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世界上,施舍而來的夢想永遠隻是曇花一現,就像黎明前的黑夜,當霞光越過地平線的一瞬間,就會無聲地從你的身邊消失。過早到來的夢想,同樣也會過早地離你而去。把夢想交給自己,你才是自己生命中永遠的主人。

依靠自己的雙手和智慧獲得一切,這才是幸福,才能得到真正的滿足和快樂。孩子,你應該把自己的夢想交給自己,去努力開創真正屬於自己的生活!

29.野心是所有奇跡燃燒的火種

巴拉昂是一位年輕的媒體大亨,以推銷裝飾肖像畫起家。在不到10年的時間裏,迅速躋身於法國50位首富之列。1998年他因前列腺癌在法國博比尼醫院去世。臨終前,他留下遺囑,把4.6億法郎的股份捐獻給博比尼醫院,用於前列腺癌的研究;另將100萬法郎作為專項資金,獎給揭開貧窮之謎的人。

巴拉昂去世後,法國《科西嘉人報》刊登了他的遺囑。他說,我曾是一位窮人,去世時卻是一個富人。在去世前,我不想把我成為富人的秘訣帶走,現在秘訣就鎖在法蘭西中央銀行我的私人保險箱內,保險箱的3把鑰匙在我的律師和兩位代理人手中。誰若能回答“窮人最缺少的是什麼”而猜中我的秘訣,他將能得到我的祝賀。當然,那時我已無法為他的睿智而歡呼,但是他可以從那隻保險箱裏榮幸地拿走100萬法郎,那就是我給予他的掌聲。

遺囑刊出之後,《科西嘉人報》收到大量的信件,也收到了各種各樣的答案。

絕大部分人認為,窮人最缺少的是金錢,除此之外還能缺少什麼?還有一部分人認為,窮人最缺少的是機會,一些人之所以窮,就是因為沒遇到良機。另一部分人認為,窮人最缺少的是技能,現在能迅速致富的都是有一技之長者,一些人之所以成為窮人,就是因為學無所長。還有的人認為,窮人最缺少的是幫助和關愛,每個黨派在上台前,都給失業者大量的許諾,然而上台後真正關心他們的又有幾個?另外還有一些其他的答案,比如:窮人最缺少的是美貌,是皮爾·卡丹外套,是寬敞的住房……總之,答案千奇百怪。

在巴拉昂逝世周年紀念日,律師和代理人按他生前的交代,在公證部門的監督下打開了那隻保險箱,在48561封來信中,有一位叫蒂勒的小姑娘猜對了巴拉昂的秘訣。蒂勒和巴拉昂都認為:窮人最缺少的是野心。

在頒獎之日,《科西嘉人報》帶著所有人的好奇,問年僅9歲的蒂勒,為什麼想到是野心,而不是其他的答案?蒂勒說:“每次,我姐姐把她11歲的男朋友帶回家時,總是警告我說:不要有野心!不要有野心!我想,也許野心可以讓人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巴拉昂的謎底和蒂勒的回答見報後,引起了世界性的震動。一些好萊塢的新貴和其他行業年輕的富翁在就此話題接受采訪時,也都毫不掩飾地承認,野心是永恒的生命動力,是使所有奇跡燃燒的火種。

著名作家高爾基說過:“我常常重複這一句話:一個人追求的目標越高,他的能力就發展得越快,對社會就越有益。我確信這是個真理。這個真理是我的全部生活經驗,是我觀察、閱讀、比較和深思熟慮了一切之後才確定下來的。”高爾基用自己的一生驗證了這段名言。

做高尚的夢,並且飛向你的夢想。你的夢想預示著未來你會成為什麼樣。隻要你對自己誠實,對自己的理想誠實,最終你夢想的世界就會變成現實。

30.腦袋的作用

紐約電話公司的總經理麥卡羅是因小時候被人開過一次玩笑,才醒悟過來的。那時他是一個幼稚的野孩子,非常易於受欺騙,幾乎遠近馳名。他隻知道依靠別人而且絕對地依賴別人,所以他自己從不費力思索。那時他在火車站的車道上做零碎的工作。

一個7月大熱天的下午,位於山岩與河流之間的西岸車站熱得就好像鍋爐一樣。有一個名叫比爾哥林斯的工頭,叫麥卡羅去拿一點“紅油”以備點紅燈用。他說“紅油”在離那兒一裏遠的圓房子裏,麥卡羅很恭敬地聽了工頭的話,然後一心朝著那個方向走去,以便完成他的任務。到了圓房子裏,他就向那裏的人要“紅油”。

“紅油?”那裏的職員十分奇怪地問:“做什麼用的呢?”

“點燈用的。”麥卡羅解釋說。

“啊,我曉得了。”那個職員心中明白了,“紅油是在那個圓房子前麵的油池裏。”他說道。

於是麥卡羅又在那滾燙的焦煤碴路上走了一裏之遠。那裏的人告訴他“紅油”並不在那裏,而且不曉得究竟是在哪裏,讓他最好到站長的辦公室裏去問問。於是麥卡羅又提起腳走了。於是,在火熱的太陽下,他就這麼走來走去地走了一個下午。最後他著急了,便跑去問一個年老的工程師,這個慈祥的老工程師很憐憫地望著他說:“孩子呀!你不曉得那紅光是紅玻璃映出來的嗎?你現在回到工頭那裏去和他理論吧!”

