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羅隨意地抱起貓,貓身很重,似乎是用黑鐵鑄造的。然而,聰明的保羅一眼便發現,那一對貓眼是用珍珠做成的。他為自己的發現狂喜不已,便問老婦人:“這隻貓賣多少錢?”老婦人說:“因為要為兒子醫病,所以3美元便賣。”

保羅說:”那麼我就出1美元買這兩隻貓眼吧。”

老婦人在心裏合計了一下,認為也比較合適,就答應了。保羅欣喜若狂地跑回旅店,笑著對正在埋頭看書的史蒂芬說:”我隻花了1美元,竟然買下了兩顆大珍珠,真是不可思議!”史蒂芬發現這兩個貓眼的的確確是罕見的大珍珠,便問保羅是怎麼回事,保羅把自己買貓眼的事情講給他聽。聽了保羅的話,史蒂芬眼睛一亮,急切地問:“那位老婦人現在在哪裏?”史蒂芬按照保羅講的地址。找到了那位賣貓的老婦人。他對老婦人說:”我要買那隻貓。”老婦人說:“貓眼已經被別人先行買去了,如果你要買,出兩美元就可以了。”

史蒂芬付了錢,把貓買了回來。保羅嘲笑他道:“兄弟呀,你怎麼花兩美元去買這個沒眼珠的貓呢?”

史蒂芬卻坐下來把這隻貓翻來覆去地看,最後,他向服務員借了一把小刀,用小刀去刮鐵貓的一個腳,當黑漆脫落後,露出金燦燦的黃金,他高興地大叫道:“保羅你看,果不出我所料,這貓是純金的啊!”

我們可以想象,當年鑄這隻貓的主人,一定是怕金身暴露,便將貓身用黑漆漆了一遍,就如同一隻鐵貓了。見此情景,保羅後悔莫及。

史蒂芬笑道:“你雖然能發現貓眼是珍珠,但你卻缺乏一種思維的聯想,分析和判斷事物還不全麵。你應該好好想一想,貓眼既然是珍珠做成的,那麼貓的全身會是不值錢的黑鐵所鑄嗎?”

由這個小故事,我們可以看到思考的魅力,它將會對個人的發展產生多麼大的影響啊!創造性思維是大腦思維活動的高級層次,是智慧的升華,是大腦智力發展的高級表現形態。如果我們在思考問題時,能夠運用這樣的思維聯想方式,那麼我們的生活和工作將會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正因為思考的神奇魅力,人們才會重視對思維能力的開發,對思想的力量百般傾心。俄羅斯文學家高爾基熱忱地鼓勵人們進行認真思考,讓思想自由騰飛。他深情地謳歌“思想的力量”,指出:“思想時而迅如閃電,時而靜若寒劍。隻有思想是人的女友,他唯獨同她永不分手;隻有思想的光焰才能照亮他路上遇到的障礙,揭示人生的謎,揭開大自然的重重奧秘,解除他心中漆黑一團的混亂;思想是人的自由的女友,她到處用敏銳的目光觀察一切,並毫不容情地闡明一切;思想把動物造就成人,創造了神靈,創造了哲學體係以及揭示世界之謎的鑰匙——科學。”

33.一條狗和一隻貓

一戶人家養了一條狗和一隻貓。

狗是勤快的。每當主人家中無人時,狗便豎起耳朵,虎視眈眈地巡視在主人家的周圍,哪怕有一丁點兒的動靜,狗也要狂吠著疾奔過去,就像一名恪盡職守的警察,兢兢業業地為主人家做著看家護院的工作。每當主人家有人時,它的精神才稍稍放鬆,偶爾會伏地沉睡。

於是,在主人家每一個人的眼裏,這隻狗懶惰,是極不稱職的,便也經常不喂飽它,更別提獎賞它好吃的了。

貓是懶惰的。每當家中無人時,便伏地大睡,哪怕成群的老鼠在主人家中肆虐。貓睡好了,就到處散散步,活動活動身子骨。等主人家中有人時,它的精神也養好了,這兒瞅瞅那兒望望,像一名恪盡職守的警察,時不時地還要去給主人舔舔腳、逗逗趣。在主人的眼中,這無疑是一隻極勤快、極盡職守的貓,好吃的自然給了它。

