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19

(2)迂回法

迂回幽默術就是真假並用、褒貶並用、正反並用,以曲折的、間接的,而且帶有很大的假定性,把你的意見小作歪曲,使之變成耐人尋味的樣子,通過歪曲形式來使對方領悟你真正意思的一種幽默方法。這種手法往往能夠收到“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有一年在“香港小姐”半決賽中,主持人問:“請問楊小姐,假若你要在下麵的兩個人中選一個做你的終生伴侶,你會選擇誰呢?這兩個人一個是肖邦、一個是希特勒!”這個問題令人兩難。選擇前者或後者,均有缺憾,明顯是一個陷阱。但見楊小姐毫不猶豫地說:“我會選擇希特勒。”楊小姐的回答引起了聽眾和記者的騷動,有人問:“你為什麼選擇希特勒呢?”楊小姐從容地回答:“我希望能感化希特勒。如果我嫁給希特勒,第二次世界大戰肯定不會發生,也不會死那麼多人了。”

肖邦是著名的音樂大師,而希特勒則是一個慘無人道的戰爭販子。“嫁給希特勒”,誰也沒有想到她有如此令人驚異的回答。正當聽眾極為不解的時候,楊小姐卻來了一個90度大轉折,使聽眾不禁對她機警的回答,敏捷的思維,感到由衷佩服。

迂回法的幽默技巧,要害在於迷惑對方,然後給對方一個完全相反的解釋。而這個解釋要事先埋伏在迷惑他的語言中,而這種埋伏的語言必須是有可能作正麵和反麵兩種解釋的。

(3)擬人法

擬人幽默術,是創作童話、動畫和寓言的常用手法。所謂擬人幽默法,是從童話王國、動畫世界裏尋找幽默感。

生活中,有些東西是沒有情感的,缺乏動機、目的和手段。而擬人則是賦予這些東西強烈的感情色彩和某種動機,把某些無意識的結果變成有意識的自覺行為。幽默往往由此而產生。

蘇格拉底是古希臘哲學家,有一次他和一位批評家相遇。這位批評家是個禿子。禿子一見麵除批評蘇格拉底外,還對蘇格拉底進行謾罵,可是蘇格拉底一聲不吭。批評家餘怒未消地說:“你還有什麼話要說嗎?”,氣勢咄咄逼人。蘇格拉底隻是淡淡地說:“沒有,沒有,我隻是羨慕你。”批評家奇怪地問:“你羨慕我什麼?”蘇格拉底回答:“我羨慕你的頭發,它真聰明,早早就離開你的腦袋了。”批評家啞口無言。

蘇格拉底把頭發擬人化,並以其聰明,自動離開,來表示對此人的厭惡。既然他的頭發都厭惡他,別人就不用提了。

在人際交往過程中,運用上述的幽默應變術定能使你身處困境從容應對,安然渡過。4出其不意,巧答妙對

掌握出其不意的表達方式,會收到峰回路轉的效果。這種表達方式在各種交際場合都特別需要。

一位年過半百的貴婦問肖伯納:“您看我有多大年紀?”“看您晶瑩的牙齒,像18歲;看您蓬鬆的卷發,有19歲;看您扭捏的腰肢,頂多14歲。”肖伯納一本正經地說。

貴婦高興地笑了起來:“你能否準確地說出我的年齡來?”

“請把我剛才說的3個數字加起來。”

那位貴婦先是愕然,繼而發出一陣甜甜的笑聲。

日常生活及特定的處境中,有些出其不意表達的語言,是非常精彩的。社會生活中,有時會遇到一些過於自信,聽不進不同意見的人。遇到這種談話對象時,最好采用迂回說理的口才技巧,從側麵,從背麵,從對方意想不到的方麵去突破,使其就範。

一位莊園主,曾在美國獨立戰爭時幹過不少事,但沒知識,看到戰友們有的當議員,有的任州長,心裏難免疙疙瘩瘩的。

一天,他問州長:“打天下者坐天下,這是天經地義的;可現在卻讓知識分子坐天下,這是什麼意思?”

