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雅卿
李雅卿1954年生於中國台北,籍貫台灣南投縣魚池鄉,致力於台灣教育改革,其主持的台北市自主學習實驗計劃曾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譽為“亞洲最好的另類教育之一”。
曾從事新聞記者工作約十年的李雅卿,因小孩和台灣教育體製衝擊所產生的教育問題,辭職在家教育小孩,並深入研究另類教育方法。在經曆過家長、教師和行政人員的角色,從威權體製教育的傳統中轉變為至力於實踐、宣場自主學習的經曆,使她能以不同的角度看待教育,並有效地與人分享自主學習的概念,協助別人找出實踐的方法,使他們著手改變。1991年曾全家至德國一年,其後並出書記載德國教育和台灣教育的不同產生的反思。1994年創辦種籽學苑,擔任種籽學苑第一任校長。後創辦及主持台北市自主學習實驗計劃,也是自主學習促進會發起人,現任中華民國自主學習促進會執行長。
在帶自己的孩子和創辦學校的過程,李雅卿的教育思想逐漸成形。經曆過家長、教師和行政人員的角色,從威權體製教育的傳統中轉變為至力於實踐、宣場自主學習的經曆,使她能以不同的角度看待教育,並有效地與人分享自主學習的概念,協助別人找出實踐的方法,使他們著手改變。李雅卿的教育實踐也影響了她的小孩。開放源碼程式設計師唐鳳和台灣另類教育研究先驅唐宗浩也都是自主學習的實踐者和提倡者。其著作的《種籽手記》曾為“全國教師票選十大必讀好書”之一,獲得中華民國全國教師會的推薦。
李雅卿持獨立、自主、自律、並反權威、體罰的教育理念,提倡“我-汝”(I-Thou)平等精神之師生關係,並堅持應給予學生完全的自主權,其中包括自主學習權,培養孩子完全獨立思考之能力,強調“自由”遠比“有人管”要困難得多,“自主學習”並不是“快樂學習”。並倡導民主學校,主張民主與法製觀念該在學生就學時即養成。其所創辦的學校與計劃之校園皆設有“校園法庭”,法官經由學生信任投票產生,法庭事務皆由學生主導。
李雅卿說:“替孩子活會養成孩子依賴的心,陪孩子活讓孩子有機會接觸到成人的思考、擴張他的視野,站在父母的肩膀上成長;隨孩子活看似愛他,卻也容易讓孩子陷入孤單、放縱的情境中。我常覺得主體性的思考,最危險的就是落入隨孩子活的情境裡。因為這時的大人,是個冷血的旁觀者。
“致於怎樣做一個陪孩子活的成人?我覺得比較有效的方式是:把討論帶入家庭。讓家庭成為一個溫暖的討論區,讓親子關係從以往威權的上下關係化為平等的討論關係,人人享有他的主體性,卻又透過討論緊密相連,這是目前我能想到的最佳可能,我自己深得其益,也願意和人共享。
“根據我們非正式的調查,目前最讓父母子女挫折的事是覺得對方難以溝通。──孩子覺得很多大人不願意了解他們,不講理,隻會罵人;很多家長覺得孩子不肯讓父母了解,天天臭著一張臉,不肯和父母交心;教師覺得有些學生像一顆顆緊閉的蚌殼,一副你奈我何的樣子;至於家長覺得老師心有定見,教師覺得家長強勢幹預等等,都起因於溝通困難。因此,如何培養良好的討論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事。
“如何使討論成為一種生活方式,一直是我們實驗教育努力的目標。經過長時間的整理和實踐,我們確定討論,尤其是良好的討論,在我們的文化中,真的是需要學習的。如果我們能把討論落實在生活的各個層麵,我們就可以建立信任、平等、支持的互動可能。”
李雅卿有兩名孩子,長子唐宗漢,由於天生有別於一般小孩,結果度過了一段辛苦的小學生涯。他是一名高智商的孩子,8個月大就會說話、幼兒園時就喜歡思考問題、小學二年級能自己看完電腦入門書,念著國小時便已喜歡做實驗。然而這一名聰穎孩子,卻因為與其他同齡孩子不同而受到言語及行為上的排擠,同學覺得他奇怪,加上身體不好,動作慢,跑、跳都輸給其他同學,無法好好融入同學堆中,使他遭孤立與欺侮。更甚的是,一般的課程根本無法滿足其需求,他覺得上課很無聊,老師也不懂得要如何教他。後來雖轉到資優班,但由於恐懼老師的體罰,以及受同學欺侮,他開始拒絕上學。
李雅卿初時還勸孩子上學,但是,有一天她接到學校通知唐宗漢被同學踢昏後,才驚覺應該正視孩子的問題。孩子在最困頓的時候,曾一度想要自殺,李雅卿開始反省主流的競爭社會、體製的教育觀念等種種問題。她放棄了工作,回家帶孩子,做個平凡的家庭主婦。在丈夫留學德國時,她帶著兩名孩子跟過去,兩年多的時間,孩子薰陶在自在的學習環境中,回到台灣後,才14歲的宗漢再也沒有回到學校,隻是曾到大學旁聽,他以自修的方式,選擇自己想學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