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庫福特的鼓勵下,船員們齊心協力劃著小艇又向前衝去。海草又密了,船行駛的速度慢了下來。巴庫福特叫大家拿出厚刀,像在原始森林中開拓道路似的一邊劈除擋住小艇去的海草。一邊驅艇前進。小艇在開辟出的一條狹窄的航道上,艱難地前進著。
到了第三天,海草漸漸少了,海麵顯得開闊起來,最後,海草總算沒有了。大家不敢怠慢,拚命地往前劃。到了黃昏時分,木槳一下子突然變得輕了。他們長長地舒了口氣,扔掉手中的槳,累得全部躺下了。
過了好一會,巴庫福特艱難地爬起來,抹了抹幹枯的嘴唇,咽了一口唾沫,沙啞著喉嚨,對大家說道:“夥計們,我們雖然已筋疲力盡,但我們確實都還活著。不過。我們現在還未完全脫離險境,我們如果就此躺下,那豈不是前功盡棄了嗎;我們要活下去,趕快起來,劃到陸地上去。”巴庫福特的話,猶如一劑強心劑,給大家疲憊萬分的軀體增添了無窮的力量,他們紛紛爬起來,抓起船槳,繼續用力劃了起來,小艇又開始向前移動。
“瞧!前麵是海浪!可以看見海浪了!”一名夥伴驚喜萬分地大叫起來。
“我們終於來到外海了!”大家都情不自禁地興奮得歡呼起來。夥伴們看著救生艇外翻滾的海浪,臉上都掛滿了晶瑩的淚珠。一名船員舉起了船槳,在空中拚命地揮舞起來;另一名船員則模仿著波浪聲,大聲地吼叫起來。終於得救了!他們來到了渴望已久的外海。
“這都是大家努力的結果啊!讓我們繼續同心協力,把船劃回可愛的祖國去吧!”巴庫福特神情激動地說道。夥們則互相拍打著對方的肩膀,互相鼓勵著,又操槳劃動起來。
正在這時,一艘通過附近的美國貨船發現了他們,巴庫福特和他的夥伴們終於得救了。美國貨船上的船員聽完了巴庫福特一行的曆險經過,幾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因為,自古以來,還沒有一個人能劃船走出那個令人害怕的馬尾藻海。
回到英國後,他們的曆險經曆迅速傳遍了全國;人們無不對他們憑借自己的雙手和堅強的意誌逃出海洋上墳地的行為感到由衷的欽佩。海流之謎
1856年,一艘在大西洋上航行的雙桅帆船遇到了一場特大風暴,帆船被巨浪打壞,在洶湧的海麵上掙紮了一番以後,漂到比斯開灣的平靜岸邊,拋錨停泊。水手們利用停航的空隙上岸打獵遊玩。回船時,海上又刮起了一陣大風,海麵重新動蕩起來。為了帆船的安全,水手們在海灘上鏟運海沙壓艙。鏟運了一陣.突然一名水手發現沙層中有一顆黑色的圓球,水手們十分驚奇。大家圍攏過來,一看,圓球外表塗滿了瀝青,再剝開瀝青,原來是一顆椰子殼。好奇怪呀!這裏是一片荒灘,沒有任何樹木,更看不到椰子樹。那麼是誰帶來的呢?大家疑惑著。還是一位年長的水手有主意:“劈開看看一於是,另一位水手飛快地從船上拿來斧頭,劈開一看,“哇!有一卷書。”水手們齊聲喊起來。
“書?!”水手們又驚奇了”。
“是的,一卷書!”
再仔細一看,原來是一卷羊皮紙,上麵寫滿古體字。經過一番翻譯,才知道這是1498年意大利航海家哥倫布在第二次西航途中給西班牙國王和王後的一封信,信中報告了與他同行的一艘帆船沉了,另一艘帆船的船員不服從他的命令,反叛了。這份重要報告沒有能夠送到國王手裏,倒是漂到這個荒涼的海灘上,沉睡了358年!
