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香》著重讚賞梅的“清冷”,《疏影》著重讚賞梅的“幽靜”。
《疏影》這首詞的重要特色之一就是既寫花又寫人,花人合一,互相幻化,以空靈含蓄的筆觸,構成朦朧優美的意境。
“苔枝綴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開篇展現在讀者麵前的就是一幅色彩鮮明、幽雅清麗的“雙棲圖”。苔枝與翠禽色相近,都是充滿生機的“綠”,其間點綴著美玉般的梅花,就更顯得光彩照人。接著推出第二個畫麵,是“客裏相逢,籬角黃昏,無言自倚修竹”,這完全是用寫人的手法來寫梅,梅花就是佳人的幻化。相逢在“客裏”,又是“籬角黃昏”這麼一個典型環境,更突出了寂寞的氛圍。在這麼寂寞的氛圍裏,“佳人”“無言自倚修竹”。“無言”這神態,“自倚”這動作,突出了這位孤高的佳人形象;另一麵,也折射了詞人在“客裏”懷念情人的孤寂心情。
在這種孤寂情緒的支配下,詞人想到對方也一定會同自己一樣孤寂難熬。下句就借昭君出塞、遠嫁番邦的典故來抒發這種情感,“不慣”、“暗憶”這兩個詞,就傳達出了不尋常的深沉感情。“想佩環、月夜歸來,化作此花幽獨”,這就明寫出人花幻化的藝術意境。放在“月夜”歸來,就更突出“幽獨”的氣質。“月夜”與“黃昏”照應,“花”與“玉”照應,“幽獨”與“無言自倚”照應,文字針線細密,情感脈絡分明。而“幽獨”一詞又是總括了上片的精髓而成為全詞的基調。
下片開頭的“猶記深宮舊事”與上片的“暗憶江南江北”遙相呼應,這是詞人想象自己心上人在遠方孤寂中一定會時時想起美好的往事。“那人正睡裏,飛近蛾綠”,是借南朝宋武帝女兒壽陽公主午睡時梅花飄落眉心留下花瓣印,宮女爭相仿效,稱為“梅花妝”的故事,喻往事之美好令人難忘。這美好的時光多麼值得珍惜!千萬不要像無情的東風一樣,“不管盈盈,早與安排金屋。”但到底往事已成空,如今隻留下一片美好的追憶而已。這就正如梅花終於被東風吹落,而且“隨波去”了,怎能不怨恨那“玉龍哀曲”呢!玉龍,笛名。笛曲《梅花落》是古代流行的樂曲,聽了使人悲傷。到了唱“梅花落”悲歌的時候,才“重覓幽香”,為時晚矣。到那時,花落了,香殘了,隻剩下空禿的疏影,美麗的梅花則“已入小窗橫幅”。就正如美好的時光沒有好好珍惜,而今雙方遠隔千裏,兩地相思,隻能像梅花一樣孤寂地“暗憶”往事了。末句的“幽香”與上片末的“幽獨”遙相呼應,進一步突出了梅的動人形象。
85.黃庭堅的宋詞故事
《念奴嬌》是黃庭堅晚年的重要作品之一,具有一種抑鬱與達觀豪邁交織在一起的風格。
黃庭堅是北宋時期著名文學家、書法家,“江西詩派”創始人,他自幼好學,才智過人,總覺得自己才高八鬥,學富五車,在當地的同輩中已無人能與自己相比,應該走出家鄉,開開眼界,長長見識。就這樣,他離開修水老家,出武寧,過瑞昌,直奔繁華盛地江州府。
聽說少年才子黃庭堅光臨江州,江州府一些自認為才學相當的文人,紛紛前來拜會這位風流少年。其間,有欽佩的,也有嫉妒的。