那個工頭想不到他是和將來紐約電話公司的總經理開玩笑,也想不到這孩子將來手下所雇用的職工有6萬人之多。麥卡羅得到這次教訓後,就發誓以後絕不像呆子般被人玩弄了還不知道。他決心將來做事要把眼睛耳朵打開些,而且腦袋瓜也不能隻是用來放帽子的。

有一句諺語:“愚人天天感到無聊,智者時時都在思考。”是的,因為思考確實能使人成熟,使人深刻,使人臻於完善。沒有一個聰明人是不擅長思考的。思考將給人以“分寸”,使人變得縝密而嚴謹。

思考還會給人以充實感,使人感到自己並沒有辜負光陰、辜負人生、辜負生活。這種充實感會產生力量,產生創造崇高業績的自信力量。

有人說,善於思考的人,且不論精神生活多富有,就是外貌也是美的。這一點不假,你看,專注的神態,明亮的眼睛,富於彈性的麵部表情,這不正是思考者的特征嗎?

思考,更有一種神奇的效能:當你由於種種原因而無法閱讀的時候,或者當你徘徊於江邊湖畔,漫步於林中小徑,隻要你是個有思考習慣的人,你都會開動起你那聰明的思維器官,抓住構成你生命的每一分每一秒。

提倡思考,並不意味著可以放鬆實踐,實踐總是第一位的。思考好比播種,行動好比果實,播種愈勤,收獲也就愈豐。假如人和自然界一樣,也有春華秋實的話,那麼,隻有善於思考的人,才有可能品嚐到金秋的瓊漿玉液,享受到大地賜予豐收的喜悅。

31.改變習慣

A公司和B公司都是生產鞋的,為了尋找更多的市場,兩個公司都往世界各地派了很多銷售人員。這些銷售人員不辭辛苦,千方百計地搜集人們對鞋的各種需求信息,並不斷地把這些信息反饋回公司。

有一天,A公司聽說在赤道附近有一個島,島上住著許多居民。A公司想在那裏開拓市場,於是派銷售人員到島上了解情況。很快,B公司也聽說了這件事情,他們唯恐A公司獨占市場,也趕緊把銷售人員派到了島上。

兩位銷售人員幾乎同時登上海島,他們發現海島相當封閉,島上的人與大陸沒有來往,他們祖祖輩輩靠打魚為生。他們還發現島上的人衣著簡樸,幾乎全是赤腳,隻有那些在礁石上采拾海蠣子的人怕礁石硌腳,才在腳上綁上海草。

兩位銷售人員一到海島,立即引起了當地人的注意。他們注視著陌生的客人,議論紛紛。最讓島上人感到驚奇的就是客人腳上穿的鞋子,島上人不知道鞋子為何物,便把它叫做腳套。他們從心裏感到納悶:把一個“腳套”套在腳上,不難受嗎?

A公司銷售人員看到這種狀況,心裏涼了半截,他想,這裏的人沒有穿鞋的習慣,怎麼可能建立鞋的市場?向不穿鞋的人銷售鞋,不等於向盲人銷售畫冊、向聾子銷售收音機嗎?他二話沒說,立即乘船離開海島,返回了公司。他在寫給公司的報告上說:“那裏沒有人穿鞋,根本不可能建立起鞋的市場。”

與A公司銷售人員的態度相反,B公司銷售人員看到這種狀況時心花怒放,他覺得這裏是極好的市場,因為沒有人穿鞋,所以鞋的銷售潛力一定很大。他留在島上,與島上人交上了朋友。

B公司銷售人員在島上住了很多天,他挨家挨戶做宣傳,告訴島上人穿鞋的好處,並親自示範,努力改變島上人赤腳的習慣。同時,他還把帶去的樣品送給了部分居民。這些居民穿上鞋後感到鬆軟舒適,走在路上他們再也不用擔心紮腳了。這些首次穿上了鞋的人也開始向同伴們宣傳穿鞋的好處。

這位有心的銷售人員還了解到,島上居民由於長年不穿鞋的緣故,與普通人的腳型有一些區別,他還了解了他們生產和生活的特點,然後向公司寫了一份詳細的報告。公司根據這些報告,製作了一批適合島上人穿的鞋,這些鞋很快便銷售一空。不久,公司又製作了第二批、第三批……B公司終於在島上建立了鞋市場,狠狠賺了一筆。

同樣麵對赤腳的島民,A公司銷售人員認為沒有市場,B公司銷售人員認為大有市場,兩種不同的觀點表明了兩人在思維方式上的差異。簡單地看問題,的確會得出第一種結論。但我們讚賞後一位銷售人員,他有發展的眼光,他能從“不穿鞋”的現實中看到潛在市場,並懂得“不穿鞋”可以轉化為“愛穿鞋”,通過他的努力,並獲得了成功。

成功是“想”出來的,隻有敢“想”、會“想”,善於思考,思考成功,思考未來的人,才會是成功的候選人。我們應該善於思考,爭取做到把別人難以辦成的事辦成,把自己本來辦不成的辦成。

人不但要養成思考的好習慣,同時還要擴展思考的範圍,建立你的“思維空間站”——開闊思路,擴展思維,這樣才會更好地,更大限度地獲取有益的信息。我們不僅要善於思考,還要擴展思維,突破局限,敢於思考更多與成功有關的事情。

人的大腦是多元化的,多元化的大腦很適合多元化的思考。然而,我們過去所受的教育,都使我們習慣於“直線式的思考”。直線,或許可以說是A→B→C→D→E的依次排序的邏輯。其實這並不是一種好的思維方法,相比而言,發散性思維在處理各種問題時要迅速和有效得多。

我們隻要把直線式的思考方式,改換成人類一向最擅長的“視覺思考”“空間思考”即可。

32.一隻純金貓

保羅和史蒂芬一同外出遊玩。到了目的地後,保羅在酒店裏看書,史蒂芬便來到熙熙攘攘的大街上閑逛,忽然他看到路邊有一位老婦人在賣一隻玩具貓。

那老婦人告訴他,這隻玩具貓是她家的祖傳寶物,因為家裏兒子病重,無錢醫治,才不得已要將此貓賣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