是哪一位“綠衣使者”把這封信送到這海灘上來的呢?
是跳躍不停的海浪,還是漲落的潮流?都不是。它是海洋中的“河流”——海流帶來的。長期與海洋打交道的海員和漁民都知道海洋中有海流存在,它們像陸地上的河流,日複一日沿著比較固定的路線流動著,隻是河流兩岸是陸地,河岸就像是固定的目標可做比照,一望就知道河流是在流動著,海流兩邊仍然是海水,肉眼很難把它分辨出來,因而在很長一段時間裏,海流沒有被人們發現。隻是在遠洋航海開展以後,人們才得到點滴的資料和對海流的某些粗淺而片麵的認識,其中還夾雜了不少神話般的傳說。
人們為了認識海流,從18世紀末期起,便開始利用一種叫漂流瓶的東西進行對海流的觀測。在這種漂流瓶裏裝有一封信,信上寫了該瓶的投放者、投放的時間和地點等,並要求拾到者向投放者報告拾到的時間和地點。1899年,人們在阿拉斯外海投放的漂流瓶,經過6年的漂流,漂到與它相距4000多千米的冰島沿岸。它告訴人們,海水平均每天流過2.8千米。1962年6月,人們又在澳大利亞的佩思附近的海域投放了一批漂流瓶,5年後,其中一些漂流瓶漂到了美國佛羅裏達州的邁阿密。科學家估計,這些瓶子是從佩思經印度洋過好望角,沿非洲北上,橫渡了大西洋,行程約1400千米,平均每小時流過37千米。100多年來,人們總共投放了約15萬個漂流瓶,進行著海流的觀測研究,從而知道了整個海洋中約有32條海流,其中最大的海流,寬數百千米,長上萬千米,規模非常巨大。它們把熱帶高溫的海水帶向寒帶水域,又把寒帶海域的冷水帶向熱帶。就在它們運動中,不斷影響著沿途的氣候。船員們也就利用這種海流流動的本領進行送信件、遞情報,漁民們還利用它測報魚群的動向,配合漁船捕魚呢。海鳴是怎麼回事
神秘莫測的大海經常會發出各種各樣的聲音,這些聲音統稱為“海鳴”。但海鳴的聲源在哪裏呢?有些海鳴的聲源是眾所周知的,比如波浪翻騰和驚濤拍岸發出鳴響,大氣降水、地震和火山活動引起鳴聲,魚類和其他海洋生物發出的聲音等等。但有些海鳴的聲源至今還是個謎。在我國廣東省湛江硇洲島的東南海麵,每當風雲突變,天氣異常,風暴即將到來時,海麵上就會發出一陣陣有節奏的嗚嗚嗚聲地響。這聲音好似悶雷滾動,一高一低,錯落有致。據當地老人說,在很久以前建造硇洲島國際燈塔的時候,法國人把一個大水鼓沉放在水中,水鼓相當於海況探測報警器,專門作海上天氣預報用的,它能隨時向人們發出風浪異變的信息,這嗚嗚嗚的聲音就是它發出來的。可是,誰也沒看見過那沉放在水中的石鼓,更不知道它被放置在什麼地方,有關部門曾專門派出船隻到硇洲島東南一帶的海域巡視搜索,結果什麼也沒發現。
1969年,有人曾在這片海域發現過一群海豬正在遊動,於是,當地人就認為海鳴有可能是海豬的嚎叫聲,但在沒有海豬活動的地方也有海鳴的產生,很顯然這種說法是錯誤的。
1976年,硇洲島東南海上的海鳴聲比以往減弱了,於是,持“水鼓說”的人認為,這是由於水鼓年代太久,從而導致其功能日益減退。持“海豬說”的人則認為,這是由於近年來人們在這一帶海域的活動明顯增加,影響了海豬的正常活動和生活,使海豬遷移的結果。
兩種說法看上去似乎都有一定的道理,硇洲島東南海上海鳴的聲源究竟在哪裏,至今仍是一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