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3年11月29日,法國飛行駕駛員羅朗德·加羅斯第一次駕駛著飛機穿越地中海,完成了一次從法國到非洲的飛行。從此以後,人們大膽地進行了各種嚐試,開辟國際航線,使得更多的人乘坐飛機在短時間內作長途旅行。在1919年2月8日,第一條國際航線終於誕生了。這條航線是從法國的巴黎,穿越英吉利海峽,到英國的倫敦。由於第一條國際航線開辟成功,飛機便逐漸成為人們進行國與國之間、大陸與大陸之間來往的重要交通工具。現在,大家都樂意乘坐大型客機進行洲際旅行,既舒適又省時。但在當時,坐上那設備簡單的客機,穿洋過海作長途旅行,確實要有一定的勇氣。載人氣球首次飛越大西洋
一個多世紀以來,人們曾先後進行過17次載人氣球飛越大西洋的飛行,但都以失敗告終,有5人為此獻出了生命。然而,人們並未因此放棄乘氣球飛越大西洋的希望。1978年8月11日20點43分,美國48歲的設計師本·阿布魯佐、44歲的馬克西·安德森和31歲的艾勒克特拉航空公司總經理拉裏·紐曼,駕駛著一隻巨大的氣球告別了美國緬因州的雷斯克島市,開始了艱難的航行。氣球在平均海拔6000米的高空以每小時30~40公裏的速度向對岸目標——布爾歇機場飛去。氣球飛行了138小時6分鍾,行程5000公裏,於8月17日降落在法國西北部埃夫勒小鎮附近的麥田裏,偏離了原定著陸點96公裏。這次飛行同時創造了氣球行程最遠和留空時間最長的兩項世界紀錄,實現了100多年來人類欲乘氣球飛越大西洋的願望。
三名美國飛行家乘坐的氣球,名叫“雙鷹二號”,有11層樓那麼高,達30米,球體直徑20米,由棉質和輕質的橡膠膜做成,具有抗油、抗熱、抗水性能。氣球上半部塗銀色,以反射陽光,防止因氦變熱膨脹而使氣球升得太快;氣球下半部塗的是黑色,因夜間水溫比氣溫高,黑色可從洋麵吸熱,這樣能防止氣球迅速下降。氣球下麵的吊艙是一個長方形的盒子,長52米,寬18米。一旦氣球掉進海裏,吊艙可在海上漂浮。吊艙內存放著飛行家們途中所需的一個月的食物和水,必要的導航儀器等,以及壓艙砂袋和鉛塊。這次飛行所花的費用竟達125000美元。第一次環球飛行
第一次完成環球飛行壯舉的是美國人。有趣的是,完成這一壯舉不是空軍,而是美國陸軍航空隊的水陸兩用飛機“芝加哥號”(斯密思中尉和阿諾德中尉駕駛)和“新奧爾良號”(尼爾遜中尉和哈定中尉駕駛)。美國為了這次環球飛行做了充分的準備。他們在機身兩側印上了“陸軍航空隊環球飛行號”的標記和編隊號碼。
1924年4月6日,由“西雅圖號”、“芝加哥號”、“波士頓號”、“新奧爾良號”組成的航空隊,在長機“西雅圖號”率領下,從西雅圖市的湖麵起飛。航空隊一開始就遇到惡劣氣候,當飛到阿拉斯加時,“西雅圖號”發生故障,不能繼續飛行,其餘三架在“芝加哥號”率領下繼續飛越日本,在6月4日下午和5日上午分別飛抵中國上海,停泊在黃浦江麵上。然後又飛越緬甸、泰國、中東、巴爾幹,在斯特拉斯堡上空由法國空軍護航,於7月4日抵達巴黎,正趕上巴黎的節日,受到極其隆重而熱烈的歡迎。第二天在飛往英國的途中,在奧克尼群島上空,“波士頓號”發生故障緊急降落在海麵上。英國救援隊在起吊飛機時不留神把機身撞壞,故其不得不沮喪地退出了首次環球飛行的行列。其餘兩架繼續飛越大西洋,然後在加拿大諾瓦斯科夏半島的皮克特奧把樣機作為“波士頓二世號”編入航空隊,於1924年9月28日在西雅圖徐徐降落,完成了人類史上第一次環球飛行的創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