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1
蒼蠅為什麼不會生病
蒼蠅是臭名昭著的“逐臭之夫”,垃圾堆、腐爛的動物屍體都會引來成群結隊的蒼蠅。蒼蠅到處傳播疾病,對人類危害極大。令人奇怪的是,蒼蠅全身都帶著病菌,而自己卻從不被病菌所感染,從生到死都不會害病,其中的奧秘在哪裏呢?
許多生物學家、病理學家對蒼蠅進行研究後發現,蒼蠅對付疾病,有獨特的本領。它吃了帶有多種病菌的食物後,能在消化道內進行快速處理,把無用的廢物和病菌很快排出體外。蒼蠅從進食處理、吸收養分一直到將廢物排出體外,一般隻需要7至11秒鍾,細菌進入蒼蠅體內後沒等繁殖子孫就已被蒼蠅排出了體外。如此高速度、高效率的處理方法,是其他動物望塵莫及的。一般的哺乳動物從進食到排便,最快的也要幾十分鍾,有的要幾個小時;而人類在正常情況下,是24小時排便1次,所以當人們吃了帶有病菌的不潔食物後,一旦不能把病菌及毒素迅速排出體外,病菌就會在體內“興風作浪”,給人體造成危害。
雖然蒼蠅有快速排出病菌的本事,但有些細菌也有快速繁殖的能力。遇上這些對手時,病菌就會在蒼蠅體內大肆活動。不過,蒼蠅也有對付的辦法,那就是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動用自己體內的“原子彈”和“氫彈”。意大利科學家萊維蒙爾尼卡博士經過研究發現,當病菌侵犯蒼蠅機體時,蒼蠅的免疫係統就會“發射”BF64、BD2兩種球蛋白。這兩種球蛋白就像人類使用的“原子彈”、“氫彈”一樣,射向病菌爆炸,與“敵人”同歸於盡。有趣的是BF64、BD2球蛋白從免疫係統“發射”出來時,總是一前一後,成雙成對,從不錯亂,而且“發射”快,“製造”也快,很快就能將“敵人”消滅。
值得指出的是,BF64、BD2的殺菌力要比青黴素強千百倍。如果能提取蒼蠅體內的BF64、BD2用於人類治病,那將給病人帶來福音。昆蟲為何具有卓越的建築技巧
在我國廣西和雲南兩地的南部以及海南島,都有許多聳立在那裏像塔一樣的“建築物”。這是白蟻為自己建造的巢,人們稱它為“蟻塔”。
蟻塔一般高為2~3米,最高的竟達6米。它主要是用泥土以及少量的白蟻分泌物和排泄物建成的,這種建築很結實,風吹雨淋也不會倒塌。
蟻塔內部結構極為複雜。通常有1個主巢和3~5個副巢,巢內又分隔開,形成許多小室。一般主巢的中部,是蟻王和蟻後的“王室”,此外,還有孵化室、羽化室、倉庫等。蟻塔內還建有一些豎直的空氣調節管道,以及溝渠和堤壩,用來流通空氣和排除流入的雨水。
在河裏、水窪及溝渠等處,人們還可以看見沼石娥幼蟲建造的精巧而細致的“套子房屋”。沼石娥幼蟲下唇末端有一塊不大的唇舌,上麵有絲腺孔,孔中分泌出一種能在水裏迅速凝固的粘性物質,幼蟲把這種粘性物質塗抹在小介殼、沙粒及植物碎屑等物的上苗,並把它們粘起來。幼蟲還把這種分泌物抹在套子房屋的內部,讓“房子”光滑、整潔。
沼石娥幼蟲還能夠利用其它的東西作為建築材料。有人試驗證明:給它小玻璃球或搗碎的玻璃屑,它就會造出一座小巧玲瓏的玻璃房子。
蜜蜂的建築更讓人難以相信,如果你仔細觀察蜂巢,就會發現它是由無數六角柱狀體的小房子聯合起來的。房底呈六角錐體狀,它包括6個三角形,每2個相鄰的三角形可以拚成1個菱形,1個房底由3個相等的菱形組成。18世紀初,法國學者馬拉爾琪經過仔細測量,發現每個房底部3個菱形截麵的角度都相等,菱形的銳角為70°32′,鈍角為108°28′。經過計算得知,以這樣的菱形而組成的蜂巢結構,容量最大,而所需的建築材料最少。
這些昆蟲為什麼具有如此卓越的建築技巧才能呢?至今還沒有人能解開這個謎。鳥類為什麼要遷徙
鳥類為了生存,每年到了一定的季節,都要由一個地方飛往另一個地方,過一段時間又飛回來,人們把鳥類的這種移居活動,叫作“遷徙”。
鳥類為什麼會有遷徙現象呢?
