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80年代末,前蘇聯科學家在太平洋一個水域發現大片海底淡水。這種海底淡水不是海底泉水噴湧出的,也不是大河河口的延伸。科學家認為,這是降水積聚引起密度升高而造成的離子滲透現象。海底岩石中有水汽,沉到海底的降水中也有水汽。當沉入海底的降水團在水壓作用下密度升高被壓入海底岸石層時,水汽會產生異常高壓,海底仿佛處於沸騰狀態,淡化了的蒸汽水就會從海底不斷滲透出來,形成了一條海底淡水河。
中國長江、黃河、珠江等河流的入海口也有淡水存在。中國大陸架海底也蘊藏著淡水資源。1993年1月,浙江省廊泅附近海域就發現了海底淡水資源。鑽探結果證明,有8個砂層含淡水,單井出水量可達1000噸。這裏的淡水是長江古河道的延伸。這些淡水資源開發出來,可緩解海島淡水缺乏的狀況。
水是人類的“生命之泉”。按用量標準最高的國家計算,每人每年需要1500~1800噸水。工業上生產1噸合成橡膠需要2500噸水,煉1噸鋼要100噸水。農業上生產1噸稻穀要5000噸水。無論工農業還是人類生活用水都必須是淡水。據估計2010年,世界淡水用量約為70年代的3倍多!
地球上總儲水量約13.6億立方千米,但其中97.5%為海洋鹹水,陸地上的淡水約占2.5%。淡水中又有約70%在南極、北極和雪山冰川,實際可利用的淡水隻占淡水總量的0.34%。加上河流汙染,實際能利用的淡水已出現危機。因此,開發利用海洋中的淡水資源已十分必要。20世紀60年代,美國地質學家就曾圍繞海洋淡水的勘察和利用向世界各國海洋學家提出報告。他們認為,開發海洋中的淡水資源要比海水淡化來得經濟。相信隨著陸地“水荒”的日趨加重,人們是不會讓大海中的淡水資源白白流掉的,海洋中的淡水資源也必將會得到充分的利用。珊瑚島是如何形成的
珊瑚島在人們的眼中,一直是一個美麗的地方,令許多人向往前去一遊,它擁有人類的寶貴財富,擁有豐富的熱帶生物資源,另外還蘊藏著大量的石油、天然氣以及磷礦和鋁土礦。但它是怎麼形成的呢?
關於珊瑚島的成因,通常認為是由珊瑚蟲的骨骼堆積而成。在熱帶、亞熱帶淺海區的海底,生活著很多小型腔腸動物——珊瑚蟲。珊瑚蟲分泌出鈣質的外骨骼,像小房子一樣來保持著自己柔弱的身體。當珊瑚蟲死亡後,它們的子孫們能一代一代地在祖先的“遺骨上”繼續繁殖下去,日積月累,就形成了各種各樣的石灰質的珊瑚叢,發展壯大為珊瑚島。根據珊瑚島的形狀可分為岸礁、堡礁和環礁。
然而,科學家發現,珊瑚蟲最好的生活條件是深度在六十米以內的熱帶淺海,但海洋的深度常常在幾百米至幾千米之間,珊瑚蟲不可能直接在那麼深的海底生活和造礁。那麼,美麗的珊瑚島,特別是那些形狀奇特的環礁,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1936年,達爾文在東印度洋的可可島考察時,提出了關於火山島下沉造成環礁的假說。
地質學家戴利提出“冰川控製論”的解釋。認為是冰期過後,海水溫度回升,海洋環境適宜珊瑚蟲的大量繁殖,並在一些島嶼和大陸邊緣的台地上迅速生長起來。隨著海平麵逐漸上升,珊瑚礁也跟著向上發展,環礁和堡礁也從台地邊緣上增長起來。
20世紀60年代以後,板塊學說認為,板塊移動引起火山島的沉降,在沉降過程中環礁逐漸形成。
1974年,科學家普爾迪提出珊瑚島主要是由早期岩溶作用造成,而不是珊瑚蟲生長的結果。
關於珊瑚島的形成原因,眾說紛紜,但科學的事實根據都不充足,有待科學做進一步與深入的研究。海底深淵之謎
1960年1月23日,太平洋西緣馬裏亞納海溝的洋麵上,驚濤奔湧,狂風怒號。有兩位勇敢的科學家乘坐在美國“的裏雅斯特”號深潛艇裏。潛艇憑借著壓載鋼球的重量,就像天女下凡似的直向地球的深淵飄落下去。兩個多小時後,人類終於第一次到達海底的最深處。水壓計指示這裏的水深是11000米,這比珠穆朗瑪峰的海拔高度還要大2000多米。11千米高的水柱壓到了深潛艇身上,它的分量恐怕不下於當年壓在孫猴子身上的五行山。潛艇承受了大約15萬噸重的壓力。雖然潛艇的殼體由一種強度特高的合金鋼製成,它的直徑仍然被壓縮了1.5毫米。
海底的深溝,是由堅硬的岩石組成,海底上蓋著薄薄的一層泥沙。溝底的軟泥,有的來自繁殖於海麵上的微小生物的遺體。因為它們太小、太輕了,從海麵沉到海底,大約得一年光景。另外,溝坡上的泥沙偶爾也會崩落到溝底。海溝的上部比較開闊,越往下,漸漸縮窄,與長江三峽等陸上峽穀的情形相仿佛。可是,就規模大小來說,名揚中外的長江三峽,擺到深逾萬米的馬裏亞納海溝麵前,那就慚愧得很,隻不過是巨人麵前的侏儒罷了。
世界海洋的平均深度不到4000米,而全球19條海溝的水深卻都在7000米以上,是名副其實的海底深淵。多少年來,科學家們一直在苦苦思索:海溝為什麼會這樣深?難道它僅僅是海底上一種偶然的起伏不平?
在海底的深淵裏,終年暗無天日。這裏見不到海麵上的浪濤,也聽不見人世間的喧囂。它是如此的幽深,莫非已臨近傳說中的地獄冥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