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4
貴州“天無三日晴”
貴州省是全國氣候最潮濕的地區之一,也是全國陰雨天最多的地區之一,一年中陰天日數在200天以上,象北部的遵義,一年有9個月是陰天,換句話說,平均4天裏就有3大是陰天;又如中部的貴陽,平均每年有238個陰天,1月份陰天多達23天,陰天最少的9月份也有14天之多。貴州大部分地區,一年中下雨的日子在150天以上,貴陽平均每年有188個雨天,也就是說,一年中一半以上的日子有雨。5月份的下雨天平均多達20天,12月份最少,但仍有13天之多。1944年1月7日至2月3日,連續下了28天雨。所以說貴州省“天無三日晴”並不過分。
為什麼貴州省陰雨天特別多呢?
冬季,來自北方大陸的冷空氣,經過長途跋涉,翻山越嶺,已經大大削弱,爬上地麵崎嶇的貴州高原後,氣流移動十分緩慢,當它和原來停留在貴州的暖空氣接觸後,由於雙方勢均力敵,長期相峙在那裏,就產生陰雨連綿的天氣。
春季,南方的暖空氣已漸漸加強,頻頻而來,北方的冷空氣也不甘示弱。冷暖空氣相互衝突,因而忽晴、忽陰、忽雨,天氣變化多端。
夏季,北方冷空氣已大規模北撤。來自南方海洋上的暖濕空氣活躍在貴州高原上。貴州高原海拔在1000米以上,地麵高低起伏,暖濕空氣受到地形的抬升和擾動,容易形成雲和雨。有時從四川來的冷空氣,跟南方來的暖濕空氣相遇,更容易形成陰雨天氣,或產生較大的雷、暴雨。
秋季,北方冷空氣開始南下,暖濕空氣還來不及撤退。冷暖空氣不斷交鋒,也常常產生陰雨連綿的天氣。
總之,貴州高原地麵崎嶇不平,空氣受到抬升、擾動、阻塞、摩擦,冷暖空氣接觸機會特別多,是形成貴州多陰雨天的主要原因。由於貴州大部分地區氣候濕潤,非常適宜於林木的生長,樹木種類有2000種以上,著名的林產有生漆、栓皮櫟等。四川盆地多夜雨
四川盆地多夜雨,所以有“巴山夜雨”的諺語。根據氣象觀測統計,四川盆地裏的北碚〔bèi〕(在重慶北麵),平均一年中夜雨占全年降雨次數的61%,春季尤多,夜雨占70%;四川盆地西部的峨眉山,平均一年中夜雨占67%,春季夜雨占69%。我國其他地區,夜雨率沒有四川盆地那樣大,象南京,一年中夜雨平均隻占38%,湖南衡陽一年中夜雨隻占36%。
四川盆地多夜雨的原因,主要是由於盆地內空氣潮濕,天空多雲。雲層遮擋了部分太陽輻射,白天雲下氣溫不易升高,對流不易發展。夜間雲層能夠吸收來自地麵輻射的熱量,再以回輻射的方式,把熱量輸送給地麵,因此雲層對地麵有保暖作用,使夜間雲下氣溫不致過低。可是雲層本身善於輻射散熱,其上層由於輻射散熱,溫度降低很快,這就形成雲層上冷下暖的顯著溫差。於是上下空氣就發生對流、翻騰,使雲層發展,出現降雨現象。
四川盆地的夜雨,在冷暖空氣交鋒頻繁的春季最多,如北碚,春季的夜雨率比夏季高23%。
四川盆地多夜雨,不影響農民白天在田野裏工作,對農業生產是一個有利的條件。“春雨貴如油”
我國黃河以北地區,冬春季冷空氣的控製下,雨量稀少,很幹燥。地裏的麥子,有些地方還有油菜和蠶豆,在嚴寒的冬天幾乎是停止生長的。但當大地春回、燕語鶯啼的時候,這些越冬農作物都好像是從睡夢中醒過來,又恢複了旺盛的生命力。譬如小麥,春天到來時,開始進入“返青”時期,莖和葉由黃逐漸變青,這時,就特別需要充足的水分。三、四月份,油菜正是準備抽薹(tái〕開花的階段,對水分的需要也十分迫切。再拿蠶豆來說,情況也一樣,春天到來後,如果沒有足夠的水分,蠶豆會枯死。這樣看來,在春天,水分對農作物的生長發育顯得特別重要了,這個時候,如果能多下幾場雨,當然特別寶貴。
可是,春季暖空氣的勢力還很弱,不能影響到黃河以北地區,主要的雨區還停留在長江以南,黃河以北地區雨量仍然很稀少,下雨機會不多,在那裏,下一場春雨是非常可喜的,因為田裏的莊稼這時非常需要雨水來滋潤,所以那裏有“春雨貴如油”的說法。至於南方,春天下雨的機會較多,這種說法就不適用了。多雨的森林地
雨,是空氣中的水汽冷卻凝結後落下來的。水汽的多少,是降水多少的先決條件。森林地區之所以多雨,首先就是因為森林地區水汽多。