有的科學家認為,遠在10多萬年前,地球上曾出現過多次冰川期。冰川來臨時,北半球廣大地區冰天雪地,鳥類找不到食物,隻好飛到溫暖的地方。後來冰川逐漸融化,並向北方退卻,許多鳥類又飛回來。由於冰川周期性的來臨和退卻,就形成了鳥類遷徙的習性。如果真是這樣,那麼鳥類的遷徙現象早在幾百萬年前就存在了。
有的科學家認為,鳥類遷徙的根本原因是受體內一種物質的周期性刺激而導致的。這種刺激物質可能是性激素。有時候,由於這種物質刺激導致的遷徙本能,可能超越母性的本能,因此,在這些鳥類中往往可以看到,當遷徙季節來臨時,雌雄雙親便拋棄剛出生的小鳥而遠走他鄉。
也有的科學家用生物鍾來解釋鳥類遷徙現象。
現在,人們普遍認為,鳥類的遷徙與外界環境條件的變化和它自己內在生理的變化有著密切的關係。
而鳥類的遷徙總是按固定不變的路線飛行,從不迷失方向,這是為什麼呢?
有的科學家認為,鳥類是通過視覺,依據地形、地物與食物來辨認和確定遷徙路線的。而有的科學家認為,鳥類在白天遷徙時是以太陽的位置來辨認遷徙方向的,夜晚則以星宿的位置確定飛行的方向。有的科學家則認為鳥類的遷徙路線是靠鳥類對地球磁場的感應確定的。
科學家們對鳥類為什麼遷徙和鳥類遷徙為什麼不迷失方向等問題各有其理,究竟誰是誰非,還需要科學家們進一步深入研究才能確定。企鵝識途之謎
科學家們在南極發現,那裏的企鵝每到冬季就出海,到未結冰的地方去捕魚為生;等春天到來的時候,它們又長途跋涉,回到自己的故鄉,並且準確無誤。這一段距離足有幾百裏,甚至上千裏。要知道,南極洲是一片茫茫雪原和冰川,沒有任何目標可供企鵝識記。
為了揭開企鵝識途之迷,科學家們曾做了這樣一個實驗。他們捕捉了5隻未成年的企鵝,在它們的身上做了標記,然後把它們轉移到距離它們的故鄉1900千米以外的被冰雪覆蓋的5個不同地點放掉。1個月以後,它們靠步行、滑行和遊泳,穿越沒有任何標誌的冰川雪原,一個不少地回到了故鄉。
這使科學家們困惑了。本來,人們采用了現代化的技術,對候鳥往返、動物遷徙、魚類洄遊等現象進行研究,可至今還沒有得出令人滿意的結論。企鵝這種獨特的識途能力又向科學家們提出了挑戰。為解開企鵝識途之謎,各國的動物學家紛紛奔赴南極進行研究和觀察。
在南極洲,科學家們做了各種各樣的試驗。有人在遠離企鵝故鄉幾百千米以外的地方,將一隻隻企鵝分別放進洞穴裏,在上麵蓋上蓋子。那裏一馬平川,沒有任何標記和特征。然後他們在三個不同位置的觀測塔上觀察放企鵝的地方。過了一段時間,企鵝從洞裏出來了,起初,那幾隻企鵝不知所措地徘徊了一陣,隨後就不約而同地把頭轉向同一個地方——它們的故鄉所在的方向。經過多次觀察,科學家們初步認定,企鵝識途與太陽有關,而與周圍環境無關。它們體內的“指南針”是以太陽來定向的。但是,企鵝要想用太陽來定向,它就必須具備與太陽相配合的體內時針,以便能從某一特定時刻的太陽位置來推定出哪兒是它們的家鄉。可是,企鵝的體內時針是什麼?它又是怎樣與太陽相配合的?這些人們一時還說不清楚。魚類洄遊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