由於貓的不盡職守,主人家的老鼠越來越多。終於有一天,老鼠將主人家最值錢的家當咬壞了,主人震怒了。他召集家人說:“你們看看,我們家的貓這樣勤快,老鼠都猖狂到了這種地步,我認為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那隻懶狗,它整天睡覺也不幫貓捉幾隻老鼠。我鄭重宣布,將狗趕出家門,再養一隻貓。大家意見如何?”家人紛紛附和說,這隻狗是夠懶的,每天隻知道睡覺,你看貓,每天多勤快,抓老鼠吃得多胖,都有些走不動了。是該將狗趕走,再養一隻貓。

於是,狗被趕出了家門。自始至終,它也不明白趕它走的原因。它隻看到,那隻肥貓在它身後竊竊地,輕蔑地笑著。

孩子們,大腦不能隻成為擺設,那些沒頭沒腦的凝視者永遠隻能看到事物的表象。隻有那些富有理解力的眼光才能穿透事物的現象,深入事物的內在結構和本質之中去,看到差別,進行比較,抓住潛藏在表象後麵的更深刻、更本質的東西。

34.給自己一個懸崖

有一個老人在山裏打柴時,拾到一隻樣子怪怪的、很小的鳥,那隻怪鳥和剛滿月的小雞一樣大小,也許因為它實在太小了,還不會飛,老人就把這隻怪鳥帶回家給小孫子玩耍。老人的孫子很調皮,他將怪鳥放在小雞群裏,充當母雞的孩子,讓母雞養育。母雞沒有發現這些,全權負起一個母親的責任。怪鳥一天天長大了,後來人們發現那隻怪鳥竟是一隻鷹,人們擔心鷹再長大一些會吃雞。為了保護雞,人們一致強烈要求:要麼殺了那隻鷹,要麼將它放生,讓它永遠也別回來。因為和鷹相處的時間長了,有了感情,這一家人自然舍不得殺它,他們決定將鷹放生,讓它回歸大自然。然而他們用了許多辦法都無法讓鷹重返大自然。他們把鷹帶到很遠的地方放生,過不了幾天那隻鷹又飛回來了,他們驅趕它,不讓它進家門,他們甚至將它打得遍體鱗傷……許多辦法試過了都不奏效。最後他們終於明白:原來鷹是眷戀它從小長大的家園,舍不得那個溫暖舒適的窩。

後來村裏的一位老人說:“把鷹交給我吧,我會讓它重返藍天,永遠不再回來。”老人將鷹帶到附近一個最陡峭的懸崖絕壁旁,然後將鷹狠狠向懸崖下的深澗扔去。那隻鷹開始也如石頭般向下墜去,然而快要到澗底時它終於展開雙翅托住了身體,開始緩緩滑翔,然後輕輕拍了拍翅膀,就飛向蔚藍的天空,它越飛越自由舒展,越飛動作越漂亮。它越飛越高,越飛越遠,漸漸變成了一個小黑點,飛出了人們的視野,永遠地飛走了,再也沒有回來。

其實我們每個人又何嚐不像那隻鷹一樣,總是對現有的東西不忍放棄,對舒適安穩的生活戀戀不舍?

人在麵對壓力時會激發出巨大的潛能,因此,我們不必因懼怕逆境和挫折而去當溫室裏的花朵。溫室裏的花朵固然可以安全、舒適地生活,但人生不可能一帆風順,一旦逆境來臨,首先被摧毀的就是失去意誌力和行動能力的溫室花朵,經常接受磨煉的人卻能創造出嶄新的天地,這就是所謂的“置之死地而後生”。