一天,江州府的文人相約陪黃庭堅遊覽江州名勝,並相機邀詩請對,試試他的才學。
當他們一同來到甘棠湖,隻見湖麵上煙波淼淼,水光粼粼,曹罡見湖中的浸月亭中正好有個遊客在吸水煙,沉吟半晌,吟出上聯,要黃庭堅答對:煙水亭,吸水煙,煙從水起。
黃庭堅想起剛才在城北遊覽過的漢代劉邦大將灌嬰所掘的“浪井”,不假思索,隨口對道:風流井,博浪風,風自浪興。
大家聽了,不禁齊聲叫好。一行人迤邐而行,說說笑笑,談詩論對,好不高興!黃庭堅出口成章,對答如流,同遊的文人們無不佩服,不時以言語奉承。見眾人如眾星拱月般的簇擁、誇讚,漸漸地黃庭堅那年少氣盛、恃才傲物的老毛病又犯了。當一行人來到思賢橋,他神氣十足地對大家說:“承蒙各位抬舉,也為助各位雅興,我現有一上聯,請勿吝賜教。”說完,搖頭晃腦吟道:思賢橋,橋上思賢,德高刺史名留世。
沒料到黃庭堅會突然來這一手,眾文人猝不及防,好一陣時間竟無人答對。麵對如此尷尬的局麵,黃庭堅哈哈大笑:“大家不必為難,白居士不是在你們潯陽江頭寫有一首《琵琶行》嗎?從那裏麵可續出一則很好的下聯。”說著,他得意洋洋地搖著頭,一字一頓地念道:琵琶亭,亭下琵琶,情多司馬淚沾襟。
黃庭堅小小年紀,竟如此博學多才,不由得大家嘖嘖稱讚。這樣一來,他也就更加感到自己高人一截,偌大個江州府沒有哪一個可以比得過他黃庭堅的。於是,他用傲慢而又帶挑釁性的口吻對大家說:“小生學淺才疏,不揣冒昧,看哪位有什麼高招,也好讓我領教領教。”
大家一聽,既感到羞愧,又感到氣憤,都想設法難住他,奚落他一下,以滅滅他的傲氣。但是,誰也拿不出什麼“高招”來。
不覺間,一行人已來到了小喬梳妝樓下。忽然,曹罡向黃庭堅拱了拱手,說道:“幾年前,這裏有位讀書人,其妻也是書香門第出身,洞房花燭之夜,妻子以此樓為題出了上聯,要其夫對出下聯,否則不準上床安睡。”曹罡籲了口氣,又說:“可是,那位讀書人一直未能對出下聯,後來竟因此鬱鬱而死。”他望了望黃庭堅,繼續說道:“此後,這一出對,多年來竟也無人對出,實在慚愧。現在,有請公子指教。”說完,便一字一頓地念出當年小姐的出對:梳妝樓頭,癡眼依依,癡情依依,有心取媚君子君不戀。
黃庭堅一聽,就品出了曹書生的弦外之音:“他們不僅要我對出下聯,還把我比作呆女獻媚,真是可笑。”他抬頭看到廟堂森森,香煙繚繞的延支山,觸景生情,頓時舒開眉心,吟道:延支山下,落木瀟瀟,落花瀟瀟,無緣省識春風春難留。
之後他們上船觀光遊景。
船行十裏,那個在桅杆下扯篷索的船家少年,得知站在船頭上極目遠眺的少年就是才子黃庭堅,便有意與他搭話,謙恭地問道:“敢問先生,你就是能詩善對的‘神童才子’黃庭堅嗎?”
黃庭堅禮節性地點了下頭。船家少年又笑了笑,說:“我們江湖上粗人,平時也有點俗趣。這裏有個對子,隻有上聯無下聯,想請教先生,不知時下有沒有這個興致。”
黃庭堅聽了,歪著頭望了望,見少年一身船家打扮,回過頭去,不予答理。船家少年見了,並不生氣,隻是自言自語道:“嘿,想不到一個譽滿江州府的才子,竟怕起船上的一個小夥計來了。”
“什麼?你鄙俗之人有什麼詩采文章,不怕丟人現醜的話,就出吧!”
