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酒店位於美國佛羅裏達州基拉各市的淺海底,酒店最頂端離水麵有9米。開業四年來,生意一直很興隆,吸引著無數遊客。這一家特別酒店名叫“凡爾納海底酒店”。凡爾納是 19世紀法國的科學幻想小說家,曾寫過許多以海底為題材的科學幻想小說。

海底酒店的客房約15米長、6米寬,包括客廳、臥室、廚房和浴室,能容納6名住客,每天的收費從2500美元上升到現在的25000美元,而麥克遜和米尼娜以88000美元的高價才獲得2月14日這夜的享受權。海底酒店是用合金材料製成,具有高度防鏽防腐蝕性能。房間裏安裝了錄像、彩電、音響、電腦、衛星電話和微波爐等最現代化的家用電器設備。在浴室中設有海水淡化加熱淋浴器,隨時都可洗個熱水澡。酒店內的空氣是由電解海水製氣機供應的。但最吸引人的還是從每個房間的窗口可以看到海洋裏的魚類和貝類,如身臨水晶宮。

麥克遜和米尼娜身著特製的泳裝,手拉手地從懸崖上跳入大海,由酒店的小門潛入屋內。酒店入口處設有攝像機時刻監視,若有不測,酒店保安潛水員會立即趕往搶救。由小門潛入後,即關上門,按動機鈕,使那個潛水艙內的海水排出,海水排幹後,再進入屋內,關上空氣鎖,海底居室就屬於這一對情侶了。海底酒店內還設有一個高3米、寬6米的“潛水室”。這一對新人在室內換上了潛水服,帶上了可直接呼吸海水的人工水肺。這種人工水肺是德國的科學家運用過氟化碳原理研製成功的,潛水員帶上它可以在30~40米深的水下像魚兒一樣呼吸海水,但在水中停留時間有限,40分鍾後要調換一次新的過氟化碳。但這對於新婚夫婦來說,有半個小時的海底旅遊時間就足夠了,他們在千姿百態的珊瑚叢中撿到了幾隻漂亮的虎斑螺和幾枝珍貴的紅珊瑚,以留作永久的紀念。

從海底探險回到酒店後,又可以坐在密不透水的玻璃窗前觀賞激光照射下的奇妙的海底景色。令人驚奇的是,一條條曲線玲現的“美人魚”在窗外出現,表演各種優美的水中舞蹈,向新郎新娘祝賀,把海底婚禮推向高潮。她們全是海底酒店的專職女侍,隻是裝上一條魚尾巴而已。待“美人魚”表演結束後,就可以進入廚房,享用由微波爐烹製的各色食品,新郎新娘也可以喝上幾杯交杯酒。岸上的親朋好友則可通過可視電話向新郎新娘祝福。

在本世紀末開設這樣一個海底酒店,其目的是讓人們超前領略21世紀到海底生活的風味。美國有關專家也認為,這種新型的海底酒店就是21世紀人們到海底安居樂業的雛形。從科技水平競賽的意義上來說,日本人有能力首先開發海上城市,那麼美國人就更有能力首先營造海底樂園。這種你追我趕的科學精神使人類回歸海洋不久即成現實。世界第一個海上飛機場

1994年9月,日本建成世界第一個海上飛機場——關西空港。它位於大阪灣泉州市,在離陸地約五公裏的海上,硬是用人工填成和造就了一個最現代化的國際機場。在水深十八米的海中建造這個人工島耗去了1.8億立方米土砂,費時5年。全港麵積五百多畝,24小時全天起降。候機室大樓內設有食品街、禮品店,設計新穎,極富現代藝術氣息,成為世界上第一候機室。由於空港懸浮海中,故築有與對岸聯結的大橋,全長3750米,其中一段約2700米的公路、鐵路並用大橋,也是堪稱世界第一的。按設計,這個空港每年升降飛機16萬次,約3700萬旅客由該港出入。這個海上空港也是一個巨大的、具有世界先進科技水平的航空中心,它集科學、美學、建築學等學科之大成。第一座鋼筋混凝土橋