植物具有強大的蒸騰作用。它們在生長發育中,利用根係不停歇地吸收著地下的水分,經過生理作用,又將水分不間斷地通過枝葉散發到天空。有人計算過,林木在長大發粗的過程中,形成一份重量的幹物質,一般大約需要蒸騰300~400份重量的水分。一畝山毛櫸〔jǔ〕林,一個生長季節即蒸騰186000公斤水,一年要蒸騰383000公斤水。這樣強大的蒸騰作用,好象抽水機一樣,將水從地下抽上來,再噴向空中去。這樣,就大大增加了林區上空的水汽。
森林地區的土壤滲水性和植被保水性也很強,替森林植物的蒸騰創造了有利條件。林區降水時,雨水先經過林冠後再落到地麵上,所以大部分水能夠逐漸地滲入土中。林地由於太陽直射少,溫度變化緩和,融雪時間比無林區長,雪水也能慢慢地滲入土中。林地上的植被,如枯枝落葉和草叢等,吸水力都很強。這樣,林地能夠蓄積大量的水分,源源不斷地供給森林植物蒸騰的需要。
此外,林區降雨,一部分雨水,被林冠阻截,停留在枝葉上,即可直接蒸發到空中去,增加了森林上空的水汽。
科學家的研究資料表明:15畝闊葉林麵積裏,在溫帶一個夏季蒸發最旺盛時期,蒸發的水分比同等麵積的無林區要多20倍。
其次,森林地帶與森林外邊的無林地帶,夏季在太陽強烈照射下,受熱後增溫程度不同,容易發生局部對流,使空氣上升,這也是成雲致雨的條件。
另外,由於森林比平地高,森林又是空氣流動的障礙,平流的空氣向森林區移動時,受到起伏不平的林冠的阻礙,就會在動力作用下被迫上升,使森林上空的空氣垂直交換運動加強,林冠表麵的濕空氣迅速上升,在上升過程中因氣溫降低,濕空氣中的水汽就會大量凝結出來,成雲致雨。
正因為上麵這些原因,所以森林地區降雨較多。華北的春旱
我國華北一帶全年的降水量(包括雨量和雪量),平均來說,一般約在600毫米左右。有的地方多些,有的地方少些;多的可以達到1000毫米,例如在山東泰山一帶;少的隻有400毫米上下,例如在山西太原等地。全年降水量分配在各個時期是很不均勻的,除了夏季最多以外,其他季節都很少。如果以3、4、5三個月作為春季的話,那麼春季降水量隻有全年的10%左右。比如拿北京來作例子,北京的平均降水量,全年為6829毫米,3月為91毫米,4月為224毫米,5月為361毫米;在公元1841~1960年有記錄的94年中,3月到5月降水量增減的變化是這樣的:3月降水量在10毫米以下的有67年,占全部年數的713%;10~20毫米的有18年,占192%;20毫米以上的隻有9年,占96%。4月降水量在10毫米以下的有45年,占全部年數的479%;10~20毫米的有19年,占202%;20毫米以上的有30年,占319%。5月降水量在10毫米以下的有22年,占全部年數的234%;10~20毫米的有20年,占213%;20毫米以上的有52年,占553%。可見整個春季的月降水量在10毫米以下的平均占475%,10~20毫米的平均占202%,20毫米以上的平均占323%。這也表示在春季裏平均一個月降水量在20毫米以下的可能性大約占70%,所以春旱是很容易發生的。
為什麼華北地區的春旱比較嚴重?這要從華北地區的降水來源談起。我國是個季風盛行的地區,冬季風多從西北方的大陸上吹來,帶來的水汽很少,空氣顯得非常幹燥;夏季風多從東南方的海洋上吹來,帶來很多水汽,是降水的主要來源。每年夏季風到達華北的時間比華中和華南要晚些,離開的時間又比華中和華南要早些。一般來說,夏季風在華北盛行的時期是7月和8月,這兩個月也就是華北在一年中的雨季。在雨季裏的降水很多,例如北京7月和8月的平均降水量占全年平均降水量的63%。在春季裏,華北地區大部分時間仍然是被比較幹燥的大陸空氣所控製,要形成降水是比較困難的。不過春季的天氣不象冬季那樣穩定,變化要多些。這時期出現低氣壓活動的機會比較多,這些低氣壓有的是從較遠的西方移過來的,有的就是在華北或西北地區產生的。當這些低氣壓經過時,可以引起降水和刮風的天氣,華北春季的降水主要是靠這種低氣壓活動所供給的。可是由於這些低氣壓多數是由西北幹燥地區移來,空氣裏所含的水汽極少,所以降水量仍然是不多的。秋高氣爽緣何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