船家少年還是微微一笑,拱了拱手,很客氣地道了聲“請教”,便朗聲念道:駕一葉扁舟,蕩二隻漿,支三四……
沒等船家少年念完上聯,黃庭堅哈哈大笑,道:“俗俚之聯,怎登大雅之堂?不過我現在閑得無聊,就來湊湊這個俗趣吧。”然後把手一揚:“繼續念吧。”
船家少年聽了黃庭堅的鄙夷之言,亦不表示反感,隻是說:“不急嘛,請聽清楚。”接著,又從頭念出上聯:駕一葉扁舟,蕩二隻槳,支三四片篷,坐五六個客,過七裏灘,到八裏湖,離開九江已有十裏。
這上聯生動地再現了他們乘坐小船,從江州府出發,一路順風東下的得意情景。船家少年念完這上聯,又對所對的下聯提出要求:“所對下聯,凡逢上聯有數字之處,必須以數字相對,但不論是反是順,不得有一字相同。”黃庭堅聽完,細一琢磨,心裏不禁一驚,犯難了:上聯中,數字一至十均已用完,而下聯不僅要以數字對上聯的數字,且還不能有一個字與上聯相同。這到哪裏去找那麼多的數字與上聯相對呢?
自以為才高八鬥的黃庭堅,竟被一個普普通通的船家少年出對難住了。他站在船頭,半天一言不發,怔怔發呆,額上沁出了冷汗,這時才知自己並非才高八鬥、學富五年,這真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啊!於是,他招呼船家掉轉船頭,放棄了去蘇杭的打算,經江州府又回到家鄉,埋頭苦讀,終成一代大師,名揚天下,名垂史冊。
86.李煜的宋詞故事
宋太宗太平興國三年元旦。這一天,李煜又喝得酩酊大醉。他借助酒勁,拚命發泄著心中的情緒,高聲大喊:“萬古到頭歸一死,醉鄉葬地有高原。”這時,小周後因被強迫入宮伺候,很久才能與李煜見上一麵。每每相見,小周後都憤恨不已:“想當初我是何等風流,如今宋朝皇上有意折辱我。我隻能強作歡顏,忍氣吞聲。皇天無眼,你李煜難道也無眼嗎?眼睜睜地看著我被強拉入宮,卻沒有任何反應。太宗是個禽獸,你也麻木不仁嗎?竟忍心看著自己的妻妾任人汙辱!”李煜忍住心酸,勸解道:“忍耐忍耐吧。忍恥含垢,委曲求全,所有這一切,隻是為你我還能苟活於世呀!想當日,你我為情而起,幾經波折,才稱心如意,我忍心你遭辱嗎?怎能忘從前,雕欄玉砌,紙醉金迷,燈紅酒綠,輕歌曼舞。隻可惜,現今我一如喪家之犬,倉皇失措,自顧無暇。我有何力再顧及其他。你呀,好生保全自己吧。”
小周後含恨入宮。
李煜含恨獨坐。
窗外,雨滴空階,梧葉飄零;窗內,形單影隻,欲哭無淚。李煜對景堪哀,往事縈懷:往昔前呼後擁,姬妾成群,儀衛無數;而今,一國之主成階下之囚,故國夢回,情無寄托。往事已成空,還如一夢中。李煜越想越無奈,卻又總也跳不出往昔的夢影、今日的枷鎖,不覺神思疲倦,昏昏入眠。在夢中,他又重新見到了故國的鄉關:上苑如舊,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隻是玉樓瑤殿影空照秦淮。
春將盡,雨不停,雨打梧桐分外明。
絲絲涼意,縷縷淒清,透過雨絲,透過風片,透過窗欞,直浸到李煜身上。李煜夢醒,仍舊是:雨滴空階,風吹梧葉。李煜獨坐黑暗中,心緒茫茫,無可寄托。真情不知訴與誰,一腔事,盡付與香箋,於是寫了《浪淘沙》詞,“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便是這首詞中的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