這同樣適用於黃金投資,因為作為單個人或單個機構,都不可能對整個市場的在長期進行完全精確的判斷,並且即使一個人對整體的判斷是正確的,也不能對瞬息萬變的市場變化完全掌握。隻有保持理性,盡可能地掌握信息,分析黃金市場變化的各種情況,及時把握收益或者學會止損,才是投資的王道。麵對經濟增長下行的風險,全球經濟低迷,黃金利好的消息不斷得到支持,黃金在投資者眼中益發綻放出璀璨的光芒。本來就具有黃金白銀情結的中國人,開始幻想著通過購買黃金實現一夜暴富。於是,我們能夠很輕易地看到以下的情景:2010年2月末的一天,一名顧客在中國黃金集團營銷公司北京專賣店出手闊綽,將1200萬元全部購買了幾條;2010年5月的一天,深圳建行迎來了幾個購買10公斤以上黃金的客戶,其中有一個一次性購買了20公斤黃金;2010年5月份,,成都一位女士購買了20公斤黃金;除去這些出手大方的黃金投資客,更有不計其數的人圍在黃金銷售櫃台上,不計成本地購買黃金現貨。黃金現貨市場的火爆延伸到了資本市場,更多的人通過紙黃金、紙白銀和黃金、白銀期貨等各種資本產品試圖在黃金白銀牛市上掘得一桶金。但是,黃金作為一種投資的商品,也必然遵守資本市場的規律。有漲有跌,起起落落從來都是資本市場的自然現象。且不說資本市場上大起大落,就是一種資本品即使處於上升或下降的過程中,也不是直線上升或者直線下降,而是震蕩地上升或者下降。深層地原因我們不予討論,有一個原因就在於投資者對於最低點和最高點的判斷不同。隻有通過不斷買入或賣出,才能形成市場整體的看低或看高。所以說,但凡是投資品,即使在經濟走勢良好的狀態下,其走勢也存在高低之分,價格也存在升降之別,一言以概之,本身就帶有風險性。哲學家羅素說過:這個世界上沒有比黃金更讓人捉摸不透的東西了。實踐證明,黃金投資從來都是充滿風險的,無數聰明的投資者也是為了黃金投資而落得血本無歸的境地。1980年國際金價一路衝高,達到800美元/盎司的高價,但之後卻是一路下跌,直到1999年跌至最低價252美元/盎司。自1999年觸底之後,金價又開始逐步上揚,最近兩年更是牛氣十足。但是,在這種“牛氣”狀態中,黃金投資也不是毫無風險,穩賺不賠。由此來看,黃金絕對不是遠離風險的避風港,投資黃金,可能也會遭遇資產縮水,尤其是在黃金價格被不斷“炒高”的現在,其中蘊含的風險不容易忽視:首先,存在入市時機風險。一般來說,投資的正常軌跡應該是“買跌不買漲”,並非“買漲不買跌”,但是一般人都會在黃金上漲時購買,下跌時拋出。現在,黃金價格已經到達曆史頂峰。2010年,國際金價達到有史以來最高點——1420.78美元/盎司,而北京主要黃金賣場金價格上漲12元/克,達到338元/克,創下金價曆史新高。其中,千足金更是上漲到375元/克。如果現在盲目入市“追高”,將可能被“套牢”。畢竟,黃金已經走出10年牛市,而美元從2001年開始下跌趨勢,至今已有9年之久。根據曆史統計,美元周期一般為8年—10年,目前,隨著美國經濟正在轉暖,美元翻盤的機會增大,到時,難免會對黃金價格形成直接打壓。其次,黃金價格不排除下跌的風險。黃金的走勢也顯得讓人有些看不懂,繼續跳水的可能性也不能排除,因而更顯其投機性。因為相對於其它投資品,黃金投資的綜合性更強,黃金價格的影響因素也更多。知己知彼,百戰百勝,了解影響黃金價格走勢的各種因素,是進行黃金投資的門檻,心中有數才能夠做到胸有成竹。供求關係是影響產品價格的一大因素,黃金價格當然也受供需狀況的變化,黃金勘探情況和世界各國央行買賣黃金是供給方麵,而世界經濟發展狀況是需求方麵,如果世界經濟增長快速,珠寶業、製造業或者投資都會對黃金需求增加,當然,此時的進價也會走高,反之,則會一路下跌;此外,黃金在國際上以美元為計價單位,美元彙率會直接影響金價,如果美元彙率下跌,黃金價值變化較小,黃金價格就會上漲,2008年在金融危機影響之下,美元彙率降低,黃金價格開始走高,呈現一派牛市景象。除供求與彙率之外,金價還受地緣政治局勢的影響,如果世界某地域政局不穩,例如石油主要出口國,作為保值工具,金價一般都會有所上升。生活處處皆學問,政治經濟狀況會影響到黃金投資,黃金投資雖可用於保值,但事先清楚判斷黃金價格走向也必不可少,不僅需要專業與勤奮,還需要精準的眼光和較強的綜合判斷能力。買跌不買漲,也同樣適用,如果金價已經被炒得高高在上,即使再具備保值功效,也夾雜著極高的風險,此時,應該謹慎出手投資。
第13章 “貪婪”的同時保持恐慌!(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