世界上第一座鋼筋混凝土橋是法國一位名叫蒙耶(1828—1906年)的園藝師修建的,落成於1875年。

這座橋長16米、寬4米,是座人行的拱式體係橋。當時,人們並不清楚鋼筋在混凝土中的作用和鋼筋受力後的物理力學性能,因此,橋梁的鋼筋配置都是按照體型構造進行,在拱式構件的截麵中和軸上也配置了鋼筋。橋拱呈橢圓形,這是因為這位園藝師長期用鐵絲網夾在混凝土中製作花盆、管罐、貯水池等,或者是他受了隨圓形古石拱橋的影響。

可惜的是,這座橋早已毀掉了。隨著人們對鋼筋混凝土力學性質的不斷研究和廣泛試驗,到18世紀末、20世紀初,終於造出較為符合力學原理、配筋相對合理的橋梁結構。隨後,鋼筋混凝土才開始作為合格的材料被普遍用於橋梁建築。隨著科學的發展,橋梁建築技術也越來越高。最老與最大的博物館

世界上最老的博物館是英國牛津的阿什摩林博物館,建於1679至1683年間。1924年起固定陳列科學儀器展。

最大的單一的博物館是位於紐約西部中央公園的77與81街上的美國自然曆史博物館,建於1874年。它由22幢互相連接的建築組成,展地麵積為139,350平方米。

最大的組合博物館在華盛頓特區的史密森研究院,共有15個博物館,6,000名雇員,陳列展品1.34億件。就參觀人數而言,史密森太空館最受人歡迎。該館於1976年7月開放。1984年的一天,當118,437人擁入參觀時,館方不得不采取緊急措施予以關閉。研究院每年大約要接待2,400萬參觀者。最完整的天然博物館

位於意大利西南海濱那不勒斯灣附近的龐貝,是在公元前8世紀就市鎮規模的古城。公元79年,意大利維蘇威火山大爆發,淹沒了這座古城。200多年前,當地人在勞動中偶然發現了這座古城遺址,經考證後,才知道是龐貝。經過考古學者們兩百多年的不斷發掘、整理,已使這座古老城市的3/4重現於世。

龐貝城在地下掩埋了近兩千年後重新出現,使它比原來的身價一長萬倍。因為它對人類研究古羅馬時期的生活和社會提供了寶貴的資料。該城許多文物至今完好無損,是一座最好的天然博物館。走進這座博物館,人們就象走進了1,900多年前的古代羅馬城市。最大的航空港

近年,沙特阿拉伯正在紅海之濱建設世界上最大的航空港——吉達國際機場。其占地麵積廣達103平方公裏,比原來世界上最大的美國達拉斯航空港大半倍以上,比不久前才落成的日本東京成田航空港則要大將近10倍。吉達航空港的總投資估計將達45億美元,在世界各大機場中遙遙領先。

吉達是一個僅40萬人口的城市,周圍都是茫茫的沙漠和草原,為什麼要在這裏建設如此之大的一個航空港呢?原來吉達附近有兩個伊斯蘭教的宗教聖地:城東60公裏處是伊斯蘭教創始人穆罕默德的誕生地麥加,城北320公裏處的麥地那則有他的陵墓。遍布世界各地的穆斯林都把前往這兩個地方朝覲當作一生中最大的願望和應盡的義務。近年來每年朝覲人數已超過100萬,其中大部分都是乘飛機來的,而且40%以上都集中於11月和12月,這就使原來的吉達機場極為擁擠。為此,早在60年代就已開始考慮在吉達建設一個新機場,隨著近年來沙特阿拉伯經濟的迅速發展,擬議中的新機場規模也越來越大。

1975年新航空港正式動工。它位於吉達市北25公裏處,緊靠通往麥地那的高速公路。第一期工程已於1979年9月交付使用。這期工程包括兩條分別長3300米和3800米的跑道,高45米的中央控製塔,四個停機坪和一號候機大樓。這座大樓是一幢宏偉的四邊形建築,屋頂類似一隻沙漠遊牧民的帳篷,具有濃鬱的阿拉伯民族風格。樓內鋪設的是白色大理石,並安裝了空氣調節設備,以改善當地炎熱幹燥的沙漠氣候。第一期工程的完成,每天即可接待16000名旅客。由於當地水源奇缺,航空港的用水將依靠紅海岸邊的一座海水淡化廠,它每天可生產25萬噸淡水。世界第一大海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