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還想知道]
大氣的壓力很大,涼水中的空氣跑不出來,加熱後空氣變輕了,在水燒到100℃左右的時候,熱的水汽壓力大於空氣的壓力,所以水汽就跑了出來。
平時所說水在100℃沸騰,指的是在標準大氣壓下的情況。如在3500米的高山上,水不到90℃就沸騰;在珠朗瑪峰的山頂,水在72℃就沸騰起來。地方時是各地根據太陽與
本地子午線所測定的時刻嗎?當我們打開收音機時,每逢整點,就能聽到廣播電台廣播:“北京時間X點整。”從沒說過別的城市時間。
什麼是地方時呢?我們知道太陽經過當地子午線——經線的時刻是正午。子午線相同的各個地點,時間都一樣的。各個地點根據太陽和本地子午線所測定的時刻,就叫地方時。經度不同的地點,時間都不相同,並測出經度每相差15°,地方時也不會相同。這樣的時間差給國際交通、郵電等事業帶來了極大的不便,引起很大混亂。
世界各國為避免混亂,簽定了協議,把整個地球劃分為24個時區,每區跨經度15°,時間相差一小時。各區都以中央標準經線的地方時作為全區的共同時刻,這種時刻就叫做區時。采用相同時刻的區域,叫做時區。這樣,整個地球共劃分為24時區,大大簡化了地球上時間的計算。
我國從東到西,橫跨經度64°,分布在五個時區,最東部和最西部時間相差五個小時,但我國一律采用首都北京所在的區時作為全國的統一標準時。
[我還想知道]
我國由西到東可劃分為東五區、東六區、東七區、東八區和東九區,共五個時區。我國大部分地方采用北京所在的東八區的區時作為全國標準時間,這就是“北京時間”。
廣播中所播的北京時間不是從北京發出的,而是從我國授時服務中心——陝西天文台發出的。臭氧層是地球上人類和
其他生物的“保護傘”嗎?臭氧是一種無色有臭味的氣體,臭氧分子是由3個氧原子組成的,其化學式是O3。
在距地麵30公裏左右有一個臭氧層包圍著地球。它吸收太陽放射出的紫外線,成為保護地球生物的屏障。如果這個屏障遭到破壞,不能吸收紫外線,那人和動物就要受到嚴重的傷害了。
現在工業、汽車等在大量排放出有害氣體,特別是冷凍廠和家用電冰箱的不斷增多,氟裏昂冷凍劑的普遍使用,空中因此多了大量的氯氟烴等汙染物質。這種物質不像其他化學物質那樣能在低空分解,而是漂浮在溫層,與紫外線作用產生出遊離的氯原子。氯原子奪去了臭氧中的一個氧原子,就使它變成了純氧,從而喪失了吸收紫外線的能力。使臭氧層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壞。因此,我們應想辦法保護臭氣層。
[我還想知道]
觀察資料表明,從1979年到1986年的7年間,全球臭氣總量約減少了5%。
臭氧層能吸收99%以上太陽射來的紫外線,是地球上人類和其他生物的保護傘。雷達是通過無線電波預測風雨的嗎?
