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當學生遇到困難時,就要用熱情的話語鼓勵他;當學生受窘時,不妨說句解圍的話;當學生自卑時,別忘記用他的“閃光點”燃起他的自信心;當學生痛苦時,應盡量設身處地地說些安慰話;當學生犯錯誤時,換個角度想一想,假如自己是犯錯學生時需要聽哪些話。對學生要有友善的態度,與學生交談常要換位思考,使學生從心底裏體會到,老師的所作是為了學生好,是為了學生的發展。隻有堅持這樣做,才能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才能樹起良好的師德形象。
麵向全體,促進學生全麵發展
麵向全體學生就是要給予全體學生同樣的關心和指導,同樣的鼓舞和期望,作為教師應該公正、公平地對待每一個學生,滿足他們求發展、求進步和需要,使學生從教師的行為中看到希望,受到鼓舞。
把曉理、動情、施愛,幫助學生健康成長放在工作的首位,把少先隊工作與德育工作融為一體,變“成才”教育為“成人”教育,變智育為重心的應試教育為以德育為重心的素質教育。熱愛每一個學生,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即使是最差的學生也有他的閃光點。
在我們的實際工作中,要一分為二地看待每一位學生,努力尋找適合各自特點的發展方向,使每一個學生都能有所收獲,身體素質好,成績較差的同學,就鼓勵他們在體育方麵多下功夫,有特長的學生,就幫助他們選好目標,在學好文化課的同時學好專長,真正讓每個學生都找到自己的發展之路。要允許學生犯錯,要給予具體的幫助和指導,從而得到孩子的信任,與每一位孩子分享著生活中的苦惱與歡樂,給學生一點寬容,讓他有自我反省的餘地,才能從根本上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在以往的教學實踐中,重知識輕能力、重智育輕其他現象十分嚴重。隻要我們認識到這一點就應注意培養學生的全麵發展。課堂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積極地獲取知識,並注意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同時在課內外注意言傳身教,使學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行和行為習慣。在教育實踐中,把教會學生做人,學會求知、學會審美、學會健體、學會勞動有機地統一起來,同等重視學科課、活動課的育人功能,把理論和實際、動腦動手結合起來,把課內外、校內外教育結合起來,使學生的知、情、意、行和諧統一,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麵發展。
身正為範,塑造人格魅力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不僅要教書,更要育人,以自己的模範的品行來教育和影響學生。在教育中,教師往往總是把對學生真誠的愛用美好而禮貌的語言表達出來。語言文明才能取得學生的信任和良好的教育效果。古人說:“慧於心而秀於言。”教師語言美,則其心必然善良而正,必然追求自身的道德修養。教師的儀表是教師精神麵貌的外在體現,是其內在素質的反映和個人修養的標誌,對學生具有強烈的示範作用,所以教師應做到舉止穩重端莊,著裝整齊清潔。
教師的人格魅力是學生成長的重要保證。教師的人格之光對學生心靈的燭照深刻且久遠,甚至可能影響學生的一生。現代教育,要求教師具有現代人的素質和高尚的人格。要有知識淵博的學者形象,要有開拓進取的創新精神,要有堪為師表的高尚品德。古人雲:“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尊重家長,體現師德修養
父母是兒童的第一位和永久的教師,他們在人的一生成長中具有舉足輕重、不可替代的作用。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學校與家庭是兩個並肩工作的雕塑家,有著相同的理想觀念,並朝著一個方向行動。在創造人的工作上,兩個雕塑家沒有相對對立的立場是極其重要的。”尊重家長,引導家長了解、參與、監督學校的教育工作,才能充分發揮家長的監督教育作用,使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
家長是一支蘊藏著巨大教育潛力的隊伍,他們中間很多人的素質並不低於教師,教師隻有放下架子,經常虛心地聽取家長的批評和建議,才能調動家長參與學校教育教學的積極性,不斷改進自己的工作。
如果說,學校是培養人才的搖籃,那麼,教師則是培養人才的人才。而師德則是一個優秀教師的靈魂,是最本質的東西。總之,我們應做到熱愛教育、熱愛自己的學校;熱愛學生,建立良好師生關係;麵向全體,促進學生全麵發展;身正為範,塑造人格魅力;尊重家長,重視師德修養。應把“愛崗敬業鑄師魂”作為加強師德修養的一個重要主題,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才能適應時代需要,完成教書育人的重任。
3.怎樣理解愛崗與敬業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