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當讓步
處理工作和生活中的一些問題,隻要大前提不受影響,在非原則問題方麵無須過分堅持,以減少自己的煩惱。一個做大事的人,處事要從大處看;因此,隻要大前提不受影響,在小處,有時亦不必過分堅持,以減少自己的煩惱。
傾訴
生活中有煩惱是常事,把所有的煩惱都悶在心裏,隻會令人抑鬱苦悶,有害身心健康。如果把內心的煩惱向知己好友傾訴,心情會頓感舒暢。內心苦悶和憂鬱不傾訴出來,如定時炸彈,一旦觸發,可能釀成悲劇。傾訴可取得內心感情與外界刺激的平衡,當遇到不幸、煩惱和不順心的事之後,切勿憂鬱壓抑,把心事深埋心底,而應將這些煩惱向你信賴、頭腦冷靜、善解人意的人傾訴。
學會體驗“慢生活”
所謂“慢生活”就是在工作和生活中適當地放慢速度,以欣賞的感受對待周圍的人和事物,開車時可以開慢些,騎車時可以騎慢些。生活中適當娛樂,比如唱歌、瑜伽、下棋、打牌、繪畫、釣魚等,不但能調節情緒,舒緩壓力,還能增長新的知識和樂趣。從事你喜歡的活動時,不平衡的心理自然會逐漸得到平衡。
忘卻
忘卻也是保持心理平衡的好辦法。忘記煩惱、忘記憂愁、忘記苦澀、忘記失意、忘記昨天、忘記自己,忘記他人對你的傷害,忘記朋友對你的背叛,忘記脆弱的情懷,忘記你曾有的羞悔和恥辱……這樣你便可以樂觀豁達起來。在生活受到挫折時,應該暫時將煩惱放下,去做你喜歡做的事,如運動、睡覺或看電視等,待到心情平靜時,再重新麵對自己的難題。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是有限度的,麵臨的衝突事件太多就會煩躁不安,緊張惶恐。我們如果能把心中—些不愉快的事忘掉,就能把自己從痛苦中解脫出來,忘卻那些瑣碎之事,就能使自己的身心獲得寬慰,從而激發出新的力量。
適當“阿Q”一下
在遇到突發事件使自己處於尷尬或難堪的場合時,不是躲避現實,或手足無措,甚至埋怨他人,而是自我解嘲,自搭台階,緩和氣氛避免衝突。自我調侃和貶抑的“阿Q”精神這時很值得提倡。
3.心理失衡有哪些表現
性格隱含危機
一些人天生容易焦慮,這類人在狀況出現時,馬上會從緊急、危險的角度去思考。當麵對事情的反應模式就隻有一味的焦慮,且焦慮的情況持續不斷時,這樣的苦惱與不安,反而會打擊你的信心與降低教學質量。
“惡性循環”的失落情緒
每個人對所麵對的事情,並非具備所有解決的能力,因而偶爾會產生遭遇失敗或是束手無策的失落感。而隨失落感所衍生的情緒反應,會使人產生悲觀、失望,沒有信心,甚至憤世嫉俗的心態,出現各種不平衡的心理。
難以滿足的欲望
每個人都會有各種各樣的欲望,但如果對金錢、財富之類心存過高欲望,那就是貪心。貪心,會使你的大腦神經長期處於緊張的狀態。並且會讓你產生一種與正常生理機能不協調的節拍,直至出現心理的失衡。
病魔,讓你束手無策
疾病最容易使人思想消沉,有的還會失去生活的信心。疾病的壓力來自於失去健康身體的憂患,從而失去康複的信心。
工作,你還能承受嗎
長期處在白熱化競爭的氣氛中,會使他們心理極度緊張、苦悶和失望,致使情緒跌宕。當不堪忍受這種超負荷的精神壓力時,自己往往就不能把握自己而失去自控力。年關之際,一年中很多事務會集中在這一時期處理,人們的工作和生活節奏都會因此較平時加快。加之許多單位都會年終評優,體製、人事也往往會在年底春節後有一個調整,這就使年終歲末的人際關係變得更加微妙,人們的心理也會相應發生變化。
另外,工作時間過長也會造成壓力。一般人正常工作時間為8~10小時,如果長期工作12小時以上,就會對人體產生壓力。
4.不要成為心理上的奴隸
許多人認為自己在學校單位裏受到領導和領導的壓榨和奴役,事實上並非如此,真正壓榨和奴役他的不是領導和領導,而是他自己。這些人整天抱怨,說自己像一個奴隸一樣被人役使,內心就漸漸產生了這種低人一等的心態,真正變成了一個奴隸。
改正這些缺點,不要再做自己的奴隸,這樣就沒有人能奴役你了。一旦戰勝自我,你便能克服所有的逆境,困難也就迎刃而解了。以下是一些具體方法:
應該培養高貴的人品,這樣就能使自己超越奴隸的層次。在抱怨自己是他人的奴隸之前,先看看你是否是自己的奴隸。
反省自我,敢於正視自己的心靈,不要對自己放寬要求。你一定會發現,你的心裏隱藏著很多萎瑣的思想和欲望,和不加思考就順從的習慣或者行為,這些東西在你平時的行為中比比皆是。
努力擺脫自私與狹隘的思想,去追求無私和永恒的境界。擺脫自己是受害者的錯覺,試著去深入了解自己的內心,你就會進一步認識到,傷害自己的其實就是你自己。
5.如何不讓壓力壓跨自己
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緊張的世界,不安因素環繞在我們身邊,城市中各種機器音響造成一片緊張,這是一個事實。我們的臉上或言談中隨處都顯現出一種緊張。緊張已經完全深入我們的生活中和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