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新秀歌手在一次演唱大獎賽中奪得頭名。主持人問這位激動的歌手有什麼感受時,他說:“今天我博得了第一名非常高興,我賭得了獎金,而且也賭到了名聲。”“賭”字一出口,全場一片嘩然,噓聲不斷,在這種公開的場合如此說話,隻會給人以粗俗淺陋之感,致使“新秀”形象在觀眾心中大打折扣,並在潛意識中了解到了他的參賽動機與人品。
中國有句話說:“與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跟那些具有口才的人交談,比喝了醇酒更令人興奮,良好的話語可以帶給人愉悅和激動,增進人們之間的感情交流與融洽。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正常人不需要說話,不需要和別人交流、溝通,也沒有任何一種工作不需要和別人打交道。
古希臘曾流傳著這樣一則故事。著名的寓言大師伊索年輕時曾給一貴族當奴仆。一天,主人設宴,宴請城中的風流名士。主人傳下話來,讓伊索準備最好的酒肴待客,伊索接到主人的命令後,四處收集各種動物的舌頭,辦了一個舌頭宴。開餐時,主人大吃一驚,忙問:“這是怎麼回事?”伊索笑著回答:“我尊敬的主人,你吩咐我為這些高貴的客人辦最好的菜,舌頭是引導各種學問的關鍵,對於這些名士、貴族們來說,舌頭宴不是最好的菜嗎?”客人聽後,一個個都發出讚賞的笑聲。主人也對伊索的機智表示讚許。次日,主人又吩咐伊索說:“明天給我辦一次酒宴,菜要最差的。”次日,開席上菜時,依然是舌頭。主人見狀勃然大怒。伊索卻不慌不忙地說:“難道一切壞事不是從人口中出來的嗎?舌頭既是最好的,也是最壞的東西啊!”主人聽後無話可說。雖然,這則故事十有八九是人們編出來的,但卻說明了一個道理,即說話對於人來說有著無法估量的作用。
如果你正在求職,覺得麵試這一關不好過,假如你能學會推銷自己的優點,針對提問不卑不亢地回答,那麼,你一定會獲得這份工作。
如果你是位教師,循循善誘和口若懸河是必不可少的。
如果你是位律師,學會唇槍舌劍地辯論就是這種職業的基本功。
如果你是位商務人員,你做貿易也好,做管理也好,推銷公關也好,商戰舌戰是不可避免的,口軟一定利薄,嘴笨做不了賺大錢的生意人。
如果你是位公務員,擁人生的有好口就能更好地親近上級,和睦同事,控製下級。
人生在社交中度過,話語交流伴隨著你每一刻。你時刻在實踐著話語交往,口才是你生活的調味劑,是你事業的推進器,是你家庭的和諧曲,也是你實現自我的凱旋曲。有了好口才,你將會愉快地工作,快樂地生活。
如果你想在滾滾人流中活得輕鬆,適得瀟灑,一定要對語言的力量給予足夠的重視,否則就會湮沒於人海中,飽嚐辛酸。
3口才綜合反映著一個人的能力
西方人對口才十分重視,他們認識到在市場經濟和信息社會中,良好的口才是人生追求成功的重要技能。他們也是這樣做的,他們常常根據一個人的講話水平和交際風度來判斷其學識、修養和能力。
口才和交際的學問,在美國、西歐和日本等發達國家早已盛行,不論是學校教育,還是成人教育都很重視開設這門課程。
美國著名成功學家戴爾·卡耐基以其畢生的精力教給人們怎樣做人處世,走向成功,卓有成效。“卡耐基課程”早已成為心理、口才與交際的成人教育的代名詞。美國的卡耐基學院已達1700多個。
目前,美國已有300多所大學設有說學係或演說學係。從1976年到1980年的四年間,僅獲得“說學”碩士以上的專門人才就有三萬多人。
在我國,提高大眾的口才已顯示出迫切性。長期以來,有一種陋習,就是不把口才看做真才實學,認為那隻是搖唇鼓舌、耍嘴皮子,或隻是誇誇其談,嘩眾取寵;或把口才與詭辯聯係起來,或片麵地認為口才隻是講話的技巧。也就更談不上把口才和交際能力看做是人生的基本功和必修課,有些人甚至認為能說會道算什麼?不過是要嘴皮子罷了!可是真的等他需要能說會道的時候,他已經來不及“磨嘴上陣”了。
其實,口才是一個人的綜合素質和綜合能力的體現。一個善於言談或口才好的人,必須具備敏銳的觀察能力,深刻地認識事物、準確地反映事物的能力;必須具有辯證的科學的思維能力,能夠全麵地分析,準確地判斷,合乎邏輯地推理;必須具有廣博的知識,能夠旁征博引,言之有物,有理有據;還必須有良好的應變技巧,詞彙豐富,條理清晰,風趣幽默。所以口才如何既是衡量一個人學識的重要尺度,更是衡量一個人實際能力的重要尺度。
市場經濟離不開公平競爭,而競爭常常離不開語言。在商業的活動中,能說會道,能使顧客滿意,生產也就越做越旺,相反,板著臉,說話生硬,不得體,顧客不喜歡,老板也要炒他的魷魚。1988年10月,一位來自台灣的客人來到金陵飯店公關部售票台前。
“早上好!”公關經理很有禮貌地站起來招呼。
“我要3張後天去上海的91次軟座票。”客人不耐煩地說。
見客人情緒不好,公關經理立即將訂票單取出,幫客人登記。當寫到車次時,公關經理習慣性地發問:“先生,萬一這趟車訂不到,311、305可以嗎?它們的始發時間是……”
沒等公關經理說完,客人連說:“不行!不行!我就要91次。”
公關經理又強調了“萬一……”這番好心反而把客人惹火了:“什麼萬一,萬一,你們是為客人服務的,就不能這麼說。”
這時,公關經理立即意識到自己說話方法不妥,差一點把客人趕跑了。她根據對方反饋的信息,立即調整話語,轉換語氣說:“我們一定盡最大努力設法給您買到。”這時客人臉上才露出了笑容。
第二天客人來取票。根據頭天打交道的情況。公關經理一改過去公事公辦的辦事態度,笑眯眯地說:“先生,你的運氣真好。車站售票處明天91次車票好緊張,隻剩三張票,全給我拿來了,看來先生您要發財了。”
客人聞聽此言,立即轉身跑到賓館小賣部,買了一大包糖回來請公關小姐吃。
自那以後,客人每次見到公關經理都打招呼,點頭微笑。臨走時,他高興地說:“下次來南京,一定還住金陵。”那一位公關經理差一點把自己的飯碗砸了,還好,她還有隨機應變、及時調整的能力。她原先語言硬邦邦,語氣冷漠,一副公事公辦的樣子,台灣客人神情則憤怒、生氣,對其不滿;當她一發現苗頭不對,馬上語言變得溫情、善解人意,語氣得體、適宜的時候,台灣客人的臉上則陰轉多雲,表情走向舒緩,心裏是甜滋滋、喜洋洋的。不難看出,正是因為這位經理綜合能力較強,才使他能渡過了難關。4事業成功離不開良好的口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