35.圓夢

1967年夏天,美國跳水運動員喬妮·埃裏克森在一次跳水事故中,身負重傷,除脖子之外,全身癱瘓。

喬妮哭了,她躺在病床上痛苦得不能入睡。她怎麼也擺脫不了那場噩夢,為什麼跳板會滑?為什麼她會恰好在那時跳下?不論家裏人怎樣勸慰她,親戚朋友們如何安慰她,她總認為命運對她實在不公。出院後,她叫家人把她推到跳水池旁。她注視著那綠盈盈的水波,仰望那高高的跳台。她再也不能站立在那潔白的跳板上了,那綠盈盈的水波再也不會濺起朵朵美麗的水花擁抱她了。她又哭了起來。從此她被迫結束了自己的跳水生涯,離開了那條通向跳水冠軍領獎台的路。

她曾經絕望過。但現在,她拒絕了死神的召喚,開始冷靜思索人生的意義和生命的價值。

她借來許多介紹前人如何成才的書籍,一本一本認真地讀了起來。她雖然雙目健全,但讀書也是很艱難的,隻能靠嘴銜根小竹片去翻書,勞累、傷痛常常迫使她停下來。休息片刻後,她又堅持讀下去。通過大量的閱讀,她終於領悟到:我是殘疾了,但許多人殘疾了後,卻在另外一條道路上獲得了成功,他們有的成了作家,有的創造了盲文,有的創造出美妙的音樂,我為什麼不能?於是,她想到了自己中學時代曾喜歡畫畫。我為什麼不能在畫畫上有所成就呢?這位纖弱的姑娘變得堅強起來了,變得自信起來了。她撿起了中學時代曾經用過的畫筆,用嘴銜著,練習開了。

這是一個多麼艱辛的過程啊!用嘴畫畫,她的家人連聽也未曾聽說過。

他們怕她不成功而傷心,紛紛勸阻她:“喬妮,別那麼死心眼了,哪有用嘴畫畫的,我們會養活你的。”可是,他們的話反而激起了她學畫的決心,“我怎麼能讓家人一輩子養活我呢?”她更加刻苦了,常常累得頭暈目眩,汗水把雙眼弄得熱辣辣地疼痛,甚至有時委屈的淚水把畫紙也淋濕了。為了積累素材,她還常常乘車外出,拜訪藝術大師。好些年頭過去了,她的辛勤勞動沒有白費,她的一幅風景油畫在一次畫展上展出後,得到了美術界的好評。

不知為什麼,喬妮又想學文學。她的家人及朋友們又勸她了,“喬妮,你繪畫已經很不錯了,還學什麼文學,那會更苦了你自己的。”她沒有說話,她想起一家刊物曾向她約稿,要談談自己學繪畫的經過和感受,她費了很大力氣,可稿子還是沒有完成,這件事對她刺激太大了,她深感自己寫作水平差,必須一步一個腳印的去學習。

這是一條滿是荊棘的路,可是她仿佛看到藝術的桂冠在前麵熠熠閃光,等待她去摘取。

是的,這是一個很美的夢,喬妮要圓這個夢。終於,又經過許多艱辛的歲月,這個美麗的夢終於成了現實。1976年,她的自傳《喬妮》出版了,轟動了文壇,她收到了數以萬計的熱情洋溢的信。又兩年過去了,她的《再前進一步》一書又問世了,該書以作者的親身經曆,告訴殘疾人,應該怎樣戰勝病痛,立誌成才。後來,這本書被搬上了銀幕,影片的主角就是由她自己扮演,她成了青年們的偶像,成了千千萬萬個青年自強不息,奮進不止的榜樣。

不管遇到什麼難關,我們隻能盡量去找出其中好的一麵。這樣,不論多不好的困境,都會轉好!不然,隻會讓自己一直陷在不幸中。在生活中,如果你沒有被逆境嚇倒,反而以樂觀的態度,把它們想像成理所當然的,那麼你就極有可能把逆境變成順境的前奏。

台灣著名實業家曹啟泰現在的生活很幸福,但他從前也有活得很糟糕的時候。有一次在記者訪問他時,他心有所感地說過這樣一句話:“活到現在,我才知道過去的一切,都是為了造就現在的我。”

如果,你也正處於逆境之中,你是否也想這樣灑脫,期望有一個輝煌的將來正在冥冥之中等待著來造訪你呢?

孟子雲:“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憂患和安逸同樣是一種生活方式,但一個可以培育信念,一個隻能播種平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