小朋友都知道雷達在軍事上有著廣泛的用處,是國防上有效的預警工具。可是雷達還能測風雨呢,小朋友也許還是第一次聽說這個吧。
用來測風雨的雷達,叫氣象雷達。測風的時候,氣象工作者先放出一個帶金屬反射靶的氫氣球,這樣雷達向金屬反射靶發射無線電波,然後通過反射的回波,就能準確地測出氣球的高度和水平距離以及方位、仰角等數據,這樣就可以換算出各高度的風向和風速了。
當雷達向雲層發射無線電波時,由於雲層中的水滴直徑大小對雷達的無線電波反射的強弱不同,在雷達熒光屏上顯示的回波亮度也不一樣,越亮說明雲層中的水滴直徑越大,這樣就能判斷出這塊雲層會不會下雨。
[我還想知道]
如果想知道更高空的氣象情況,就得發射火箭。當氣象火箭到達一定高度,打開降落傘,火箭攜帶的各種儀器開始工作,地麵雷達跟蹤徐徐下降的火箭就能知道各種高度的氣象情況。
氣象武器就是利用人工的方法,把壞天氣嫁禍於敵人,從而達到削弱敵人戰鬥力的目的。衛星能繞著地球轉是由於
慣性和地心引力的作用嗎?人造地球衛星是由人工製造、環繞地球在空間軌道上運行(至少一圈)的無人航天器,人們簡稱它為人造衛星或衛星。
自從1957年蘇聯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以來,到1999年的40多年來,全世界共發射了5000多顆航天器(包括人造地球衛星、載人飛船和太空探測器等)。其中,人造地球衛星占90%左右。今天,衛星已形成種類繁多、用途廣泛的一個大家族了。
運載火箭載著衛星由地麵垂直起飛,在發動機強大的推力作用下,飛出了稠密的大氣層,火箭的燃料用完後,就跟衛星分離,這時衛星由於慣性和地心引力的作用,就會按一定的軌道(就是衛星繞地球轉的路線)繞地球運行。
衛星為什麼能繞地球運行呢?原來,當運載火箭進入軌道的瞬間,地麵通過無線電控製火箭改變方向,使衛星進入軌道方向,然後衛星與火箭脫離,按一定的軌道繞地球旋轉。
衛星進入軌道的速度在每秒8—11公裏之間。速度越小,軌道就越接近圓形,速度越大,軌道就越長越扁。
[我還想知道]
蘇聯人於1957年10月4日,利用SS-6改裝的運載火箭,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斯普特尼克”號,開創了航天的新紀元。
美國把被擱置的彈道導彈改製成運載火箭。於1958年2月1日,用“丘比特”運載火箭把“探險者”1號衛星送上太空。人造衛星會墜落是因稀薄的
大氣產生的阻力嗎?1983年初,世界各國的報刊都在爭相報道蘇聯衛星“宇宙”1402號在太空失控將墜落的爆炸性新聞。“宇宙”1402號衛星內裝核電源,各國擔心它的殘骸墜落會造成嚴重的放射性汙染,因此,許多人都在密切注視著這位“不速之客”的行蹤。
天上所有的人造衛星,無論它是否出現故障,都不可能永遠繞地球運行。因為高空仍有稀薄的大氣,對高速運行的衛星來說,也有一定的阻力。由於不斷地受到阻力,它的運行高度會逐漸下降。當它降到一定高度,就會墜下,並因與空氣劇烈摩擦而燒毀。
人造衛星在天上停留時間的長短與衛星的高度有關,衛星越高,那裏的空氣就越稀薄,衛星在天上停留的時間就越長。
[我還想知道]
我國在1984年成功地發射了第一顆通信衛星。有了通信衛星,就能在大範圍內迅速轉播電視、電話、電報、傳真圖片等。
1966年,凱特林小組首先發現蘇聯秘密的火箭發射場——普列謝茨克。飛機不能把衛星送上天是因飛機
離不開大氣層且飛行速度慢嗎?無論多麼先進的飛機,它能夠在天空中飛行,靠的是飛機發動機的推力和機翼的升力,而推力和升力的產生,又必須靠空氣,因此飛機離不開包圍地麵幾十公裏厚的大氣層;另外空氣能產生阻力,飛機速度也不可能很快。從物理書中知道,隻要能使物體獲得79千米/秒的速度,它就能繞地球運行,成為人造地球衛星。因為飛機的速度達不到要求,所以不能把衛星直接送入軌道。
然而,火箭因自備了氧化劑,可以直接為燃料提供大量的氧來助燃,所以飛行高度不受大氣的限製,飛行速度也比飛機快得多。如果是多級火箭飛行的情況會更好。多級火箭通常由幾個單級火箭組成。一般用串聯形式連接,各級頭尾相接,也有下一級為並聯、上一級為串聯的組合形式,整個運載火箭分為結構係統、推進係統、飛行控製係統等。使用多級火箭就可實現太空飛行。
[我還想知道]
第三個獨立自主發射人造衛星的國家是法國。1965年11月26日,法國用自製的“鑽石”A運載火箭,成功了發射人造衛星“試驗衛星”1號。
第四個進入太空的國家是日本。1970年2月11日,日本成功地發射了她的第一顆人造衛星“大隅”號。