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基金向左,債券向右!(1 / 2)

(第四卷 其他產品:穩定壓倒一切)

2011年,對基金來說,是一個複雜的年份。在這一年,基金公司的數量快速擴張。截止2011年11月18日,5家新基金公司獲批,至此,新基金公司的數量達到68家。也是在這一年,監管機構在對老鼠倉的調查上,加大了力度。部分前公募基金的基金經理,因為老鼠倉被判刑,例如長城基金原基金經理韓剛,被判處一年有期徒刑。這也是基金經理第一次因為老鼠倉,獲得刑事處罰。也是在這一年,伴隨著股市的不給力,基金業績讓人高興不起來,受股票行情江河日下,股票基金虧損20%左右,創下曆年來僅次於2008年的最糟糕表現。據銀河證券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普通的股票型基金平均收益為-24.94%,指數型基金為-22.45%,偏股混合型基金為-23.41%。這種狀況,難免讓基金投資者灰心喪氣。現在,2011年已經過去,塵埃落定的事實無法改變,新的一年如期而至。2012年基金的走勢,會不會雨過天晴,創造一番新的利好?對此,我們抱謹慎的不樂觀態度。就基金行業本身來看,麵臨著很多行業性的結構性問題。最突出的表現是在基金的經營層麵。經過2008年的幾乎全軍覆沒,和2009年的出乎意料的反彈,還有2010年和2011年一路震蕩中下行。不可否認,作為一種理財產品,基金對投資者的吸引力,漸漸變弱。日常生活中,你會發現,基金的銷售變得越來越難,因而支付在銷售上的成本也越來越高。也許你會不相信,進而產生疑問:身邊的朋友大多都買了基金,怎麼能說基金的銷售量減少?數據最具說服力。根據業內數據,2011年,為保證銷售量,各種基金給予銷售渠道的尾隨傭金比率,上升了10%。這種狀況,直接導致了基金行業的盈利。即便如此,基金規模並沒有得到擴大,反而有所縮水。截止2011年底,國內基金管理資產淨值為2.13億元,其實截止2011年3季度,這一數據也是2.13億元。但是,2011年4季度,有1723億元規模的新基金成立。前後數據沒發生變化,無疑意味著基金的行業規模漸漸縮水,人們正在考慮遠離基金。基金規模縮水的同時,基金的募集發行卻越來越放鬆,隨著管理層對基金審核的基本放開,2012年,可想而知,基金的發行,可能會呈現數量龐大與雜亂並存的狀態。快速的背後,不可避免,帶有一種對規模增長的盲目熱情,恰恰欠缺了產品發展所需的市場長遠把握。而且,基金公司醜聞輩出,頻頻踩到地雷,其中,天災的成分不可小覷,人禍的因素也逃無可逃。基金行業的離職潮,逐漸從基金經理的層麵,演變成為基金行業的高管層。人員的不穩定,以及對風險較弱的把控能力,一再考驗著中國基民的承受能力。當然,除了基金行業本身存在的問題,對基金的悲觀情緒,主要來自於對A股市場的擔心。即使身處賣方的券商研究機構,對2012年的基金走勢,也采取了悲觀論調,用“沒有係統性機會”等隱晦詞彙,來表示著對未來宏觀經濟以及基金的悲觀。如果說2011年的股市的波動是一個L形的話,那麼2011年的債券市場則是一個反L形的波動。債券市場在連續六年的優秀表現後於2011年先是跳水然後重新升高,為陰霾的2011投資市場平添了一絲亮光,讓投資者看到了希望。新的一年展望新的形勢,2012年應該還是會延續債券在去年年底的利好趨勢,對於投資者來說,債券不失為一個樂觀的選擇。債券從本質上來說是持有者向外借出資金的一種憑證,還可以視作債權的實物表現形式。投資債券,你會得到兩部分收益,即利息收益和價值收益。前者易於理解,是債券的票麵利息水平;後者則債券本身價值的變化,體現在債券的交易價格波動上。有趣的是,這兩種收益往往是反向變動,價值收益增加則利息收益降低,價值收益降低利息收益增加。2012年,債券可能依然會堅持2011年年底的利好狀態,向投資者回報一個溫暖的春天。主要因為以下兩方麵因素:一是政策因素對流動性產生影響,提高債券價值。2011年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了2012年的經濟調控主要方向,明確中央實行適度穩健的貨幣政策,並增加貨幣政策預調微調的靈活性和機動性。由於通貨膨脹壓力在2011年11月見頂,開始下行,市場對CPI指數的預測為4%左右,可見2012年的通貨膨脹壓力減少,為配合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中國人民銀行已經宣布2012年停發一年期央行票據,這都會表明2012年的貨幣政策是較為寬鬆的,不存在2011年為了對抗通貨膨脹壓力而采取的緊縮性貨幣政策。由於貨幣政策寬鬆,那麼投入到資本市場的資金會較為寬鬆,增加債券的需求,因而提高債券的價值。而且由於寬鬆的貨幣政策導致利率進一步降低,根據債券的價值變化規律——利率降低,債券價值升高,利率降低雖然會導致債券的利率收益降低,但不足以抵消債券價值的升高,因此2012年對於債券來說還是一個價值不斷被推高的年度。2012年是地方債券集體到期的時間,地方債券的償還會導致資金增加,同時流動性增加,投入到債券市場的資金也會增加,這也是債券價值上漲的流動性因素。二是當前宏觀經濟發展情況表明,債券是最佳投資品。著名的美林投資公司曾經根據30多年的經濟數據統計分析發現了經濟增長周期與股票、債券、大宗商品和現金等各種組合之間的密切關係,經濟學上稱為“美林投資時鍾理論”。事實證明,“美林投資時鍾理論”對於解釋經濟現象、預測投資規律具有一定的科學性。2012年,中國經濟發展麵臨外圍經濟條件惡化,國內經濟增長下行,宏觀調控經濟在於調整經濟結構,通貨膨脹壓力放緩,在這樣的條件下,經濟增長麵臨風險,企業盈利微弱甚至虧損,中央銀行實行寬鬆的貨幣政策,債券是最佳投資品。這主要是因為債券往往是固定收益產品,它能夠抵抗經濟發展周期的變化,有助於穩定或提高投資者信息。同時由於股票市場的投資前景並不明朗化,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往往存在“蹺蹺板效應”,在投入資本市場資金一定的前提下,對債券的需求必然增加,債券存在價值上升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