州長:就承認您說的對——打天下者坐天下;可是,打天下的人都漸老了,要不要選換接班人?

莊園主:當然需要!可為什麼挑知識分子接班?

州長:同樣都是沒有參加打天下的中青年人,你說有知識好,還是沒有知識好?

莊園主:這個……

州長:再說,新憲法規定“國家發展教育事業,提高人民的科學文化水平。”從曆史發展趨勢看,將來人人都要變成知識分子。如果有知識、有文化的人都不能坐天下,那就沒有坐天下的人了。

莊園主:那個……

從這番話可以看出,勸說抱有成見的人,或難於接受自己的觀點人,可轉變話鋒,先同意對方“言之有理”,使對方心理上得到暫時的滿足,然後在采用推理的方式,一步一步將對方誘入自己的“陷阱”。

大作家巴爾紮克成名後一度輕信武斷。他的老師為了教育他,有一天拄著拐杖去拜訪他。

巴爾紮克的老師拿著一本小學生的作業本遞給他,說:“親愛的巴爾紮克先生,您是一位大作家,所以我想請您仔細看看這本作業本,告訴我這個孩子的作文水平究竟如何?今後前途怎樣?”

巴爾紮克看完後,望著老師,非常歎氣地說:“恕我直言奉告您,這孩子今後是沒什麼出息的,從字跡看來,這孩子顯得很遲鈍。”

“您成了聲名遠揚的大作家,怎麼連你自己的筆跡也認不出來了?這是您是小學學生時用過的許多本子中的一本呀!”老師說道。

巴爾紮克不禁愧色滿麵,從而改掉了這個缺點。

這位老師采用迂回說理的口才技巧,比直接批評巴爾紮克效果要好得多。5巧言辯理,維護自尊

伊索兩備舌頭宴

著名的古希臘寓言家伊索,年輕的時候給貴族當奴隸。一次,他的主人設宴請客,客人多是當時希臘的哲學家,主人命令伊索備辦酒肴,做最好的菜招待客人。伊索專門收集各種動物的舌頭,便準備了一席舌頭宴。開宴時,主人大吃一驚,問道:“這是怎麼回事?”伊索回答說:

“您吩咐我為這些尊貴的客人備辦最好的菜,舌頭是引領各種學問的關鍵,對於這些哲學家來說,離開了舌頭,就無法闡發他們的哲學要義。因此,還有比舌頭更好的東西嗎?”

客人們聽了,開懷大笑,認為非常有道理。

第二天,主人又要請客,卻故意吩咐伊索辦最壞的菜。誰知當第二天開席上菜時,所有的菜又是舌頭,於是主人大發雷霆。伊索卻鎮靜地回答說:

“禍從口出。誹謗、誣陷、挑撥離間等等這一切壞事,難道不都是通過舌頭出來的嗎?舌頭可以是最好的,但也是最壞的東西啊!”

主人聽了,隻得點頭稱是。唐詩變宋詞

慈禧一生荒淫賣國,偏好附庸風雅。一次她聽說有位文人字寫得極漂亮,便要這位文人給她寫一幅扇麵。這位文人準備在扇麵上題一首唐詩:“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由於心情緊張,竟漏寫了第一句的“間”字。慈禧手下有個奸臣看了,立即進諂言說這是欺她不學無術。慈禧大怒,立即喝令推出斬首,書法家靈機一動,立即奏道:“啟稟老佛爺,奴才寫的不是人人熟悉的那首唐詩,而是一首鮮為人知的宋詞。待我念來:黃河遠上,白雲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慈禧聽了,果然琅琅上口,以為真是宋詞,當即免罪加賞。6妙語謔言的喻理技巧

二醜巧言戲張俊

南宋時候,朝廷的軍隊分別由張俊、嶽飛、韓世忠、劉光世率領。當時,嶽、韓、劉三軍連年在外苦戰,而張俊一軍卻駐在當時的臨安(即杭州),說是保護都城,實際卻是想方設法搜刮民財,老百姓對其恨之入骨。一天朝中演戲,張俊自然也在前邊觀看。兩個唱戲的醜角很想替老百姓出口氣,便自編了一個小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