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1
交際的語言藝術
交際的語言藝術一、交際口才,贏得人脈
1好口才在交際中作用無窮
講究說話在我國是有傳統淵源的,在春秋戰國時代,百家爭鳴出現了能說會道的諸子百家。諸子百家著書立說,宣傳自己的主張,對人們的生活和社會的發展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在國外,人們對口才與交際也看得很重。美國人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就把“口才、金錢和原子彈”看做是賴以在世界上生存和競爭的三大法寶。60年代以後,他們又把“口才、金錢和電腦”看做是最有力量的三大法寶。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電腦”頂替了“原子彈”,而“口才”照樣獨冠“三寶”之首,足見其作用和價值非同小可。
(1)口語表達是人類社會最重要的交際工具
人類語言歸根結底隻有口頭語言和書麵語言兩種基本形式。雖然書麵語言曾經出現過數以萬計的千古雄文,為後人高高仰慕,歎為“觀止”,但就日常語言實踐來看,口語使用頻率更多,應用更廣,覆蓋群眾麵更大。特別是隨著現代載體和傳播媒介的發展,口語突破了時間、地域的局限,就有著更為重要、更為廣泛的作用。
口語表達的作用已滲透當代生活的各個領域。大到解決國際爭端,一場智鬥,能免除兵刃之災;同外商洽談、索賠,一段明曉是非的犀利言辭,可贏得億萬財富;作戰場動員,幾句呼喊,可使軍心一致,士氣大振;作調解糾紛,一席懇談,如綿綿細雨澆灌幹旱心田,化幹戈為玉帛;做思想工作,一團通情達理溫暖的話,可促使庸人立誌,浪子回頭。小到日常生活中談情說愛、公出辦事、商場購物,都離不開口才。至於座談演講、傳播信息、洽談生意、待人接物,學術論辯,更時時需要發揮舌頭的功能。
說話人人都會,但是把話說得規範、得體、連貫、得心應手開不是人人都能做到。隻有有口才者才能做到這一點。既然人是“說話的動物”,一生在說話中度過,那麼舌頭的重要性自在情理之中,而體現說話藝術追求高層次表達的口才,更是重中之重了。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民對說話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在農業化時代,由於生產和交通十分落後,文化非常閉塞,以自然經濟為基礎的人們物質生產自給自足,他們之間的經濟交往很少。人們隻要求“書同文”,不要求“語同音”,更沒有感到提高口語素質的需要。
當我們從傳統的經濟和社會結構中走出來以後,出現在我們麵前的是一個嶄新的商業社會。在現代社會裏,構成社會的各個要素都處在複雜的聯係和不斷的流動狀態之中,如人流、物流、信息流,而其中人是形成這種流轉的關鍵和軸心。而人與人之間的聯係和交流,必須通過語言才能發生接觸。
特別是隨著現代化傳聲技術(電話、廣播、電視、錄音等)的迅速發展,不論是天上地下、還是水麵海底、乃至月球宇宙,凡是人能到達的地方,都能做到直接通話。因此,有人認為,地球的空間距離在日益縮小,變成了一個“地球村”;過去許多靠文字傳遞的信息,今天能用聲音、口語來代替了。由此可知,口才在今天直接影響著人們思想的交流和溝通,影響著信息的傳遞和人際的交往。
可以這樣說,今天的整個人類社會經曆了第四次浪潮,已經進入了信息時代,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日益頻繁,而說話的好差直接決定著交往的好壞、事業的成敗。
說話對交際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首先,語言作為信息的第一載體,其力量是無窮的。在社交場合,語言是最簡便、快捷、廉價的傳遞信息手段。一個說話得體、有禮貌的人總是受歡迎的。相反,一個說話張狂無禮者總是受人鄙視的。
其次,說話隨著現代信息社會的發展,要求也越來越高。快速發展的社會尤其講究速度和效率,於是要求人們彼此的說話應充分節約時間,簡明扼要,能一分鍾講完的話,就不應在兩分鍾內完成。同時高效率的要求也迫使說話者應能說普通話,並且要說的有條理,這也是社交活動所必需的。
其三,信息社會的要求,說話者還應學會“人機對話”,以適應高科技帶來的各行各業的高自動化的要求。在日本和美國,已有口語自動識別機,用來預訂火車票等。文字的機器翻譯若幹年後將發展成為口語的機器翻譯,語言打字機的使用,將使人類的雙手獲得第二次解放。這些人工智能的發展,迫切要求人們不僅能說標準的普通話,更要求人們應講究如何說話。說白話不說半文不白的話,說明白的話不說似通非通的話,說準確的話不說含糊不清的話。
總之,隨著社會改革開放的深入,國際、人際間交往的頻繁,“井底之蛙”已難以適應時代的需要。這迫使人們突出重圍,走出家園,去廣交朋友,去認真說話,通過說話去創造效益、架設橋梁、增進友誼、創造理想的明天。講究說話可謂是人人所需也是人人必須,誰輕視了說話在交際中的重要作用,誰就必將在交際中處處碰壁,屢遭敗績。
2語言的力量能夠征服人心
當今社會是一個充滿競爭與合作的信息化社會,說話不僅是人們日常生活之必需,也是直接影響個人事業成敗的重要因素。生意場上有“金口玉言,利益攸關”之說;工作場合有“一言定乾坤”之說;生活中有“一言既出,駟馬難追”之說。可見,在代社會中,是否能說,是否會說,實在影響著一個人的成敗得失。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要交流信息,溝通思想,這就得靠有一定的語言交流能力,不善言談的人是很難讓人了解其價值的。
1991年11月,中國電影“金雞獎”與“百花獎”在北京同時揭曉。李雪健因為主演《焦裕祿》中的焦裕祿,最終獲得這兩項大獎的“最佳男主角”獎。頒獎之後,李雪健在台上致答謝詞時說:“苦和累都讓一個好人——焦裕祿受了;名和利卻讓一個傻小子——李雪健得了……”他的話音剛落,贏得全場一片掌聲。
他巧妙運用兩句話,既讚美了焦裕祿的為民奉獻精神,又表達了自己受之有愧的心情,打動了觀眾的心,給人留下難以忘卻的美好印象。
語言的力量能征服人心。通過口才的交流與溝通,陌生人可熟識起來,人與人之間的隔閡可以消失,甚至單位之間、社會集團之間、國家之間的矛盾有時也可以通過它得到解決。若是語言運用不當,也可能在交際中失敗,以致損害了自己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