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車”1號、2號均用太陽電池和蓄電池供給動力。它的結構樣式與汽車迥異,由輪式底盤和儀器艙組成,底盤下有8個輪子。月球車根據地球上發出的指令在崎嶇不平的月麵上行駛。構思巧妙的是,因為無人駕駛,它在出現緊急情況時,比如車子傾斜過大時,解鎖機構會自動把輪子與傳動機構脫鉤,以防止月球車翻車。在車上的儀器艙內,裝有一係列儀器和照相機、攝像機及通信設備,它們能自動采集月球岩石和土壤,拍攝月球表麵景象及探測月球輻射狀態等。
自1972年12月“阿波羅”17號登月後,人類登月計劃暫告中止。但是人類會不會再重返月球呢?回答當然是肯定的。
既然將來肯定會重返月球,那月球上就需要有更先進的汽車。科學家們正在研製供月球上使用的多種汽車。
輕便的三輪摩托車,一人駕駛,由電池驅動,車長21米,重78千克。這主要是在月麵上行駛的交通工具。還有一種火箭車,由火箭發動機驅動,有趣的是,它沒有輪子,而是跳躍式前進,速度快是它的特點。還有一種中型月球車,長6米,重3000千克,一次充電可行駛325千米。它沒有輪子,卻有像坦克一樣的履帶,因此可以越野爬坡。它的車體是密閉的,可以載客4人,載貨715千克。
在21世紀,月球上還會有更先進、更新奇的汽車大行其道。電動汽車
談起汽車,人們就會想到縱橫交錯、四通八達的公路,想到遍布於公路旁的加油站。的確,汽車為現代社會的交通帶來了極大的方便,沒有汽車的社會甚至是不可想像的。但是,現在的汽車,絕大多數是內燃機汽車,是靠燃燒汽油或柴油來產生動力的,這就在給人類提供極大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嚴重的問題:一是消耗大量石油資源;二是釋放大量含鉛、硫、氮的氧化物等有害氣體,汙染破壞自然環境。
地球上的石油資源畢竟是有限的,不能無限製地消耗下去。70年代出現的石油危機,使汽車生產大國,特別是石油資源貧乏的大國,緊張了一下子。假定有朝一日,石油供應中斷,一些國家的交通就會陷於癱瘓。
說到城市的環境汙染,汽車的確是罪魁禍首。幾十萬輛甚至上百萬輛的汽車在城市的街道上疾馳,猶如同樣數量的小煙囪在施放煙霧,城市的空氣汙染程度相當嚴重。
有沒有辦法解決汽車所造成的公害呢?分單雙號行駛僅僅是權宜之計,不是長遠辦法。人類要努力研製使用其他能源,少汙染的汽車,電動汽車便在考慮之列。
電動汽車,就是以電源為動力的汽車,它並不是什麼新玩意兒。早在1873年,英國人就製成了世界上第一輛有實用價值的電動汽車,1892年美國人也製成了電動汽車並在芝加哥展出。到1915年,美國電動汽車的產量超過了內燃機汽車,達5000輛。但是以後,電動汽車就逐步被內燃機汽車所取代。其主要原因是,電動汽車所用的蓄電池笨重,能量低,充電時間長,使用時間短的緣故。但當內燃機汽車大量發展所造成的公害日益嚴重時,人們才又想起了電動汽車。
但這並不是曆史的簡單循環,新型的電動汽車必須克服過去電動汽車的缺點才會有新的生命力。
電動汽車與內燃機汽車相比,其優點是明顯的。它依靠蓄電池作為動力,電能的來源非石油一家,水力、火力、風力、沼氣均能發電。電動汽車的效率比內燃機汽車高5%。蓄電池的充電可選在夜間電網低峰時刻,最大的優點是,電動汽車不產生廢氣,不必擔心汙染問題,而且電動汽車的噪聲也要比內燃機汽車低5~10分貝。
但是內燃機汽車風行於世,自有它存在的理由,它可達到100千米以上的時速,一次加油行程可達數百千米。而電動汽車目前這方麵還難以企及。
電動汽車發展的關鍵在於改善蓄電池的性能,使之能量大、壽命長、成本低。世界工業發達國家都在競相研製新型蓄電池。德國研製出的一種蓄電池,電池壽命可達千次以上,一次充電可行駛200千米,時速可達130千米。日本製成了一次可連續行駛180千米的電動汽車。我國於1985年3月也製成了“中山湖”牌電動汽車,最高時速60千米,一次行程可達150千米。在世界上,電動汽車技術領先的還是美國。其發展思路是把電動機與汽油發動機結合在一起為動力,在市區行駛時用電動機係統,在郊外公路上使用汽油發動機,這種車可以省汽油25%,還能減少對市區的汙染和噪聲,具備了兩種汽車的優點。
電動汽車的發展還會帶來一係列新興產業的繁榮,如電池製造、充電器、充電站、電動機製造業等,當然也會對傳統產業造成衝擊,如遍布世界各地的加油站的命運就是一個問題。
從發展方向上看,未來的汽車必定屬於電動汽車。在21世紀,新型的電動汽車將成為汽車行業的主角。蒸汽機車趣事
大家都知道,在爐子上把水燒開的時候,水壺會發出“撲撲”的聲音,壺蓋也會被水蒸汽頂起來。要知道,如果一壺水完全變成水蒸汽,要用1650多個水壺才裝得下呢。如果把水壺密封起來、就會產生很大的壓力,可以用來推動機器。蒸汽機車的力氣這麼大,就是靠水蒸汽的力量。
大家從圖中可以看到,蒸汽機車分為前後兩部分。前一半,是個大水壺似的鍋爐,用煤加熱鍋爐裏的水,水變成蒸汽,推動傳動機構。帶動輪子,輪子一轉,火車就跑起來了。機車的後一半,是一輛裝煤、水的車廂,叫煤水車。有了這兩部分,機車就可以飛速前進了。
世界上最早行駛於軌道上的蒸汽機車誕生於1804年,是一位姓特裏維西克的英國人設計製造的。他的蒸汽機車屢次發生事故。又未能得到進一步改進隻好半途而廢。特裏維西克本人於1823年在貧病交加中死去。
世界上第一台能實用的蒸汽機車,是英國工程師斯蒂芬森設計、製造的,它於1814年製成,取名“半統靴”號。經過改進,斯蒂芬森又製造出旅行號,於1825年在世界上第一條標準軌距鐵路上正式運行,從而開創了鐵路運輸的新紀元。
1833年5月,英國賽姆鬆號機車在道口上將一輛滿載牛油的雙輪馬車撞倒。事故發生後,鐵路企業管理者建議在機車上安裝汽笛。蒸汽機車創始人斯蒂芬森采納了這個建議,首先在機車上安裝了汽笛,能及時告示鐵路沿線的行人和車馬,為防止事故作出了貢獻。
蒸汽機車是18世紀下半葉工業革命時期的一大發明,它開辟了近代運輸的新紀元。當時,英國人把工業所需的煤炭從利物浦運到曼徹斯特。用鐵路運輸的費用僅為用馬車運輸的1/5,可見蒸汽機車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
此後,隨著技術的發展,蒸汽機車的性能不斷得到改善1938年,美國的赫德森232型蒸汽機車拉著560噸重的列車。平均速度就可達到每小時193千米,最高速度則達到每小時200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